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趣闻>历史揭秘>历史纪事>

档案解密中国远征军相关简介

世芳分享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0万余中国远征军将士先后对日作战,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战歌。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中国远征军的故事,欢迎阅读!

中国远征军相关简介

中国远征军是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阶段、为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和抗战“输血线”而出征滇缅印、抗击日本的英雄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中国军人在滇缅印战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自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征战的彻底胜利,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对亚洲太平洋战场和整个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立下赫赫战功。

抗战爆发后,由于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急需大量物资和外援,遂于1938年初修筑滇缅公路。来自滇西28个县的20万民众在抗日救国信念鼓舞下,自带口粮和工具,风餐露宿,劈石凿岩,历时10个月,在高山峡谷激流险滩上,沿滇西,缅北990公里的山野,用双手和血汗修筑了滇缅公路。其间因爆破,坠岩,坠江,土石重压,恶性痢疾而死去的不计其数。滇缅公路于1938年底通车,从此成为中国抗战的输血管。

抗战开始后,日本谋图以武力强迫中断“第三国” 的援华活动。1939年冬,日占我南宁,断我通越南海防的国际交通线。1940年春,日本对滇越铁路狂轰烂炸;6月迫使法国接受停止中越运货的要求。尽管如此如此,日寇并不罢休,9月,日本侵入越南,并与泰国订友好条约,滇越线全面中断。滇缅公路成了唯一的一条援华通道。

缅甸是东南亚半岛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西藏和云南接壤。滇缅公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日军据此还可以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缅甸对于盟国中的中英双方来说都有重要战略意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

为了保卫缅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酝酿成立军事同盟。中国积极准备并提出中国军队及早进入缅甸布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

但是,由于英军轻视中国军队的力量,过于高估自己,又不愿外国军队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挠中国远征军入缅,预定入缅的中国远征军只好停留在中缅边境。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开进攻后,英缅军一路溃败,这才急忙请中国军队入缅参战。中国成立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原定第二路在越南方面,后因情况变化取消),开赴缅甸战场。

但是,由于已经失去作战先机,造成缅甸保卫战的失利。这主要由于英国极端坚持先欧后亚的既定战略,战局一旦不利,便对保卫缅甸完全失去兴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国远征军保卫缅甸的作战变成了掩护英军撤退的作战。

但是,中国远征军却仍然作出了让英美盟国盟军钦佩的战绩,并达到了一定的战略目的。从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锉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取得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棠吉)收复战等胜利。

在仁安羌援英作战中,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凭借一团之力与数倍于己之敌连续英勇作战,以少胜多,解救出被围困数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1师,轰动英伦三岛。第5军200师师长戴安澜屡建奇功,掩护了英军的平安撤退,后在翻越野人山对敌作战中不幸受伤殉国。战役结束后,英美政府高度颂扬并给孙立人与戴安澜将军追赠了功勋章。

缅甸失守给以后作战带来极为消极的影响,使中国彻底失去了滇缅公路这一唯一的陆上交通线,以后不得不开辟从印度飞越驼峰(在喜马拉雅山)的空中航线。日本也可以直接威胁印度。但是,也取得了重大的战略意义,掩护了英军撤退,赢得了时间保存了力量以保卫印度。也消耗、阻滞了日军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企图,配合国内部队阻敌于云南境内怒江天险,以后形成长期对峙,粉碎了日军从缅北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企图。

这次远征作战,也是中国自甲午战争以来首次出国作战,他们弘扬了中国人民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这是一群可歌可泣的英雄!他们的后代如今有很多都在越南、缅甸、泰国生根发芽,继续创造着他们祖先的荣光,而回归国内的,如今大都分布在云南边境地区。

中国远征军组建背景

日本战略重点改为南进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虽然攻占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广大地区

,但大量兵力被牵制和消耗,打乱了日军战略部署,迫使其不断在国内动员兵力,增加侵华主力,延长侵华战争期限。

陆军为日本进行侵华战争的主力,在卢沟桥事变后,日本陆军总兵力增加到24个师团,投入侵华战争的为21个师团;1938年,日本陆军总兵力扩充到34个师团,其中32个师团投入到中国战场 。在经济方面,1938年,日军的直接军费为59.62亿日元[5] ,占国家总支出的76.8% 。尽管日本在侵华战争中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任然无法迫使中国停止抵抗,结束战争。

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结束后,日本被迫在中国战场停止战略攻势,中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对外扩张战略重点逐步由大陆政策由海洋政策转变,既由北进改为南进[7] 。日本希望夺取缅甸、法属印度支那等地,切断美、英等国援华国际通道,威胁中国正面抗日战场的中心西南大后方,迫使重庆国民政府屈服,摆脱中国战场困境。夺取南洋地区丰厚的自然资源,建立自给自足的战争经济体系,增强同美、英争霸实力。夺取美、英等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占据有利战略位置,迫使美、英等国屈服,进而瓜分世界。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1942年日本用于进攻缅甸的军队大约有6万人,超过了英国在缅甸的防务力量。1942年初,日本侵占马来西亚后,开始入侵缅甸。1月30日,日军攻克缅甸东部重镇,随后分两路继续前进,3月8日,日军占领缅甸首都仰光。3月到4月间,日军进攻重镇曼德勒,企图切断滇缅公路。

滇缅公路成为中国抗战主要国际通道

1938年1月,随着战争一步步由东南沿海平原向西南高山地带延伸,国民政府开始修筑险峻的滇缅公路。

在中国全面抗战中,云南是中国与反法西斯同盟国联系并取得援助的陆、空国际通道滇越铁路、滇缅公路、驼峰航线、中印公路的所在地,为防御日军从中南半岛北犯中国战场西南大后方的最后战略屏障 。1940年6月,日本乘英国在欧洲战场身处困境之机,胁迫英国关闭了中国唯一的对外口岸滇缅公路,英国被迫妥协,与日本签订了封路协定,企图以牺牲中国为代价,阻止日本攫取英国在亚洲的殖民地 。1940年9月23日,日军从陆路和海陆路进入法属印度支那北部,完全切断了中越国际通道 。中越、中缅国家通道被切断,进一步增加了中国抗战的困难。

1941年,日本陆相东条英机为了彻底扼杀中国对外运输,纠集了相当于10个师团的兵力,东起浙江宁波,南迄雷州半岛,发动了一连串的海上封锁作战。2月4日切断香港到韶关的运输线,3月3日攻占雷州半岛,3月底占领并破坏汕头、潮州一带港埠,4月中强行登陆福州附近的马尾地区,4月19日占领浙江诸暨,封锁了从宁波到温州最后的缝隙,中国海上通道被完全封锁。

中国为了取得抗战最后的胜利,必须确保滇缅路这条最后国际交通运输线。缅甸等地为争取国外援助的最后生命钳制线,如果滇缅公路不保,外援即无法轻易进入中国,与日本的作战也将陷入补给不足之劣势,因此中华民国方面极力争取与英国间的军事同盟以保障作战资本。

日本同西方国家矛盾加剧

美-英是日本在亚洲-太平洋区域争霸的主要对手。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利

用其军事胜利,在中国占领区排挤英美势力,使美英与日本的矛盾不断加深,面对日本的攻势,美英等国纷纷提出抗议,但未采取有效措施对抗日本。美英的缓靖政策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步伐,1939年2月,日本侵占海南岛,切断了香港同新加坡的海上交通线,直接威胁美、英、荷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同时,欧洲战云密布,英国企图在亚洲牺牲中国寻求与日本妥协,以便在欧洲全力对付德国,7月22日,日本外相与英国驻日大使在东京签订了《有田-克莱琪协定》,承认日本在中国“有其特殊的需要” 。英国对日本的退让引发了美国的不满,7月26日,美国宣布废除1911年订立的《美日通商航海条约》。但美国仍未放弃美日贸易,1939年,美国对日贸易输出占日本进口总额的34.3%。

1938年,中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美国对中国抗战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开始发生变化。一些上层官员通过各种方式提出,援助中国抗战对制止日本扩大侵略战争,维护美国利益有重要意义 。1940年法国败降后,美国被推到与德意日对抗的第一线。1940年9月,日军占领印度支那北部,并同德国和意大利签订了以美、英为主要敌人的-三国同盟条约,激化了日美矛盾。随即,美国宣布对日禁运废铁及钢铁。同年底,罗斯福同意组织美国空军志愿队来华作战,并派军事代表团来华研究军事援助问题。为了加强中国的抗战,美国积极地促进国共合作。

1939年9月1日,在欧洲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4年11月28日,3名印度第5师士兵在缅甸坚尼峰侦察敌情

1944年11月28日,3名印度第5师士兵在缅甸坚尼峰侦察敌情

0年6月4日英法军在敦刻尔克弃甲丢盔大溃败之后,英伦三岛岌岌可危,对于英国的战略方针而言在远东地区首要之务就是保卫输出最多资源的殖民地印度,并将其余殖民地视为保卫印度的战略纵深。英国希望借助中国长期抗战的经验和力量,支援它在远东殖民地特别是缅甸、印度、马来西亚方面的军事战局,挽救远东大后方的危机 。1940年10月起,英国首先开放封锁已久的滇缅路,接着酝酿中英军事同盟。

美国需要中国的抗日战争消耗日本陆军主力,牵制日军,避免日

本陆军主力涌入东南亚和太平洋。充分发挥中国作为美国的有效的军事盟友的作用,而在战后,则希望中国成为一个忠实的政治盟友。日军一旦占领缅甸,控制滇缅路,援华物资就难以运往中国,而中国抗战就难以维持,这对美国的全球战略极为不利的。所以,美国积极赞成中国派兵入缅作战。

1941年1月,英国政府任命丹尼斯少将为驻重庆陆军武官,开始和中国酝酿中英军事问题,英国邀请中华民国军事考察团赴缅甸、印度、马来亚考察 。几经协商,在同年的12月23日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成立中英军事同盟

中国远征军扬威之战

腾冲:从“云层上的战斗”到浴火之城

远征军对腾冲方向的攻势早于松山仅一个月,但收复腾冲却晚于松山一周。其原因是,远征军渡过怒江后,首先要征服高黎贡山,其时日军防御腾冲的前沿已经推进到这座平均海拔3000米的险峻山系。

高黎贡山如同一座巨大的屏障。远征军第20集团军渡过怒江后,首先要仰攻这道屏障,而后才能进入龙川江、大盈江谷地,以重兵合围腾冲。高黎贡山,被美军喻为“二战海拔最高的战场”,那里的惨烈战斗,是在“云层上的战斗”。在攻打高黎贡山时,我官兵因冻饿而死者甚至超过了阵亡人数,那是“也许只有中国人才能坚持下来”的战斗。

当时担负攻击腾冲任务的是第20集团军,总司令为霍揆彰,副总司令方天。下辖两个军:一为第54军,军长初期为方天兼任,中后期由副军长阙汉骞升任;另一部为第53军,军长周福成。54军是陈诚“土木系”部队,本来有三个师,反攻开始后,两个师应史迪威之需,调往缅北纳入驻印军序列围攻密支那了,仅剩下一个第198师,师长叶佩高。为了加强该军,临时划拨原隶属第11集团军的预备第2师、第36师归该军指挥,师长分别是顾葆裕、__鹏。53军下辖第116、第130两个师,师长分别是赵镇藩(后为刘润川)、张玉廷(后为王理寰)。该部是张学良东北军保留下来的唯一一个军,少尉以上军官大多是东北人。

腾冲城始建于1448年,后明代戍边军民又将其修筑成一座石头城,异常坚固。日军侵腾后,城内居民多数都遁入深山避难,留居城内的当地人不多。日军从高黎贡山收缩后,转入城内负隅顽抗以待援军。守城日军以步兵第148联队为主力,配属炮兵一部,第148联队长藏重康美大佐负责守备。据资料,待打下高黎贡山围攻腾冲城时,日军兵力为2025人。

腾冲城三面为开阔地,有大片稻田及大盈江、饮马水河阻隔,我军接近城垣不易。惟南部横亘着一座来凤山,海拔约1914米,成为拱卫腾城的天然屏障。日军在其上营盘坡、文笔坡、二台坡、象鼻子构筑了环形堡垒工事,分别命名为樱阵地、松阵地、梅阵地等,其间以交通壕连接,遍布散兵坑,以四百余名兵力据守。欲攻克腾冲城,必先攻取来凤山,而后在此制高点上俯攻城池。自6月中旬起,第20集团军各部扫荡腾冲外围各据点残敌后,以预备第2师、第36师及第116师、第198师各一部,分别自南、西、东三面向来凤山发起攻击,其中预备第2师为正面主攻部队。

起初,攻击甚不得力,部队付出惨重伤亡却无明显进展。总司令霍揆彰闻听部队指挥员抱怨,54军兼军长方天因不善指挥步炮协同作战,将配发的美式火炮闲置未用。7月16日,在城北护珠寺召开战前军事会议后,霍揆彰报请长官部免去方天兼职,任命对攻击作战提出合理方案的副军长阙汉骞为军长,负责对来凤山攻击指挥。又协调美军第14航空队加强空中轰炸,配合步兵作战。这时节,美军配发的部分火焰喷射器空投到位,霍揆彰令优先配发预备第2师五具,率军、师长们在该师部队组织试射观摩,勉励部队发挥新武器的特殊威力。

在随后的新一轮攻势中,在炮兵有力支援和14航空队战机对来凤山饱和式轰炸下,日军堡垒工事损毁严重。来凤山日军工事,大致与松山工事相当,但该处日军有一大失策,是战前为扫清射界把山上的植被砍伐殆尽,成了一座秃山。这样,反倒有利于我军炮兵、飞机观察,因此炮击、投弹精度很高。7月26日攻克的营盘坡阵地,就是空军炸塌了主堡垒后,被预备第2师第4团步兵以火焰喷射器猛烈喷火压制,而迅速冲上去夺占的。火焰喷射器,在整个中国战场这是首次使用,比攻击松山的第8军还早几天。这一堡垒攻坚的利器,完全出乎日军预料,1000摄氏度的烈焰钻入堡垒,沾满油液焚烧着的日军蹿出堡垒嚎叫,其心理上的震撼效果,不亚于实际杀伤力。自此,来凤山日军战斗意志崩溃,预备第2师第6团、第5团又先后攻克文笔坡、象鼻子阵地,残余日军向北坡下的来凤寺溃逃,又遭到第116师第346团截杀。此时,来凤山上的恶战,在山下腾冲城内外的敌我两军均可目视。7月27日凌晨,城内日军派出二百多人,经来凤寺向我发起反击,企图夺回失去的白塔阵地,但在我猛烈反击下未逞,仓皇遁入城内。

夺占来凤山后,第20集团军的前指搬到了山上,居高临下地指挥攻城。7月28日清晨,来凤山顶升起了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和顺乡等地的士绅乡民幼童,纷纷爬上山来,簇拥着部队指挥官和幕僚、美军顾问、记者来观战,成为一道独特景观。城内日军沮丧地发射数炮报复,炮弹零星地落在山洼里,在记者潘世征笔下被描写成了向中国国旗致敬的礼炮。

腾冲城内的日军已成困兽,但我军官兵预料更残酷的战事才刚开篇,因为抗战七年以来,我军从未从日军手中夺取一座城池。

自8月2日开始,第14航空队战机频频出动,以五百磅炸弹轰炸腾冲城垣。随后,第36师第107团第2连在西南角瓦砾中攀上城垣,与日军展开城墙争夺战,然旋遭日军反击逐出,连长刘恩宪阵亡。傍晚,第116师第348团第9连在东南角登城,与日军僵持。此时,由于城北地势开阔难以接近,远征军除留下少量警戒部队外,主力均转向城墙西、南、东三面,以南城墙为主攻方向,按南城门至北城门的中轴线分界,以54军攻击西城区,53军攻击东城区。霍揆彰通令部队:“先入城占领据点,待于立稳脚跟而继攻克城墙者,总部赏洋十万元,并制赠荣誉旗一面,又有功勋官长,准报请军委会核奖或请颁发勋章。”至8月中旬,西、南、东三面城墙先后被炸开13处豁口(后腾冲城垣共被炸开豁口19处),日军据守残破城墙拼死不退。8月20日,预备第2师第4、5团各一部率先下城,开始进入巷战。日军两年来在腾冲城内修筑了无数名碉暗堡,在很多房屋墙根挖掘了暗道彼此沟通,设置了火力点,构成交叉火网。我攻击部队沿街巷推进,处处遭敌狙杀。不得已放弃通道,转入残破的民居,与日军隔墙对峙,伺机以火箭筒、手榴弹等破墙推进,每日战斗进程仅以米计。9月7日,第198师扫荡腾冲西城北部残敌后,又折向东部,与第53军合围最后的日军。

事后我军才得知,在8月13日的美军飞机大轰炸中,龟缩在东城门洞中指挥作战的日军守备队长藏重康美大佐,及其手下共32名军官,均被炸塌的城门掩埋毙命。为此,日军又指定了曾任步兵中队长的太田正人大尉担任守备队长,继续指挥作战。作战初期即损失最高指挥官,日军死硬顽抗到底的意志并未稍减。据日军史料,太田大尉负责指挥后,感到在我军以优势火力压制打击下艰难防御非常憋气,发电请求上峰允许自己率残部突出城外,向我军发起主动攻击。这样固然痛快,但无疑是加快了送死,上级仍令其负隅死守,以拖延时日。但援军迟迟无法到来,令腾冲日军感到绝望,士气逐渐低落。

9月9日,预备第2师第6团在城北财神庙的一处民居内,俘虏了十余名日军慰安妇和汉奸,其中包括腾冲日军行政班本部长田岛寿嗣的老婆蔡兰惠,及田岛的台湾籍翻译官白炳璜。被俘后的白炳璜向我军表示要立功赎罪,供述次日上午将有日军飞机前来空投助战。据此,我军马上与第14航空队协调,准备迎击。10日,日军13架飞机(战斗机8架,轰炸机3架,运输机2架)果然飞临腾冲上空,事先预伏的美军P-38战机八架忽然自高处钻出云端,向日军飞机猛烈攻击。激战十余分钟后,即将6架日机击落,我军大获全胜。

在腾冲围歼战后期,残余日军被压缩在腾冲东北李家巷附近的几处民宅内。9月13日,我预备第2师第5团团长李颐爬上一段竹梯,侦察墙内院落的敌情,被日军狙击手开枪击中头部牺牲。李颐团长年仅而立,死后被追晋少将,为攻城作战中我军阵亡的最高指挥官。

9月13日,大雨如注。日军守备队长太田正人大尉下令焚毁第148联队军旗,向上级发电报告最后的战况后,砸毁无线电机。覆灭前夜,日军在李家巷、东城墙下杀害了部分慰安妇,开始分散突围。14日晨,日军一部被我歼灭于腾冲城东北角一处院落,一部从东南城墙的一处豁口突出城外,狼奔豕突。其中,有18名慰安妇向我军拦截部队投降,其余日军向东南、西北方向分散逃窜,被我派出的追击部队零星歼灭于各处。

腾冲攻城之役,我军全歼日军腾越守备队1800余人(据日军遗骨分布资料,不含在高黎贡山等地歼敌人数),俘虏53名(含慰安妇)。我军伤亡官兵18000余名,其中阵亡约9000名。战后,云南省政府在腾冲来凤山西麓小团坡修建了大型阵亡将士公墓,谓之“国殇墓园”。


猜你喜欢:

1.抗日战争分几个战区

2.国家行动2017演员阵容名单

3.中日战争十大经典战役-学习啦

4.2017年抗日战争胜利第几个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