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兵器大揭秘之弩的详解
弩是古代中原王朝对北方草原部落民族交战的主要克敌利器。关于弩你了解多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兵器大揭秘之弩的详解,欢迎大家一起来分享!
古代兵器大揭秘之弩
据考证,弩的出现应不晚于商周,到了春秋晚期实战中开始重视用弩,弩被逐渐列为作战部队的重要物资。在战车兴盛的时候弩并不兴盛。在进入铁器时代以后,随着步兵兴起,弩在战场上的使用就变得越来越多了。
到了汉代为克制骑兵,弩被空前重视起来,当时的汉军组成了以弩手为主的步兵军团,弩手在汉代步兵中绝对称得上是汉朝步兵的主力军。
弩在被发明以后,就在被古人们不断的改进,主要体现在力量的不断加强,到了汉朝弩进入了一个里程碑似的发展。汉朝对弩的改进,使驽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升。驽迎来了它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不仅提高了的弩使用寿命,更在弩机上运用了抛物线原理,大大提高了弩的远距离命中率。
弩相对于弓需要的拉力里更大,但射程更远、准度更高,杀伤力也更大。汉代的弩,一个人是无法单纯依靠双臂将弩拉开。汉朝人的拉弩方式是,用双脚踏着弩背,双手拉满弩弦,这种方法被称作蹶张。所以步兵配备的是弩,骑兵配备的是弓。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弩机可以和近代的来复枪相媲美,这一点也不夸张。
培养一个合格弓箭手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而培养一个弩手则只需三天的时间。
弩相对于弓虽然有很多优势,但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射出箭的速度。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弓手要远比一个弩手射出的箭多。在以弩手为主的步兵对骑兵的时候,如果弩手步兵不能形成一定的有效数量,是很容易被骑兵冲到阵前的,一旦被骑兵近身,步兵对骑兵是毫无胜算的。
为了应对弩的射速不足,古代弩手步兵队通常被编成三组,最前的第一组瞄准射击,第二组是代发状态,而第三组则正在拉弩。当第一组射击完毕就退到第三组,而原第二、三组则上前变成第一,第二组。以此来保证连续不断的射击。
几种著名的弩
一、汉代的大黄弩,汉代的弩强度按石来计算,分一石至十石,(大约引满一石弩需27-30公斤的力量)其中十石弩最强又被称为黄肩弩,大黄力弩。只有十分强壮的人才能使用,史记中“李广列传”中就有李广持大黄弩射敌将的记载。据后世的考证估算,它的射程能达到四百米左右。
二、诸葛连弩:三国时诸葛亮制作了一种连弩,称作元戎弩,一次能发射十支箭,火力很强,但是体积、重量偏大,单兵无法使用,主要用来防守城池和营塞;并且与当时的强弩相比这种连弩射程较短,杀伤力较低作战时一般与蹶张弩配合使用。后来大发明家马钧对其进行了改进,改成了一种五矢连弩,使其体积、重量大大减轻,成为一种单兵武器,但是因为生产很复杂,所用的箭矢也必须特制,所以没大量生产,后失传。
三、神臂弩,北宋神宗时发明,弓身长三尺三,弦长二尺五,射程远达三百四十多步;威力强大,矢可入榆木半杆。号称威力强于汉代大黄,其他器械都及不上,成为宋军弩手的制式兵器之一。
四、豆+寸子弩,这是一种强力的连弩,是宋代三弓床弩的一种。一次可以发射十余支箭(古代火箭炮?)射到千步远。(射程最大的冷兵器)张开弦需用七十五至一百余人用绳索绞动借用机械的力量,是一种威力极大的武器。
五、连弩车,战国时就有连弩车,该弩属于弩炮的一种,置于车上,可进可退。车上驾十二石大弩,每弩一发七矢,中矢为主矢略大,两边各三矢略小,可射七百步,中处墙倒城摧,势不可挡。大概可以算古代的火箭炮。
六、最大的弩-秦弩,秦代弩的种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秦俑坑发现的弩弓遗迹多达数百处。从完整的弩弓遗迹判断至少应有三种不同形制的弩,弩弓为木质均已腐朽,朽木残长130至140厘米,弩臂也已腐朽,末端安有青铜弩机,弩机通高16.5厘米,望山高5.5厘米。这是秦俑坑发现数量较多的一种弩。同时在一号俑坑还发现一种形制特殊的弩,它是在残长64厘米的弩臂上重叠了一根木条,在弩臂上还夹有铜饰件。显然这些装置都是为了增强弩臂的承受强度,说明它是一种张力更强,射程更远的禁弩。在二号俑坑还发现一处特大型号的铜镞,每支重量达100克。较其它铜镞一倍。这不仅是秦俑坑也是兵器史上发现型号最大的铜镞。使用这种铜镞的必然是一种张力更大,杀伤力更强的弩。弩出土时装在用麻布制作的弩衣内,木质部分虽已腐朽,但青铜弩机出土后仍然活动自如,表明秦代弩机的制作工艺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弩的历史发展
据考古验证我国弩的出现应不晚于商周时期,春秋时期弩即以成为一种常见的兵器在使用。 《孙子兵法》中即已将弩和甲盾等一起列为重要的作战物资。(孙子兵法-作战)到战国时期弩更是广泛的运用于军事之中也从战国早期的擘张弩,(即用臂力开的弩,《孙膑兵法》中称这种弩“发于肩膺之间,杀人百步之外”)发展到战国晚期出现的蹶张 弩,如韩魏的十二石弩(射六百步)等,这些弩因为必须使用更强的力量才能张开,就 要求“弩机”更坚固,开始在“弩机”外加装“铜郭”强化机糟。这一时期弩在战争中运用的更普遍,如韩国的精兵就被称为“披坚甲,持劲督”(弩的一种叫法)魏选武卒 ,考核的要求之一就是要能够挽十二石弩.到了西汉时因为跟北方匈奴长时间交战,作为汉军步兵对抗匈奴骑兵的利器,弩进一步
得到了发展。在“望山”上开始出现用于测距瞄准的刻度,提高了弩的命中率。并且开 始有了连弩的记载:“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资治通鉴》卷21)到了东 汉时期开始有腰引弩(后又作腰开弩)这是单人能拉开的最强弩“力弱者用蹶张,力雄 者仍用腰张”(《武备志》)并且在三国时期诸葛制作了著名的“元戎弩”史载这种连 弩“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魏氏春秋》)同足踏的蹶张弩配合使用 有很强的杀伤力。后来大发明家马钧又对其进行了改进使之成为一种单人即可使用的一 弩五矢的更实用的兵器。 到了十六国南北朝时期骑兵在战场上称雄,弩不便于骑兵在马上使用,而且当时讲究使 用重甲骑兵,所以进一步向威力强,射程远,使用机械力量的床弩发展。到宋朝时为了 对抗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宋军大量的使用弓弩手作战,弩成为北宋步兵的主要武器, 宋军除了单兵使用的神臂弓(虽然叫弓但是是一种弩)宋军着重制造床弩如:二弓床弩 ,三弓八牛床弩,豆+寸子弩等。 至明以后由于火器的迅速发展,佛朗机,鸟铳、红夷大炮等火器大量的装备部队,弩的 作用进一步下降,不再受到重视,直至被淘汰。
猜你喜欢:
4.中国古代十大名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