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趣闻>历史古迹>文化遗址>

安徽巢湖有什么遗址

莉莉分享

  巢湖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古称“居巢”、“南巢”,“成汤放夏桀于南巢”即出于此,文字记载的历史有3000余年。那么你知道安徽巢湖有什么遗址吗?现在随学习啦小编来看看吧!

  安徽巢湖有什么遗址

  唐咀水下遗址

  位于烔炀镇境内的唐嘴村区域的湖滩上, 2001年枯水季节,巢湖市考古人员来到巢湖北岸唐咀村,在湖滨大道的护坡下约两三百米长的湖滩上发现散落很多陶片。陶片中不仅有盆、罐、壶之类的生活器皿,还有筒瓦、板瓦之类的高档建筑材料。遗址上还有不少建筑的地基遗迹,发现几口陶制井栏的水井,有一口水井旁还有一棵粗壮的古树树根,树根直径82厘米。2002年安徽省考古专家到现场勘察研究,根据出土的汉朝代表性陶器以及几口水井判断,这里是汉朝大型居住遗址,考古价值较高。考古人员经过勘察发现陶器、玉器、银器、印章、古钱币等文物共计260余件,最早的为新石器时代玉斧,最晚的为西汉王莽时期钱币,时间跨度三千年,说明人们长时期在此繁衍生息。铜钱品种从战国时期楚国的蚁鼻钱,到秦半两、汉半两、汉五铢以及王莽时期的大布黄千、大泉五十等。遗址还发现了三枚印章,分别是玉印、银印和铜印。

  根据推测,唐嘴遗址很可能是是某次突变沉入湖底的,人们来不及将价值较高的玉器、银器、货币和生活必需品带走。岸边的残陶碎瓦,写不尽岁月的沧桑,也说不完历史的辉煌。唐朝诗人罗隐写下诗句“借问邑人沉水事,已经秦汉几千年”

  山柯遗址

  山柯遗址位于柘皋镇建河行政村河稍刘自然村(东、西村民二组共有此墩)南约100米,北纬31°48'42.5",东经117°46'42.7"。1985年文物普查时发现,为新石器至商周时期的古聚落遗址。遗址面积约5700余平方米,周长280m,呈长方形。遗址拐角较直,东南一角稍外凸,地表平坦,北高南低,边缘陡直,北边角高约2.1m,南边高约1.5m。

  遗址处在两条南北向的低矮山岗之间,为相对的低平之地。周围为旱地,北边30米有一条较直的小河自东北向西南方向流过,村民称之为新河。遗址东北方约4公里有万镜山,主峰海拔296米。正东面约7公里是凤凰山,主峰海拔278米,2座山连在一起,呈南北向山脉。西面200米是柘皋通向滁洲的公路。

  大储遗址

  大储遗址位于柘皋镇建和行政村大储自然村西南500米,北纬31°48'05.4",东经117°46'02.4"。为此次调查中新发现的商周遗址。遗址总面积一万多平方米,顶部面积约8670平方米。遗址呈斜长方形,顶部最高处约2.5—3米,因耕地作业局部削低,南半部削低约80

  —100米,西北角削低约1米有余,四边除东北角稍缓处全均陡直。

  遗址在山柯遗址南约3公里处,周围是稻田和旱地,东西两面有低矮山岗,周边有紧邻的两条小河自东北向西南环绕着流过。

  遗址北面200米有一条东西向的机耕路,机耕路通往西面500米处的公路,该公路为柘皋通往苏湾的西大路。

  施家岗遗址

  施家岗遗址位于柘皋镇五星行政村施岗自然村南150米,现板桥敬老院所在地,北纬31°46'37.8",东经117°48'18.6"。1985年文物普查时发现,为新石器至商周时期遗址。遗址位于一相对独立的矮小山头上,呈椭圆形,看似馒头状,顶部较平整。总面积约1.3万平方米,周长约450米,四周地势低平,顶部相对于周围的农田高出5米左右。西北方有低矮平缓的岗丘,南约200米有小河经过,西侧有较大的水塘一个。

  古老墩遗址

  古老墩遗址位于柘皋镇金旗行政村郭湾自然村东南约100米处,1985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面积约4000平方米,周长220余米。遗址呈不规则形,墩高约1米,表面相对平坦,略呈漫坡状,与典型的台地形遗址相差很大。遗址四周均较低平,很远处有低矮岗地,东面100米有小河流过。

  城里岗遗址

  城里岗遗址位于柘皋镇东岳行政村徐家岗组西约200米,1985年文物普查时发现,为新石器至商周时期遗址。遗址面积约7000平方米,四边高出周围地表约1.7米,中间最高处高出周围地表约3米。遗址呈长方形,属典型的台形遗址,表面略呈漫坡状,但四周边缘陡直。 遗址南边500米有东坎河汇入,西边约100米有东坎河流过,东坎河半绕遗址。遗址东、西边约200米处各有一道山岗,其间地势平坦,遗址座落其中。

  安徽巢湖有什么旅游景点

  姥山岛

  姥山,是一座水中山、湖中岛,与巢湖北岸凤凰台上的中庙隔水相望。传说巢湖将陷时,预知天机的焦婆呼吁乡民避难后,自身登此山而免祸,后人便称此山为“姥山”,并在岸边凤凰台建庙供奉“太姥”神灵。

  姥山地形椭圆,周长约4公里,面积1平方公里,远看似一螺漂浮水上,近看有九峰逶迤蜿蜒。《巢湖志》记载:“姥山上四面桃花,桑麻遍地,春水上涨的时候,坐着小船,登山观湖,如入仙境。每当冬雪覆盖,秋月临空,春雨连绵,细雾朦胧的时候,荡舟观览此山,犹如画境。

  三河古镇

  三河古镇,古名鹊渚、鹊尾(渚)、鹊岸,是江南水乡古镇,国家AAAAA级景区。位于肥西县南端,地处肥西、庐江、舒城三县交界处。丰乐河、杭埠河在此汇合,经新河向东流约15公里入巢湖。总面积2.9平方公里,有古城墙、古炮台、太平军指挥部旧址、李府粮仓、鹤庐、刘同兴隆庄、杨振宁旧居、孙立人故居、董寅初生平事迹展览馆、大夫第、三县桥、望月桥、望月阁、鹊渚廊桥、“八古”等历史遗迹,是庐剧的发源地。三河镇原是巢湖中的高洲,因泥沙淤积,渐成陆地。南北朝后期称三汊河,明、清置三河镇。

  紫微洞

  ž享有“江北第一洞”美誉的紫微洞,原名双井洞,是我国罕见的一条典型的廊道式地下河溶洞,独具丰富的地质地貌资源。紫微洞主洞长一千五百多米,以“雄、奇、险、幽”著称,洞中更有“三奇四绝”,“三奇”:双井开天、铁索寒桥、地下长河。“四绝”:玉螺帐、天外飞瀑、天沟天槽、猴子捞月。紫微洞景区另有人文景观王乔石窟。石窟内呈长圆形,深近五十米,洞壁两侧雕刻有精美的佛像、动物图案以及历代文人游记数篇,其佛像共有620余尊,唯有一尊观音像完好,余皆无头,此无头之谜至今无人能解。

  中庙

  又名圣姥庙、忠庙,距巢湖市区48千米,古因居巢州、庐州中间,故曰“中庙”,号称“湖天第一胜境”。由于历代香火旺盛,素有“南九华,北中庙”之说。中庙始建于东吴赤乌二年,历代屡废屡修。后唐龙纪元年重修的庙宇,“鸳瓦搀空,美极丹青”。南唐保大二年再修,共6排24间,“丹脸桃红,双眉柳绿”的太姥神像“立于宝室,列位于香坛”。元朝将庙基圈拱成桥,称“熬背洞”,在洞上建殿。清时庙有“杰阁,有拜殿,有亭,有栏榭”。光绪十五年李鸿章倡募重修,分前、中、后3殿,70余间,后殿藏经阁3层,窗开八面,四角飞檐,角角系铃。

  四顶山

  四顶山位于肥东县境内,主峰海拔174米,因四峰并列,故名。此山又因仿佛是只巨大的香炉,四足朝天倒立,亦称四鼎山。山虽不高,但由于紧靠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显得尤为峻伟。四顶山景色之美,以朝霞为最。每当雨霁露晨,旭日东升,则霞光四射,满山璀璨,所以“四顶朝霞”闻名海内,先后被列入庐阳八景和巢湖八景。

猜你喜欢:

1.安徽巢湖导游词

2.安徽巢湖民间故事

3.安徽巢湖土菜馆菜谱

4.合肥免费旅游景点大全

5.合肥三国遗址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