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兵器大揭秘火器的相关介绍
兵器是由远古的生产工具演变而成的,兵器也分为冷兵器和火兵器,你对火器了解的有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火器相关知识,欢迎大家一起来分享!
古代兵器火器的相关介绍
自火药发明以后,利用火药作为杀伤源的武器逐渐研制出来,并应用于战争。火器即利用火药等的燃烧、爆炸作用或发射的弹丸进行杀伤和破坏的兵器。古代火器主要包括火箭、火铳和铁火炮等。火器的威力和破坏力远大于冷兵器,因而继冷兵器后逐渐成为古代战争的主要武器。
火药是人类掌握的第一种爆炸物,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而且被认为是对人类历史所起作用最大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一个伟大贡献。英国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曾指出:“《武经总要》中,记载着三种关于火药的配方,它们是所有文明国家中最古老的配方。”他还指出:“我们现在则认为,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中世纪早期的中国人就首先用硝(硝酸钾)、硫黄和碳源之一如木炭制成了这种独特的混合物。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在约公元1600年左右曾说过,在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这三项发明中,火药的发明对于人类历史所起的影响最大,尽管他本人始终不知道这三者都起源在中国。
火药起源在中国古代的炼丹术,三种主要成分硝石、硫磺以及硫磺中的钾化物,都是炼丹术中常用的药物。秦汉时期,封建帝王为祈求长生不老,崇信方士,寻求不老之药,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这期间最热衷者。在他们的提倡下,炼制所谓长生不老之药的方术——炼丹术日渐发展,后经两晋南北朝至唐代,炼丹家的活动不停。虽然成仙的幻想终成泡影,但在实验化学方面却作出了一定贡献。如南朝时的陶弘景已总结出以火焰实验法来鉴别硝石(硝石,硝酸钾)与芒硝(硫酸钠),方法已近似近代分析化学所用以鉴别钾盐和钠盐的火焰实验法。后来,又有了使硫黄“伏火”,以摸索各种药物成分而掌握火药配方的试验。这种约始于唐代的试验在进行时如稍有不慎,便可引起爆炸乃至丹房失火等事故,因为这些药料配合起来易点火,能猛烈燃烧并发生爆炸,所以被人们称作“火药”。
将火药用在武器制造并投入实战,在我国约开始在唐代末年。唐哀宗天祐四年(907)。郑璠攻打豫章城(今江西南昌)时,曾利用“发机飞火”烧毁这个城的龙沙门。这一次战例一般被认为是火药武器出现的最早战例。宋太祖开宝八年(975)灭南唐时,使用过用弓弩发射的火箭和用炮(发石机)抛射的火炮,正是因为改用装有火药的弹丸来代替石头,于是“炮”字原来从“石”才改为从“火”了。这之后不断有关于制造火药兵器的记录,然而具有最完备系统的,还是《武经总要》中关于火药和火器制造的记载。
《武经总要》中记载了被李约瑟博士称之为“最古老的配方”的三种火药兵器配方。包括:一、火炮火药法;二、毒药烟球火药法,三、蒺藜火球火药法。其中第二种“毒药烟球”,就是本节开始时描述的以炮发射的毒烟火器,其配方是:“球重五斤,用硫黄一十五两,草鸟头五两,焰硝一斤十四两,芭豆五两,狼毒五两,桐油二两半,小油二两半,木炭末五两,沥青二两半,砒霜二两,黄蜡一两,竹茹一两一分,麻茹一两一分,捣合为球。贯之以麻绳一条,长一丈二尺,重半斤,为弦子。更以故纸十二两半,麻皮十两,沥青二两半,黄蜡二两半,黄丹一两一分,炭末半斤,捣合涂敷于外。若其气熏人,则口鼻血出。二物(按,指毒药烟球与烟球)并以炮放之,害攻城者。”一般认为,火药出现于中国唐代。北宋《武经总要》第一次提到“火药”一词。中国没有出现近代火药学是因为注重应用而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宋元,火药两大理论两个出现在明朝(君臣佐使[1] 、阴阳乾坤幻出神物[2] ),但缺乏系统的化学知识。在火药的配制工艺上,明代的《西法神机》与《火攻掣要》记载的火药配制技艺同欧洲17世纪的火药配制技艺十分相近,从中国火药配比与英国相差无几,但火药质量不佳有泥沙。
古代火器的种类
铁火炮
铁火炮又称震天雷,指中国宋元时期的军队中用作军队装备的铁壳爆炸火器,其外壳通常由生铁铸成,内装火药,并留有安放引线的小孔。引线点燃后,火势蔓延至壳内,火药便在相对密闭的铁壳内燃烧,产生高压气体,进而使铁壳爆碎,达到伤人的目的。铁火炮威力巨大,能震动城壁,广泛应用于攻守城池、水战和野战。地雷、水雷和爆炸性炮弹等火器都是以铁火炮为基础研制而成的。
火球
火球又称火药弹,是一种球状的可抛掷的古代火器,出现于中国宋代初期。制作火球时先将含硝量低、燃烧性能好的黑火药团和成球状,有时还在其中掺入有毒或发烟物质,而后用纸、麻或薄瓷片将火药团包裹数层,再在其表面涂满油脂,以防潮和助燃。使用时,将火球引燃,而后将其抛向敌军,以其燃烧产生的火焰或毒烟杀伤敌军。
火枪编辑
火枪是中国古代用竹竿或纸做枪筒的火器,最初称作突火枪。宋朝时期,有人用竹筒做枪身,内装火药和弹丸,制造出突火枪。这种火枪被认为人类已知的最早的能发射子弹的管状射击武器。到了元朝,火枪的竹管制的枪管被换成了生铁管,火药配比进行了调整,弹丸的威力大大增加,火枪的威力、射程、耐久度大大提高。
猛火油柜
猛火油柜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喷火器具。自火药应用于作战后,用于喷火的猛火柜便开始出现在军队装备中。据《武经总要》记载,猛火柜以猛火油为燃料,用熟铜制成柜,柜有4脚,上有4个铜管,管上横置唧筒,与油柜相通。唧筒前部为内装引火药的“火楼”。使用时,烧红的烙锥点燃“火楼”中的引火药,然后用力抽拉唧筒,向油柜中空气施压,进而使猛火油从“火楼”喷出时燃成烈焰,以烧伤敌军及其装备。
火铳
火铳是对中国元朝及明朝前期用铜或铁制成的管状射击火器的总称,包括前膛、药室、和尾銎三部分。使用火铳时,先点燃通向药室的引线,引燃药室的火药,借助火药的爆炸力将预先装在前膛内的弹丸射出,以杀伤敌军。
鸟铳
鸟铳是对中国明朝后期军队中使用的火绳枪和燧火枪的统称,由枪管、火药池、枪机、准星、枪柄等构成。鸟铳由欧洲国家发明,于明朝时传入中国,明军开始进行仿制。最初仿制的鸟铳是一种前装、滑膛的火绳枪。使用时,通过预燃的火绳扣动枪机,使火绳点燃火药池内的密实的火药,借助火药燃气的爆发力将枪管内的弹丸射出,杀伤敌军。
古代火器的发展历史
在中国历史上,在公元9世纪被发明后,有被用在放烟火和战争武器的用途。中国发明的枪在12世纪传至亚洲其他地区,在13世纪传入欧洲。
宋代
突火枪
爆裂物被广泛运用于水战与守城上,是利用弓弩、抛石机或人力投掷。宋朝与金朝的骑兵会在枪头装设喷火器-为火枪。出现最原始的管型射击火器-突火枪(竹制)。
北宋初期的战场上,一群战士齐力牵动了大炮的拽索,炮梢猛地翻转过来,皮窝中的炮弹砰然弹出,直射敌方军阵。但这时抛射出去的并不是以往使用的沉重的石弹丸,而是一个用纸和麻皮裹成的圆球,外表还涂有沥青和黄蜡,此球落入敌方阵地,只听轰然一声巨响,随后一道火光腾空而起,并喷发出一股呛人的烟雾。被巨响和火光惊呆的敌人惊魂未定,又受到有毒烟雾的袭击,不少人口鼻流血,昏倒在地,其余的人就分散奔逃,发生了混乱
这种新出现的炮弹便是我国早期火药武器的一种,名叫“毒药烟球”,《武经总要》中记载了它的名称和性能。同时还记载了当时军队中装备的其他火药兵器,并且开列了火药的三种配方,这就明确地证明,早在公元1044年以前,我国北宋军队就已经装备有多种早期的火药兵器了,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古代以火药爆炸的杀伤力而起主要作用的火器(火药兵器)走上了战争的舞台。
北宋时已懂得在火药三种主要成分的基础上,为达到不同的军事目的而增减配方中的其他成分,制作出作用不同的火药兵器。“毒药烟球”,爆炸后球内毒剂发烟起毒气弹的作用,蒺藜火球是利用爆炸的强大推力,把球内的铁蒺藜撒放开来,借以杀伤敌人;火炮火药法主要是爆炸后起燃烧作用。
总起来看,北宋初期虽已掌握了火药的生产技术,生产了性质不同的火药兵器,但仍属火器制造的初级阶段;现代枪械雏形的管形火器还没有出现。尽管如此,以火药用于兵器制造,实在是兵器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从此冷兵器时代过渡为火器和冷兵器并用的时代。火药武器登上战争舞台,预示着将导致军事史上的一系列变革,终将使战争的面貌彻底改观。
元代
将突火枪改为金属铸造成为-火铳,因可由金属铸造而统一了规格,威力大幅提升。
火铳的出现
南宋后期,由于火药的性能已有很大提高,人们可在大竹筒内以火药为能源发射弹丸,并掌握了铜铁管铸造技术,所以使元朝具备了制造金属管形射击火器的技术基础,中国火药兵器便在此时实现了新的革新和发展,出现了具有现代枪械意义雏形的新式兵器——火铳。
猜你喜欢:
4.中国古代十大名刀
上一篇:古代兵器大揭秘弩的相关知识
下一篇:古代兵器大揭秘环首刀相关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