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故事>党史故事>

中国长征感人故事

燕青分享

  长征,是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和悲壮色彩的传奇,是中外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壮举,是人类排除万难,挑战生命的典范。那你知道中国长征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中国长征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长征故事:危难时刻见真情

  1936年5月底6月初,经历了无数的磨难,红6军团到达了西康境内。由于连续的草地行军,特别是长时间的断粮缺水,战士们的体力严重不足,部队疲劳到了极限。粮食问题再得不到解决,部队就很难再前进了。正当大家几乎陷入绝望的时候,他们在一个叫稻城的小县城和红32军会合了。

  红32军是为了专门接应红6军团来到稻城的。在最困难的时候见到友军,大家奔走相告,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本来疲惫不堪的身体好像一下子充足了电。

  红32军给红6军团送来了一群大牦牛、肥猪和肥羊,一捆捆的羊皮背心、羊皮手套和睡觉用的皮垫子,还有不少青稞和豌豆。这样多的物资对他们来说真是“及时雨”。其实,红32军也是经过草地行军、忍饥受冻过来的,在那样艰苦的岁月里,红32军的战友们所体现的团结互助精神让人终身难忘。

  一番休整后,红6军团又踏上了征程。当时全军上下竟连一口可以做饭的大锅也没有。原来部队集体用的厨具,随着行军作战已全部丢掉了。自从渡过金沙江后,干部战士都是分散野餐,用个人的搪瓷缸子当炊具。可红32军送给他们的这些肉食和粮食,怎样才能吃到嘴里呢?

  为了不麻烦当地的藏族同胞,红6军团的先头部队向藏族群众买了几口大缸,用来煮肉。大家正准备美餐一顿时,没想到他们买的那些大缸经不起烈火高温的烘烤,肉还没煮熟,大缸就“砰”地一声炸了。有的连队由于烧坏了大缸,干脆就吃起了半生不熟的肉。买不起缸的连队,就把肉分割给个人,战士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在地上点上火,经过一番烟熏火燎之后,吃起了“熏肉”或“烤肉”,这倒也别有一番情趣。对一时吃不掉的牦牛,在行军中部队就用它们来驮枪械弹药,给病号骑,等需要的时候,然后再陆续杀掉改善生活补充给养。

  每当大家吃牛、羊肉,看到牦牛在行军中所起的作用时,红6军团的战士们都会深情地怀念起红32军的同志们。

  中国长征故事:司号员“八斤半”的长征故事

  陆军第16集团军“模范红五团”是从南昌起义走出来的“铁军”,历经井冈山斗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战火硝烟洗礼,先后参加3000余次战役战斗。

  英雄侠骨,更有柔情。记者来到这支战绩辉煌的红军团,搜寻到司号员“八斤半”在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

  哒哒哒……

  1935年6月14日,红一军团第二师五团急促的号音响了。

  强渡大渡河后,摆脱国民党追兵的红军部队无法松口气。红五团自大硗碛出发向西北走,一座晶莹耀眼、高耸入云的大山伫立在面前。

  这是红军长征中的第一座大雪山——海拔4900米的夹金山。

  听说红军要过雪山,一位长满花白胡子的老汉摇头叹道:“这里上午9点至中午12点,是由开山神掌权。要是12点一过,就是落山神挡道,它关闭山门,你们可就寸步难行了……”

  老人说的是神话。可雪山的神秘和险峻,却是事实。

  队伍爬到隘口的时候,司号员“八斤半”问团长张振山:“团长,老大爷说山里有神,是真的吗?”

  张振山望着这个小鬼:个子矮小,圆溜溜的脸上长着一双机灵的眼睛,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是个很早就参加劳动、过艰苦日子的穷孩子。

  他故意吓唬他:“当然有了。”

  “在哪?”

  张振山指指他的心窝,笑道:“在这儿!”

  “八斤半”不好意思地红了脸。

  “八斤半!”边上的团政委谢友勋也喊着司号员的小名逗他“你怎么取了这么个怪名?”

  “噢,为了安葬我妈,我把自己换成了八斤半稻谷。”

  “你多大了?”

  “八斤半”脑袋一扬,挺着胸踮起脚,尽可能装得大人气一些,说:“不小了,十好几的大小伙子了!”

  谢友勋看着他头上的绷带,问:“伤好点了吗?”

  “不要紧,有时候吹号鼓得有点疼。”

  “好小子!”张振山亲切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吹休息号!”

  军号哒哒响,系在“八斤半”军号上面的红布在风中飘舞着,号声把全团召集到张振山、谢友勋旁边休息。

猜你感兴趣

1.中国长征故事有哪些

2.红军长征故事精选

3.红军长征励志故事

4.长征小故事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