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趣闻>历史揭秘>历史纪事>

二战中苏军最为惨痛的大溃败

陈响分享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是继一战之后发生的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了二战中苏军最为惨痛的大溃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二战中苏军的一次最为惨痛大溃败

  1941年6月22日凌晨,希特勒德军不宣而战,采取在波兰和西欧已经运用纯熟的闪击战术,向毫无任何战争准备的苏联发起全面进攻。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在苏联境内进行了几次大的闪击性围歼战,将苏军主力部队大批地消灭。而苏军缺乏准备,指挥笨拙,兵败如山倒,被俘的人数常常以数十万计,成为二战中苏军最为惨痛的一次失败。

  从1941年6月22日到9月26日,近百万苏军将士除了阵亡者外,有66.5万人成了法西斯德军的战俘。德军还俘获了坦克884辆,火炮3718门,车辆3500辆。据史料记载,法西斯德军对待苏军战俘极端残忍,对于那些被确定为犹太人、政委和苏共党员的人,均被从战俘队伍中拖出来立即枪决,其余的战俘则被集体押往后方去做苦役。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被劳役和冻饿折磨而死,几乎没有几个人活到战后。

  根据法西斯德国事先制定好的入侵苏联的“巴巴罗沙”计划,德军兵分为北方、中央、南方三个集团军群同时闪击进攻苏联,其中兵力最强大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包括第2装甲集群和第3装甲集群,多次采取快速突击,大胆穿插等方式,以钳形攻势迅速在苏军后方形成强大合围,使德军在比亚威斯托克-明斯克会战中一举抓获了30多万苏军俘虏,随后又在斯摩棱斯克会战中抓了30万苏军俘虏,并完成了从苏联边境到莫斯科的一半以上路程,距离苏联首都莫斯科已经仅有300公里路程了。

  1941年8月21日,希特勒命令德军歼灭苏军西南方面军所属第5集团军,进而占领克里米亚和顿涅茨盆地的工业区,切断通往高加索地区的石油供应。 8月25日,德军第2装甲集群率先南下,向布琼尼元帅的百万大军的后方直插下去。

  而此时的苏军最高统帅部对德军第2装甲集群的战略目标判断出现失误,甚至以为德军第2装甲集群是要从南翼包围苏军预备队方面军,进而迂回进攻莫斯科。希特勒放着近在眼前的莫斯科不进攻,而把装甲部队派往南北两翼,这本来就不合一般军事进攻逻辑,苏军高层对此未能理解,这恰恰给了德军第2装甲集群南进的时间。

  1941年8月底,苏军最高统帅部对德军的战略意图才如梦初醒,苏军布良斯克方面军才开始以10个步兵师和若干坦克对德军第2装甲集群翼侧进行的反突击,但却未能奏效,并未能阻止德军第2装甲集群继续向南冲去。至此,德军要围歼基辅地区苏军的意图已暴露无遗。

  在这种极端不利的战争形势下,苏军理应主动撤退,以避免被围。然而,苏军最高统帅斯大林却仍然一意孤行,命令西南方面军不惜一切代价坚守阵地,不但原有守军得不到及时撤离,反而还将大批苏军部队从各地调集到基辅战地,集中送入德军虎口。

  1941年9月7、8两日,德军第2装甲集群从斯塔罗杜布继续向南挺进,插向罗姆内和朴里卢基,而德军中央集团军第2集团军从哥美尔向南运动,南方集团军群的第17集团军将把苏军部队牵制在切尔卡司以北第聂伯河的下游,在河对岸克列缅丘格附近占领一个桥头堡。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集群将从这个桥头堡向北推进,把他们西面大约六个苏联集团军切断在第聂伯河大河曲一带。与此同时,德军第6集团军将向东运动,渡过第聂伯河和迭斯纳河,进入基辅,并开始对被包围的苏军集中进行围歼。

  1941年9月12日,苏军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冒着上军事法庭的危险,自行命令全线撤退,但这个命令很快就被苏军最高统帅部下令取消了。此时的斯大林和苏军最高统帅部,严令禁止任何形式的后撤,命令苏军不仅要守住基辅及周围地区,还要对德第2装甲集群实施反突击。然而,此时德军装甲精锐部队已经完成了对苏军的合围,基辅及周围地域的苏军已被德军团团包围。

  9月17日,苏军最高统帅部终于同意撤退。然而为时已晚,苏军指挥失灵,官兵毫无突围准备,整个17日未组织起进行任何有实际意义的突围。 18日,苏军集中了强大的兵力和坦克,向德军第16装甲师发动了第一次突围。苏军战士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冲向德军阵地。德军很快陷入危急,而恰在此时,德军的增援部队赶到,打退了苏军的冲锋,第一次突围失败了。同一天,在德军第2装甲集群的阵地,双方也展开了激烈的突围与反突围战斗,苏军出动了1个骑兵师、2个坦克旅的优势兵力向外突围,终于杀开一条血路,冲出了包围圈,但德军第3装甲师又组成了新的包围圈。苏军凶猛顽强地冲锋,付出了惨重代价,最终还是没能够冲破包围。广阔的田野上堆满了苏军将士的尸体,局面惨不忍睹。

  9月19日,反应迟钝的苏军最高统帅部终于决定放弃基辅。苏军放弃了城防要塞和外围工事,炸毁了第聂伯河上的桥梁,退向城内,而城内的苏联党政军要员赫鲁晓夫、布琼尼、铁木辛哥等人不得不乘飞机逃离了基辅。德军很快占领了基辅

  20日,苏军又组织了第二次大规模突围,曾一度将德军阵地打开一个缺口,但不久又被德军的反突击所击败。至此,苏军再无力进行有效的突围攻击,包围圈内的苏军士兵劫数已定。同一天,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政治委员布尔米坚斯科和参谋长图皮科夫在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

  为了接应被围困的苏军突围,铁木辛哥先后出动了几个集团军的兵力,从包围圈外向内进攻,力图挽救西南方面军全军被歼的命运,但由于方向的偏差,又遇到了德第17集团军的坚固防守,始终未能成功,使被围苏军失去了最后一线希望。

  包围圈里的苏军越来越混乱,又被切断了后勤供应,在既无燃料又无弹药的情况下,只得整营整营地端起刺刀向德军的坦克大炮和机枪发起密集冲锋,扩音机把斯大林激励人心的讲话传遍整个战场,许多士兵阵亡时耳边仍索绕着他的声音。这种绝望的自杀式冲锋最后成了一场德军对苏军的大屠杀,成千上万的苏军士兵倒在德军的枪炮下。

  基辅会战,苏联最强大的西南方面军被彻底歼灭,布良斯克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受到重创。整个苏德战场的态势更加不利于苏军。德军占领基辅后,前出到哈尔科夫工业区、顿巴斯和克里米亚的各接近地,西南门户洞开,莫斯科和其他腹地都受到严重威胁。苏联在西南的军事力量损失殆尽,不得不从远东及西伯利亚调集大批部队在更加纵深的地域重建新的防线。

  苏军西南方面军将士用他们的鲜血为保卫莫斯科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只是这个代价实在太大了。斯大林由此开始改正自己的领导指挥错误,不再随便修改前线指挥员所下命令,战场指挥民主化、科学化进程开始加快,苏军作战中的长官意志和官僚主义作风也得到了纠正。在经历了几次大败之后,布琼尼、伏罗希洛夫、铁木辛哥等过时的苏军将领被淘汰,随着苏军的新一代指挥员成长起来,在做出巨大的流血牺牲、交了昂贵的学费之后,苏军慢慢从德军那里学会了闪击战等战术,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这决定了苏军在二战中取得最后胜利。

  二战中苏军战胜德军的历史真相

  二战中,苏联究竟获得了多少西方援助?通过下列数据,可以让我们了解一些曾经被刻意掩盖的历史真相。

  要想了解二战中的西方援助,不得不先了解一下美国的《租借法案》。

  一、二战时美国的《租借法案》

  1940年12月7日,丘吉尔通过信件向罗斯福求助,声称由于英国黄金外汇已近枯竭,无法继续按照以往的“限购自运”方式向美国购买军火。

  为了避免德国击败英国继而独霸欧洲,为了绕开美国国内的《中立法》和“限购自运”原则的限制,美国总统罗斯福构想“以出售、交换、转让、租借形式为相关盟国提供武器、军用物资、粮食等军需品”。

  1941年1月10日,罗斯福向国会递交《关于促进美国国防及其他目标法案》,又称《租借法案》。

  1941年2月8日获得众议院通过。

  1941年3月8日获得参议院通过。

  1941年3月11日,《租借法案》由罗斯福签署后正式生效。

  正是由于《租借法案》,使得二战中同盟国可以获得美国提供的武器、军用物资、粮食等军需用品。客观地讲,美国充足的军火供应,是二战盟军最终胜利的重要因素。

  二、美方统计数据中二战期间美国军用物资产量

  1940年至1945年的5年中,美国累计投入1860亿美元用于军火生产。制造飞机29.7万架、坦克8.6万辆、登陆艇6.5万艘,以及大量的枪支弹药。

  在上述军用物资中,26%按照租借法案支援给同盟国,其中五分之四提供给英国和苏联。

  三、苏联统计数据中二战期间获得西方国家援助的军用物资

  对于西方国家援助,苏联方面经历了“回避”、“有限度地承认”、“较客观地评述”三个阶段:

  1、在冷战开始之前,苏联几乎不提西方援助。

  2、上世纪80年代

  虽然承认曾经依照《租借法案》获取西方援助,但是刻意对其进行贬低。关于苏联卫国战争的《短史》一书称:苏联根据租借法案获得了一些武器、汽车、燃料、无线电通信设备、多种有色金属和化工制品。其中最重要的援助是获得美英提供的401400辆汽车。但整体而言,上述援助的作用有限,不可能对卫国战争的进程起决定性影响。继而声称,外援在苏联生产中所占比重为:大炮占1.9%、坦克占7%、作战飞机占13%、汽车占5.4%。盟军外援总量约占苏联自产4%。

  3、1985年之后,苏联公开刊物开始对盟军援助有了较为客观的评价。

  朱可夫元帅曾谈到:如果没有美国的火药,我们就无法保证充足的弹药生产;如果没有美国的“斯蒂倍克”卡车,我们绝无法保证前线运输。

  下面是苏方关于1941年8月到1945年9月期间获得外援的部分统计数据:

  航空汽油 :获得美国的航空汽油是苏联自产的1.4倍;

  汽车 :从美国运到苏联409500辆汽车,是苏联自产的1.5倍;

  铁轨 :苏联铁轨总产量中的一半左右由美国提供;

  机车 :获得1900台蒸汽机车和66台柴油机车,是苏联自产的2.4倍;获得的电气机车是苏联自产的11倍;

  机车车厢 :获得11075节车厢,是苏联自产的10.2倍;

  火药 :获得325800美吨火药,占苏联总产量的53%;

  铜 :获得387600吨铜,占苏联总产量的82.5%;

  电话线 :获得电话线956700英里;

  海底电缆 :获得海底电缆2100英里;

  水下电缆 :获得水下电缆1100英里;

  无线电设备 :获得无线电设备35800台、获得无线电接收设备5899台;

  雷达 :获得雷达348部;

  摩托车 :获得32200辆摩托车,是苏联自产27816辆的1.2倍;

  铝材 :获得美、英、加拿大提供的铝材328100吨,是苏联铝产量的1.25倍;

  坦克和自行火炮:美国提供7057辆、英国和加拿大提供5480辆;

  飞机 :美国提供15481架、英国提供3384架,总计18865架;

  高射炮 :美国援助7944门;

  汽车轮胎 :美国援助3606000个,占苏联总产量的43.1%;

  天然橡胶 :英国援助103500吨;

  糖 :美国援助672400美吨(相当于610000吨);

  肉罐头 :美国援助732595美吨(相当于664600吨),占苏联罐头生产总量108%,占苏联肉类生产总量17.9%;

  机床 :美国援助金属切削机床38100台,英国援助6500台机床和104台冲床;

  由于手头资料有限,我认为应该有的粮食等物资并没有发现相关数据。

  四、结论

  战争,拼的是消耗,拼的是资源,拼的是工业制造能力。能否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出足够的武器装备,将决定着战争的最终胜负和成败。

  综上所述,如果没有西方国家的大力援助,苏联可能无法抵御德军的疯狂入侵,更难以赢得卫国战争的最终胜利。

  猜你感兴趣

1.二战中的经典故事

2.二战中为什么不打美国

3.二战美国为什么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