庵山沙丘遗址的介绍
庵山沙丘遗址是福建省目前所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青铜时代沙丘兼贝丘类型的聚落遗址,同时也是目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该时期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沙丘遗址,今天学习啦小编在这里为大家介绍庵山沙丘遗址,欢迎大家阅读!
庵山沙丘遗址的介绍
庵山沙丘遗址位于福建省晋江市深沪镇坑边村颜厝村民小组东北侧,是福建省目前所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青铜时代沙丘兼贝丘类型的聚落遗址,同时也是目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该时期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沙丘遗址,推测其原有面积约20余万平方米。2007年4月被发现。遗址地层自上而下可分为7层。文化内涵主要是青铜时代的文化遗存,可分为两个时期,其中第5、6层为第一期,第4层为第二期。遗迹有房址、灰坑等。出土的文化遗物种类繁多。出土的5件石范残片对研究我国东南沿海青铜时代冶铸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遗址对于研究数千年来庵山遗址环境的变迁以及人类如何适应环境,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庵山沙丘遗址地理位置
西北距晋江市23公里,东北距深沪镇1.6公里,南连坑边村,西南与颜厝自然村相接,东面与北面距深沪湾各为2公里和1公里。山顶海拔为27米,相对高度约20米,遗址西北侧有颜厝溪由南向北汇入深沪湾。
庵山是一座风积形成的低矮沙丘,地貌上属海滨沙丘类型,近年被纳入新开发的工业园区,遗址原有面积推测达20万平方米以上,现大半面积已夷为平地,现存面积约2万平方米。
庵山沙丘遗址出土文物
第一期
出土了一批陶器、石器、玉器、骨器和青铜器等文化遗物。此外,在其上部不同时期的文化层里,还出土少量秦汉、唐宋和明清时期文化遗物。
第二期
第二期遗迹也发现有房址、灰坑等。
房址:包括两座房址(F2、F3)。F2、F3位于南区东北部和东部。本期房基的做法与前期有所不同:它取第一期地层土作为台基填土,夯筑较规整的台基,然后在台基上挖浅坑夯筑土墩,它延袭了前期以夯土墩为承重结构的做法,所不同的是,建筑台基做得比前期更讲究。F2、F3遗迹均局部揭露,平面布局不清。
灰坑:仅见1个灰坑(H3)。H3为第一、二期相延用的遗迹,含大量灰烬、炭粒、烧土粒、细碎贝壳、鱼骨和少量兽骨等,出土遗物还有陶片、石环、石玦、骨锥等。从深厚的灰烬层以及大量被烧烤过的鱼骨、兽骨和细碎贝壳来看,H3可能是一处两期延用的火膛遗迹。
庵山沙丘遗址历史意义
庵山遗址目前已发现的建筑遗迹和文化遗物,显示出独特的地域特点,它将大大丰富福建省乃至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内涵。从发掘成果分析,庵山第一期遗存与云霄墓林山、惠安蚁山和音楼山、龙海许林头以及最近在东山发现的白塘澳等贝丘遗址的文化内涵极为相似。
据此,庵山第一期遗存广泛分布于闽南沿海地区青铜时代文化遗存。从以往闽南地区经正式发掘的遗址来看,该期遗存年代可能晚于东山大帽山遗址,而早于九龙江流域的“浮滨文化”和闽江下游的“黄土仑类型”文化。庵山第二期遗存与广泛分布于闽南、粤东地区的“浮滨文化”遗存和闽江流域的“黄土仑类型”文化遗存年代相当。
从庵山遗址不同地层、遗迹单位出土的5件石范残片是福建省第一次发现,它填补了我省青铜时代冶铸史考古的空白,对研究我国东南沿海青铜时代冶铸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庵山是一处风积形成的沙丘,地貌始终受风沙的影响。从堆积情况看,地层保存完整、沉积序列清楚,从新石器时代末期直至清代,前后长达4000多年之久;从古代聚落的演变与发展情况看,庵山的先民对于遗址的利用始终未间断过,因此,对于研究数千年来庵山遗址环境的变迁以及人类如何适应环境,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目前,广东、香港地区发现的众多沙丘遗址,均发现于水动力作用形成的沙丘或沙堤上,与庵山遗址有较大区别。因此,庵山遗址的发现不但对考古学本身有很高学术价值,而且对全新世以来东南沿海环境变迁的研究也是一处不可多得的重要地点。 风积沙丘遗址的发掘在福建省尚属首次,对庵山遗址的考古发掘方法,为今后福建省同类遗址的发现、发掘与保护积累了重要经验。
猜你喜欢:
1.安微遗址重点推荐
2.阿敦乔鲁遗址
5.安庆遗址有哪些
上一篇:翼城西周古墓遗址介绍
下一篇:鞍山古辽金遗址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