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距今多少年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了京杭大运河距今多少年,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京杭大运河开凿至今多少年
从开凿至今,京杭大运河已经流过了2400多年历史。从历史深处流出来的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也是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她北起北京,南达杭州,从北到南依次连接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长达1794公里。
京杭大运河简史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修建了沟通长江和淮河的“邗沟”,这是大运河最早的一段。
公元587年,在邗沟的基础上,隋文帝开山阳渎,对邗沟裁弯取直。
公元608年,隋炀帝开凿永济渠。
公元610年,隋炀帝重开江南运河。至此,南北大运河形成。
公元1283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年),济州河开凿成功。
公元1289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会通河开凿成功。
公元1293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通惠河竣工。杭州的漕船直通北京城,京杭运河全线贯通。
公元1567年(明隆庆元年),南阳新河竣工。
公元1604年(明万历三十二年),氵加河竣工。
公元1688年(清康熙二十七年),中运河竣工。
公元1855年(清咸丰五年),黄河在兰考的铜瓦厢决口,京杭大运河南北断流。
公元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漕粮折银,漕运完全废止。
大运河千年日记
时光荏苒,沧海桑田,京杭大运河的路线也是几度变迁。
翻开大运河的千年日记,第一页为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所写。公元前486年,夫差打败越国之后,意欲北进伐齐,以实现称霸中原的梦想。为了运送军队和辎重,夫差决定开掘运河,沟通江淮。这项任务落在了首辅大臣伍子胥的身上。伍子胥自扬州向北缀连湖泊洲渚,用一年的时间开凿了一条长约150千米的运河,它因流经邗城(今扬州)而得名邗沟。也许是一个黄昏,夫差站在河堤上,意气风发地说道:“运河一旦修成,我吴国的舟师不出七日,即可安抵淮水,则中原各国,指日可待。”借助邗沟之力,夫差的确如愿击败了齐国。从扬州直通淮安的邗沟,就是大运河最早的一段河道,然而对于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京杭大运河,邗沟只能说是刚刚萌出的芽。
大运河能够纵贯南北,如果把这中间的一半功劳归于隋炀帝,也许并不过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今天我们习惯上所称的“大运河”指的是京杭大运河,而非南北大运河(也称隋朝大运河)。
公元604年,杨广杀父弑兄,登上帝位。这位新皇在登基的第二年即下令把都城从长安迁到洛阳,并着手修建运河。隋炀帝先后开凿、修复了通济渠、永济渠、邗沟、江南运河四条运河,形成了一个以洛阳为中心,西通关中盆地,北抵河北大地,南达太湖流域,流经现今的京、津、陕、豫、冀、鲁、皖、苏、浙九省市的庞大运河体系,即南北大运河。南北大运河全长2700多公里,网络布局合理,腹地宽阔,渠道深广,是世界水利史上一项空前伟大的工程。当时的隋炀帝要求大运河全程渠宽可以通行龙船。工程时间紧、任务大,隋炀帝遂“发天下男丁,年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者”都去修河。许多老百姓为逃避沉重的劳役、兵役,不惜自残肢体,称为“福手福足”。
隋炀帝之后,唐、宋两朝对大运河进行了一些疏浚整修,但基本上没动土,而是享受着大运河之利。公元13世纪末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大运河的千年日记又翻开了新的一页。运河可以把南方的物产运到北京,然而,绕道洛阳的隋朝大运河长达5000余里,要从杭州运一趟粮食到北京,少则半年,多则一年,十分不易。公元1292年,水利专家郭守敬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开水源以济漕运,使京杭大运河可以直抵大都城下(今积水潭)。其路线是:由北京通州往南经天津、沧州进入山东,过德州、临清、聊城、济宁、台儿庄入徐州,再经过江苏省达到杭州。这一路线弃“弓”走“弦”,比之隋朝大运河缩短了900多公里,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京杭大运河。
明朝永乐年间,在元朝的基础上,运河又得到了一番改进,京杭大运河迎来了鼎盛时期。然而,此后不久,黄河连连决口,给大运河带来了诸多麻烦。遇上黄河暴涨,为保全运道,往往会开闸泄洪,这样又导致下游大片田地被淹。“治黄”与“保运”难以两全。历经风霜的大运河始见疲态。1855年,黄河在兰考铜瓦厢决口,京杭大运河从此南北断流。后来虽然几度出现治理运河的倡议,但均未付诸实施。随着火车的滚滚浓烟和飞机的阵阵轰鸣,大运河的身影渐渐远去。
大运河,“其为利也博哉!”
远去了身影,但大运河曾经的贡献却不能抹去。
聊城大学教授王云说:“她就是古代的高速公路,而且全国只有这么一条南北的高速公路。大运河对国家来说太重要了。在古代,她的作用你怎么估量都不过分。”“运河水长长,满河里走皇粮,两岸买卖铺,吃饱喝足了有地儿住,四通八达都是路。”通州民谣《运河水长长》形象地说出了京杭大运河的重要作用。“走皇粮”指的就是大运河的漕运功能。漕运,即中国古代政府将所征收财物(主要为粮食)经水路解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组织和管理。漕运的畅通,有时甚至成为王朝的经济命脉,因而历朝帝王都十分重视,康熙帝还将其列为治国三大要务之一。大运河即为沟通南北漕运的水网,所谓“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就从“北京城是漂来的”说起吧。这句老话指的是北京城的皇家宫殿所用的建筑材料大都是从全国各地通过运河运到北京的。比如木料主要来自湖广,宫殿内墁地的方砖来自苏州,砌墙的砖则来自山东临清,即所谓“北京的城,临清的砖”。留意北京城的胡同名,也可以看出北京与大运河割不断的联系。如“南河沿儿”、“骑河楼”、“缎库”、“瓷器库”、“禄米仓”等,不是当年运河流经之处,就是绸缎、陶瓷等江南贡品卸船入库之地。大运河源源不断地将南方的货物和技术运到北方,以至“船皆尾相衔进,数十里不绝。”唐代文学家皮日休在《皮子文薮·汴河铭》写道:(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运河的畅通,也推动了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孕育出了杭州、苏州、扬州、天津、北京等二十几座繁华的沿线城市。大运河还是南北思想沟通交往最重要的桥梁,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纽带。聊城的山陕会馆,德州的苏禄王墓,夹着安徽方言的天津话等都是有力的证明。
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大江大河几乎都是由西向东流。大运河的出现,打通了南北交通动脉,有学者评价说,在很大程度上,大运河改变了整个中国历史的进程。想象一下,现在你正生活在没有火车飞机的唐朝长安,你打算去余杭游玩顺便买点丝绸和茶叶,走旱路肯定不是你的第一选择,而是要坐船走大运河。因为当年的运河上“船舶往来,商旅辐辏”,是最便捷的交通方式。
猜你感兴趣:
上一篇:京杭大运河开凿的年代
下一篇:京杭大运河经过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