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樵山的民间历史传说
经后期的构造切割和各种侵蚀风化作用,西樵山火山形成了诸多俊秀的山峰,幽深的峡谷、瀑布。那你知道西樵山的民间历史传说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西樵山的民间历史传说,欢迎大家阅读。
西樵山的民间历史传说:“鱼面肉”的故事
话说民国时期,西樵杏头村有户梁姓人家,主人中年丧妻,生下一子,已经娶了媳妇,他自己也步入晚年,抱了孙儿。老人守着几亩田,出租给人代耕,自己则终日迷于象棋,手瘾一来,就下个不亦乐乎,往往不分昼夜。儿媳妇不但等候他敲门,而且还要深夜为公公做饭,久而久之便心生嫌弃。有一日,儿媳买了一条生鱼回家煲烫,公公惯例要留饭菜。待老人回家吃饭时,只见菜碟里只有一个鱼头,而且鱼头的两块面肉已经被挖掉。生鱼头全凭两块面肉,挖掉后便只剩下一个空壳,何况还是煲过汤的,更加无肉兼无味了。老人想,鱼面肉或者是给孙儿吃了。自己几十岁人,让孙儿吃好些也是应该的。于是草草用冷茶泡饭吃饱了事。谁料收拾碗筷经过儿子房门前入厨房的时候,听见儿媳二人在谈话。媳妇说:我今日留饭菜给老鬼时,故意将两块鱼面肉挖掉不给他吃,给他个“没有面子”。儿子只是“唔”了一声,毫无责备媳妇之意。老人才恍然大悟是媳妇有意刁难,儿子也是不孝,心里很不是滋味。想到将来自己的晚景必定凄凉,于是闷闷不乐,整晚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望着蚊帐顶直到天光才朦胧入睡。
第二天醒来,已经日上三竿,为时已晏。他将自己的洗换衣服收拾一下,告知儿子和媳妇要出一趟远门,归期不定,便带上包袱,离家而去。他一直走到沙头圩,当老人行到一间猪肉铺前,只见卖猪肉的档主闲着无事,与人下棋。这引起了老人的兴致。初始,老人家只是旁观,看着看着,便忍不住教处于下风的猪肉档主走着了,终于使他反败为胜。档主很高兴,便邀请老人进铺喝茶,请教棋艺。正所谓惺惺相惜,两人越讲越投契,猪肉档主很高兴,留饭又留宿,老人也老实不客气,吃、住、下棋都在猪肉铺,同时还结识了沙头圩一班棋友。转眼间已经到了年底,家家户户都在准备年货过新年,唯独猪肉档主还是毫无动静。老人觉得奇怪,就问他原因。档主长叹一声,说家境不佳,因为无钱交铺租,正发愁呢。老人问他欠下多少铺租?他说:一百大洋左右。老人说:等我替你想个办法吧。第二天吃过早饭,老人从自己包袱中抽出一件背心交给猪肉档主,让他拿到当铺典当二百大洋。猪肉档主眼看这件半旧背心,不相信会是值钱之物。好在当铺就在不远,老人家认真的神情使他觉得又不像同自己开玩笑的,就依言前往了。到了当铺,双手将背心往高高的柜台上一送,掌柜细心察看以后便问:要多少钱?档主说:背心主人说要当二百大洋。掌柜很客气地如数将钱交给档主,同时将背心接叠仔细包好退回,还说:费心将物归原主。这使得猪肉档主大惑不解。老人见他回来,知道事情办妥了。为了解析他满腹疑团,就叹了口气说:我总算找到像你这样一位好人了。我有儿、媳而不孝,有也等于无。哪像你热情收留我管吃管住,而自己的经济却很不宽裕,你夫妻对我从未有讨嫌之意。老实对你说,这间当铺是我家祖传的,这件背心就是信物。我在这里住了大半年,也观察了你们一家人的品行,我信得过你,你就做我的干儿子吧。档主夫妻非常高兴,拉过孙儿,叫声爷爷。老人家从此和自己儿媳脱离了关系,和猪肉档主一家就亲如亲人,猪肉档主夫妻也将老人供养过世。这就是鱼面肉引发出来的一段传奇。
西樵山的民间历史传说:田螺和煎浓鲫鱼的来历
鲫鱼味甘,性平,有消肿、通乳、利水之功,一般煮汤淡吃有效。常人吃之,鲜甜可口,产妇常喝鲫鱼汤,可通乳腺,清炖或加豆芽菜或通草煮汤吃,治乳少。鲜鲫鱼,煮赤小豆同吃,消水肿,加冬瓜皮同煮,还可以治肝硬化腹水。鲫鱼两条、半斤豆腐煮汤,可为小儿麻疹出齐时清除内热。红糖炖鲫鱼,连服数次,可治久咳。鲫鱼内服功用还很多,外用也能拔毒。民间验方其中一条是用鲜鲫鱼一条,生淮山30克,加食盐少许,捣烂如泥,外敷患处,可以治乳疮、乳癌初起和一切恶疮。如上所说,鲫鱼真是男女老少皆宜的大众化食品和药品。但是,若煎炸鲫鱼食之,则性热而失去上述功用了。西樵有“煎浓石鲫”,产于溪流,体型比较一般鲫鱼小。有趣的是,鱼体一面青白,另一面赤黑,称煎浓鲫鱼,为山上特产。
西樵人都知道山上有无督螺,上西樵的游客也千方百计在山坑寻找无督螺。“前有尚书怀核去”,是说西樵荔枝由明尚书方献夫怀荔枝核传到增城成为“尚书怀”一个品种的传说。“后有居士带螺归”则是说清代乾隆年间,西樵山佛子庙一名小僧弥名叫刘子秀的,因为好奇,从罗浮山将无督螺带回西樵山养在白云洞应潮湖的故事。好奇乃人之天性,无督螺稀奇之处在于螺尾好像被人用利器剁掉似的,实在是螺中稀有的品种。
传说在晋代,罗浮山上一位著名的道教家、医学家和炼丹家葛洪,就是他将螺督剁去然后放生所存世的。一般说,螺被剁掉螺尾尽管能存活数天,而尚能繁殖下一代却依然是无督的,那就太不可思议了。因为葛洪后来坐化成了神仙,故此无督螺获得了“神仙螺”的美誉。刘子秀带回来的无督螺,体态修长如锥,失去了部分的螺尾,螺肉细小而清甜,因为长于溪流,故无泥土气味,今天已经遍生于西樵大大小小的山涧溪流,游人不难寻觅。作为西樵特产,无督螺倍受青睐,游樵客俯拾一二,归养鱼池,倒也别饶风趣的。
传说西樵山上有间佛子庙,住持僧叫惠明,他口头上念的是“阿弥陀佛”,禅房里闹的却是狗肉烧酒。这内情寺外人不知,只有寺里一个小僧弥刘子秀知道。这小僧年仅14岁,是附近山农的儿子,因为家穷被送进寺里,打柴挑水,煮饭洗扫,点香上油,忙个不停。惠明是个专横刻薄的人,从来没给小僧吃过一顿好饭菜。
有一年中秋节,山里人总想弄点好吃的庆贺中秋。小僧弥早上吃了半碗冷饭,想到晚上也不会例外,于是趁惠明下山还未回来,匆匆到附近的山沟里捞了一盘小丝螺和几尾小鲫鱼回寺,马上开炉生火。小丝螺已经砸去了督(尾端),鲫鱼刚巧放进锅里煎了一面,惠明忽然回来,他一嗅到厨房里熏出的气味,便气冲冲地跑进厨房,手中的禅杖直往小僧弥的头上打过去,打得小僧弥头破血流,大叫不止。惠明一边骂小僧弥开荤杀生,冒犯法戒;一边把鱼和螺泼到窗外的山沟里去。
砸了督的螺依然在山沟里活着,煎浓了一面的鲫鱼也在山沟里照样生存。而且,从此以后,山里的螺都没有尾端,鲫鱼也都如煎过了半边一样。
西樵山的民间历史传说:“水银洞”的传说
梦想仙人海上游,欲寻踪迹莽林丘。
霓裳碧落飞何处?玉趾青山此暂留。
勾漏丹砂犹未就,蓬莱双泻浪相求。
峰前明月参差夜,应载弯笙过十洲。
这是明代从化名士黎民表写的《乌利仙人旧迹》诗。
传说南汉时候,有个乌利道人,曾在西樵山上炼丹。他的炼丹井下,有一个洞,叫水银洞。洞上有裂罅,每年都滴下一钵水银来。
有一日,山上有个樵夫,在打柴时看见一只被藤缠住了脚的白鹤。白鹤极力拍打翅膀往上飞腾,但挣不脱纠缠成结的藤条,发出一阵阵哀叫:
藤缠足,藤缠足,谁肯为我解困梏。
他日若能冲天起,年年酬你十石谷。
老樵夫听到,动了善心,上前解开了藤结,让白鹤冲天而去。
这一夜,樵夫梦见一个白衣长者对他说:“我是乌利道人身边的仙鹤,道人羽化登仙时吩咐我守洞三百年。前天,刚巧期满,正想飞往天宫,不料给藤蔓缠住了腿。幸得你来解救,特来酬谢。”
樵夫说:“解人危困,人之常情,不必挂齿。”
长者说:“乌利道人炼丹井下有个洞,上通丹井。你可于每年七月十四夜进洞去,内有水银一钵酬谢。
樵夫醒来,把梦对妻子说了。
光阴荏苒,过了一年。这一天,正是七月十四,俗称盂兰节。樵夫的妻子想起丈夫梦里的事,便催促樵夫进洞去看看。樵夫也感到生活难过,想去碰碰运气。这一夜,樵夫乘着月色,走进洞里去,只觉洞里阴森森的,借着月色,看到洞底有一张石台,台上放着一只石钵,钵上正对的洞壁有一裂缝,裂缝里渗出一点点亮晶晶的东西滴进石钵里。再看石钵,满满的盛着水银,光闪闪,重甸甸。樵夫高兴了,小心地把钵里的水银倒进自己带来的锅里去,踏着月色,回到家中。以后把水银卖掉,将款买得十石谷,装得缸满瓮满。
从此,每年七月十四夜,樵夫总是从洞里取回一钵水银,卖掉后买回十石谷,生活算过得去了。
樵夫有个儿子,早就想从父亲口里探得水银洞的所在,樵夫却一直没有告诉他。
樵夫病了,临终前,才把水银洞的所在和取水银的日子说了出来,并叮嘱儿子,每年只能按期去一次。
樵夫的儿子第一年取回一钵水银,但第二年就感到不满足了。刚过三个月,他便匆忙跑上山去,进洞一看,只见钵里的水银过半不多,再看石缝,久久才滴下这么一小点。他耐不住人,拿起一块石头往裂缝处敲凿,想把缝隙凿宽一点,多漏些水银出来。岂料洞壁一经敲凿,水银止滴了;候了半天,也不见有水银渗出。再往上敲凿,连裂缝也不见了,全是坚硬的岩石。他后悔了,只得把半钵水银拿了回去。以后每次进洞来,石台上放的只是空钵一只。
猜你感兴趣:
上一篇:西樵山历史传说精选
下一篇:关于西樵山的历史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