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的长征故事有哪些
长征,是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一次史无前例、无与伦比的壮举。那你知道感动的长征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感动的长征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感动的长征故事:长征中的新老“三人团”
1934年5月,由于博古、李德推行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军事战略,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陷入严重困境。博古、李德打算在必要时撤出苏区。为统筹转移事宜,中央成立了“三人团”作为党和红军的最高领导机构。其中,博古负责政治,李德负责军事,周恩来负责监督军事计划的执行。李德是个被陈云称为“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在他指挥下,第五次反“围剿”最终失败,党和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在党和红军面临覆没危险的严重时刻,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决定采纳毛泽东的意见,改变红军的行动方向,随后召开的猴场会议决定:今后关于作战方针及时间、地点,必须向政治局报告。这实际上限制了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1935年1月中旬在贵州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参加党和红军的决策;取消长征前组成的“三人团”,改为由朱德、周恩来负责军事指挥,以周恩来为党内委托的在军事指挥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会后,中央政治局根据遵义会议决定进行分工,在毛泽东提议下,由张闻天代替博古在党内负总责;毛泽东为周恩来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
张闻天作风民主,加上不熟悉军事,便每天召集政治局会议讨论红军作战问题,有时与会者达20余人,造成决策迟缓。这种领导方式,非常不利于弱小的红军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下抓住战机。3月4日,中央决定成立前敌司令部,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政治委员。但前敌司令部不能自主决定作战行动。
3月10日,中央政治局根据林彪的建议,开会讨论是否进攻国民党军1个师驻守的打鼓新场(今金沙县城)。大多数人同意进攻,但毛泽东认为此役对红军不利,坚决反对进攻打鼓新场,并表示如坚持进攻,他将辞去前敌政治委员一职。张闻天鉴于多数人同意,作出进攻决定。毛泽东因此失去前敌政治委员之职,但他不计个人得失连夜说服周恩来。第二天清晨,中央再次开会讨论,决定放弃进攻打鼓新场。
这件事使毛泽东感到,指挥作战不能实行绝对民主。根据他的建议,中央于3月中旬成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军事小组,又称“新三人团”,全权指挥红军作战。这是当时党和红军最重要的领导指挥机构。在“新三人团”指挥下,红军在赤水河两岸往返机动调动敌人,乘虚挺进云南,渡过金沙江,夺取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感动的长征故事:遵义城下洒热血——邓萍
邓萍,1908年出生于四川省富顺县。1926年底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7月参与组织领导平江起义,1930年6月任红3军团参谋长兼红5军军长,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成为红军的著名将领。
1935年2月,红3军团二渡赤水后,一鼓作气抢占了遵义新城及城边村落。遵义城当时分为新城和老城。27日傍晚,为了攻占老城,夺取遵义战役的全面胜利,邓萍率部逼近到城北门外河滩边侦察,选择合适的突破点。第11团政委张爱萍为指挥战斗,也冒着敌人密集的子弹,匍匐前进至城下河滩边,与邓萍会合。他们隐蔽在一个小土墩下的草丛中,边察看前沿地形,边交流对敌情的判断和下一步的打算。突然,一颗流弹击中了邓萍的头部,张爱萍在《星火燎原》一书中回忆了当时的情景:“突然他的头栽到我的右臂上,我还没弄清怎么回事,他那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殷红的热血已染满我的衣襟。邓萍同志不幸中弹,没有来得及说完要说的话,就悲壮地牺牲了。”(见上图张爱萍为纪念邓萍同志的雕塑题写的碑文)
邓萍牺牲时,年仅27岁。彭德怀获悉噩耗后,当即下令:“拿下遵义城,为参谋长邓萍报仇。”28日,红军再次攻占遵义老城。
猜你感兴趣:
1.红军长征感人故事
2.红军长征的小故事
4.红军长征的故事
上一篇:长征故事感人的故事有哪些
下一篇:关于红色长征故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