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趣闻>历史文物>古代文物>

二里头文化青铜器介绍

莉莉分享

  二里头文化青铜器以中国河南省洛阳市偃师二里头遗址命名的同类型文化遗存出土的青铜器。今天学习啦小编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二里头文化青铜器的相关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二里头文化青铜器介绍

  二里头遗址的青铜器包括工具、兵器、礼器、乐器和装饰品。生产工具有刀、锛、凿、锥、鱼钩等,武器有戈、戚、镞。戈的形式为直援曲内,无阑,曲内后端有花纹。礼器有爵、斝 2种,爵的数量较多,束腰、平底、椎足,较早的素面无柱,具有浓重的陶爵特征,较晚的陶器特征显著减退,有小柱,有的施简单花纹或镂空,说明曾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变化过程。斝为素面敞口,口沿上有2个三棱锥状矮柱,单把,束腰平底,3条腿下呈三棱锥状,上部微显四棱。乐器有单翼小铃。装饰品有兽面铜牌,其中有一件用 200多块绿松石镶嵌而成,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一向为中外研究者所重。

  二里头遗址还发现了铸铜的坩埚、 陶范、 铜渣等,东下冯遗址发现有铸器的石范。工具多用单范和合范铸成,而爵和斝则用陶质块范铸造,工艺比较复杂。据测定,一件铜爵的合金成分为铜92%,锡7%,属于典型的锡青铜。

  二里头文化青铜器考古意义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容器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爵和斝的胎质都很薄,整治不精,多无花纹,或有简单的乳钉纹,反映了早期青铜器的特点。二里头文化青铜器的发现使若干传世的同时代青铜器的年代得以确认,并可以此为基础,对中国青铜器的起源进行深入探索。

  二里头文化

  二里头文化是指以河南省洛阳市偃师二里头遗址一至四期所代表的一类考古学文化遗存,是介于中原龙山文化和二里冈文化的一种考古学文化。该考古文化主要集中分布于豫西、豫中,首先发现于河南省郑州市洛达庙遗址,但尤其以二里头遗址发现的该类文化遗存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故以此命名。二里头文化,既包含了二里头遗址的文化,又包括了二里头遗址之外具有二里头遗址文化特征的上百处遗址所反映的文化面貌。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化成为公认的探索夏文化的关键性研究对象。

  二里头遗址是一处夏代晚期的都城遗址,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遗存可划分为四个时期。遗址内发现有宫殿、居民区、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窖穴、墓葬等遗迹。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铜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遗物,其中的青铜爵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

  二里头遗址是二里头文化的命名地,并初步被确认为夏代晚期都城遗址。

  二里头文化特点

  二里头文化的陶器以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为主,纹饰以绳纹为主。炊器深腹罐、圆腹罐、鼎、甑、鬲,食器平底盆、三足皿、豆、簋,酒器鬶、盉、爵、觚,盛贮器深腹盆、大口尊及各种罐瓮类容器,食品加工器刻槽盆等,构成富有特色的陶器群。主要依据陶器的演变,二里头文化被划分为前后相继的四期;又因以陶器为主的文化因素的地域差异被划分为数个地方类型[6] 。

  二里头文化的聚落包括超大型都邑(二里头遗址)、区域性中心聚落及中、小型村落,建筑则分为大中型夯土台基、地面式建筑和半地穴式房屋等,墓葬的规模、葬具和随葬品也等各有差,显现出社会的高度分化。农业经济粟作与稻作并举,已有高度发达的铸铜、制造玉石器、制陶和制骨等手工业,最令人瞩目的是已掌握了用复合范制造青铜礼器的高超技术。

  二里头文化在广泛吸收各地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又向周边地区大幅度地施加文化影响,成为东亚大陆最早进入青铜时代的“核心文化”,奠定了日后“中国”世界的基础。

  二里头文化类型

  二里头文化是中国青铜时代的文化,该文化以发现于河南省洛阳偃师二里头命名。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七世纪。

  主要分布在河南中、西部的洛阳附近和伊、洛、颍、汝诸水流域以及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一带。已发现的遗址有近百处,经过发掘的有洛阳东干沟、矬李、东马沟,陕县七里铺,汝州市煤山,郑州洛达庙和山西夏县东下冯、翼城感军等地点。

  根据二里头遗址的底层于典型器物所作的排比,二里头文化被分为4期:

  第一期陶器以褐陶为主,磨光黑陶占有一定比例,纹饰以篮纹为主,另有少量的方格纹、细绳纹;

  第二期陶器中黑陶的数量减少,以细绳纹为主,篮纹和方格纹明显减少;这两期的器形多折沿、鼓腹、小平底。

  第三、四期的陶器颜色普遍变为浅灰、以绳纹为主,出现粗绳纹,篮纹和方格纹几乎绝迹。在第三期遗存中,第一、二期常见的鼎、深腹盆、甑等继续沿用,但有局部的变化,同时,新出现了鬲、卷沿圜底盆、大口尊、小口高领瓮等与商代二里冈期遗物十分接近的器物。这组新器形在第四期中越来越多,并表现出融合前者的趋势。东下冯类型也分为四期。

猜你喜欢:

1.夏朝的文化介绍

2.东周时期青铜器

3.青铜器在商朝有何特点

4.夏朝历史文化的特点

5.商朝的文化简介

6.夏朝《禹刑》历史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