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朝代>西方帝国>

东罗马帝国经历了哪些王朝

淑航分享

  东罗马帝国在历史上存在了一千多年,那么它都经历了哪些历史王朝呢?如果你不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历史,就让小编来告诉你东罗马帝国经历了哪些王朝。

  东罗马帝国经历的王朝

  狄奥多西王朝:阿卡狄乌斯 (Arcadius 395年~408年)狄奥多西二世(Theodosius II 408年~450年)马尔西安 (Marcian 450年~457年)。

  利奥王朝:利奥一世 (Leo I 457年~474年)利奥二世 (Leo II 474年)芝诺 (Zeno 474年~475年)瓦西里斯科斯(Basiliskos,475年~476年)~对立皇帝芝诺 (Zeno 476年~491年) (复位)阿纳斯塔西乌斯一世 (Anastasius I 491年~518年)。

  查士丁尼王朝:查士丁一世 (Justinus I 518年~527年)查士丁尼一世(527年~565年)查士丁二世(565年~578年)提比里乌斯二世 (578年~582年)莫里斯(582年~602年)福卡斯 (602年~610年)。

  伊拉克略王朝:希拉克略 (610年~641年)君士坦丁三世(641年)希拉克里昂(641年)君士坦斯二世(641年~668年)君士坦丁四世(668年~685年)查士丁尼二世(685年~694年)利昂提乌斯 (694年~698年)提比里乌斯三世 (698年~705年)查士丁尼二世(705年~711年) (复位)菲利皮库斯 (711年~713年)阿纳斯塔西乌斯二世 (713年~715年)狄奥多西乌斯三世 (715年~717年)。

  伊苏里亚王朝:利奥三世(717年~741年)君士坦丁五世 (741年~775年)利奥四世Chazaros (775年~780年)君士坦丁六世 (780年~797年)伊琳娜(797年~802年)~女皇尼塞福鲁斯一世 (802年~811年)斯打乌拉契乌斯 (811年)米凯尔一世 (811年~813年)利奥五世(813年~820年)。

  弗里吉亚王朝:米哈伊尔二世“结巴者” (820年~829年)狄奥菲鲁斯 (829年~842年)米哈伊尔三世 (842年~867年)。

  马其顿王朝:瓦西里一世【巴西尔一世】 (867年~886年)利奥六世“智者” (886年~912年)亚历山大二世(912年~913年)君士坦丁七世“生于帝王之家者” (913年~954年)罗曼努斯一世 Lecapenus (954年~959年)罗曼努斯二世 (959年~963年)尼塞福鲁斯二世·福克斯 (963年~969年)约翰一世·齐米西兹 (969年~976年)瓦西里二世【巴西尔二世】 “保加尔人屠夫” (976年~1025年)君士坦丁八世(1025年~1028年)罗马努斯三世 Argyros (1028年~1034年)米凯尔四世 Paphlago (1034年~1041年)米凯尔五世 Calaphates (1041年~1042年)君士坦丁九世Monomachos (1042年~1055年)塞奥多拉 (1055年~1056年)~女皇 米凯尔六世·帕夫拉贡尼亚 (1056年~1057年)伊萨克一世·科穆宁 (1057年~1059年)。

  杜卡斯王朝:君士坦丁十世·杜卡斯(1059年~1067年)尤多西娅 (1067年~1068年)~女皇 罗曼努斯四世·第欧根尼斯 (1068年~1071年)米哈伊尔七世 (1071年~1078年)尼塞福鲁斯三世 (1078年~ 1081年)。

  科穆宁王朝:亚历克修斯一世·科穆宁 (Alexius I Comnenus 1081年~1118年)约翰二世·科穆宁 (Ioannes I Comnenus 1118年~1143年)曼努埃尔一世·科穆宁 (1143年~1180年)阿列克塞二世·科穆宁 (Alexius II Comnenus 1180年~1183年)安德罗尼库斯一世·科穆宁 (Andronicus I Comnenus 1183年~1185年)。

  安格鲁斯王朝:伊萨克二世·安格鲁斯 (1185年~1195年)阿历克西乌斯三世·安格鲁斯 (1195年~1203年)伊萨克二世·安格鲁斯 (1203年) (复位)阿历克西乌斯四世·安格鲁斯 (1203年~1204年)阿历克西乌斯五世·杜卡斯 (1204年)。

  尼西亚流亡政府:(拉斯卡利斯王朝)提奥多勒一世·拉斯卡利斯 (1204年~1222年)约翰三世·瓦塔挈斯 (1222年~1254年)提奥多勒二世·拉斯卡利斯 (1254年~1258年)约翰四世·拉斯卡利斯 (1258年~1261年)。

  帕列奥列格王朝:(拜占庭帝国复辟)米哈伊尔八世·帕列奥列格 (1261年~1282年)~1258年为帝国共治皇帝安德罗尼库斯二世·帕列奥列格 (1282年~1328年)米凯尔九世·帕列奥列格 (1294年~1320年)~共治皇帝安德罗尼库斯三世·帕列奥列格 (1328年~1341年)约翰五世·帕列奥列格 (1341年~1376年)约翰六世·帕列奥列格 (1347年~1354年)安德罗尼库斯四世·帕列奥列格 (1376年~1379年)约翰五世·帕列奥列格(复位) (1379年~1391年)约翰七世·帕列奥列格 (1390年)曼努埃尔二世·帕列奥列格 (1391年~1425年)约翰八世·帕列奥列格 (1425年~1448年)君士坦丁十一世·帕列奥列格 (1448年~1453年)。

  东罗马帝国的军队介绍

  一:科穆宁朝的大背景

  随着拜占庭的黄金时代在佐伊之夫们的手中结束,这个强盛的帝国又逐渐进入了其低谷期,小农兼并大大削弱了军区制的力量,而1071的曼吉刻特大败更是对其军事力量的沉重打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身穿紫袍的科穆宁们只有改革一条路可走。

  阿列克修斯-科穆宁,应该说是一位相当有能力的皇帝,中2里开场7星不是白给的,然而他的军事生涯却满是悲惨的失败,这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咎于他的RP太差,我们将在下面看到他的大军是如何在都拉佐消失的,这个稍后再谈。当阿列克修斯上位时,他惊奇的发现他的军队居然只有两万人,而过去的拜占庭帝国曾拥有二十万人的大军。这显然是历史上一个国家必然发生的现象:自耕农被吞并所导致的。对于基本没有封建农奴制的拜占庭帝国来说,这意味着一国已无可用之兵。拜占庭乃四战之地,东邻突厥虎,西看条顿狼,南来诺曼狮,北有罗斯熊,没有军队即意味着灭国,对于刚刚穿上紫袍的阿列克修斯皇帝来说,这显然是不能允许的。为了增加兵源,他采取了两手措施,即大量雇佣佣兵与建立拜占庭式封建制,即普洛尼亚制度。

  普洛尼亚制最先是阿列克修斯为了安抚不安分的拜占庭贵族,使自己免于遭到拜占庭式阴谋所建立的。不过很快这个制度就转变为了军事贵族制,它给予那些得到军功的部队们一片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农民的税金,不过这片土地无法继承,而且依然属于皇帝和国家的资产。这个制度与西欧封建制有很大不同,拥有普洛尼亚者不会像欧洲封建主那样得到属地农民的忠诚和特殊服务,有些时候,这个制度甚至连土地的所有权都不转让,只是让拥有普洛尼亚者拥有收税的权力而已。然而就算如此,拜占庭的富饶土地已足以吸引不少人前来效忠了。

  二:科穆宁朝的军事装备

  拜占庭的步兵与骑兵们喜欢使用长矛,从命名方式上看,这种长矛可以直接追溯到帕提亚时代的Contus长矛,为了对抗骑兵这种矛显然相当的长,不过是单手使用的。拜占庭部队往往将剑作为他们的第二选择,拜占庭剑分为两种:直身,双面开锋的西欧骑士剑“spathion”与略弯,单刃,类似于军刀的“paramērion”,有证据显示拜占庭骑兵像以后的波兰骑兵一样同时佩戴这两种剑以应对不同状况。拜占庭的一些非本族裔弓箭手会使用战斧进行格斗,不过更有名的应该是瓦兰吉卫队使用的双手丹麦大斧。拜占庭的禁军使用长柄镰刀,不过很有可能只是仪仗队而已。不过最为著名的是拜占庭骑兵使用的钉头锤,这些锤子在曼努埃尔皇帝的时代让狂野的诺曼人充分体会了西亚重骑兵之乡的古老骑兵文化。拜占庭人使用标枪、投石索等部队作为步兵的辅助,不过他们最喜欢的射击武器显然是复合弓。科穆宁时代的步兵和骑兵都使用土耳其式的复合弓,而且使用技术不下于其原主。

  拜占庭现在也出现了筝形的和意大利式巨盾,不过最主要的显然还是圆盾。拜占庭军队铠甲十分精良,大部分轻型部队都使用一种叫做kavadion的软甲,那是一种内填充材料的布甲,很有可能是绵甲,重装部队也在金属铠甲内穿一件这样的甲,这种甲在后来的西欧十分常见。另外一种类似的装甲,epilōrikion,则是穿在胸甲外面的。重型铠甲方面,拜占庭是链甲(lōrikion alysidōton)、鳞甲 (lōrikion folidōton)、札甲(klivanion)齐头并进发展,拜占庭的链甲与鳞甲类似西欧,是一件延伸到大腿的长衫。而札甲则不同,拜占庭札甲是一片片圆形甲片边压边铆接起来,然后缝制在皮革上。现代复原证明它有惊人的防切砍刺击能力,但鉴于其重量与费用可能只用于铁甲圣骑兵等精锐部队。札甲往往还用一种被叫做kremasmata的护甲辅助,这通常是一件缝制的衣服,往往加上了手臂的金属补强件,有迹象表明kremasmata可以是缝制在皮甲上的鳞甲或札甲,这也是拜占庭骑兵三层装甲说法的来源。才学渊博然而文章往往有着臆想成分的安娜科穆宁公主在《亚力克塞王朝》中记叙皇帝被两名诺曼骑士从左右用骑枪各捅了一下,但他几乎没受伤。

  拜占庭帝国领土变迁

  拜占庭帝国之所以能够如此长久地兴盛不衰,主要在于它有一支在几个世纪内堪称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这支军队继承了罗马帝国军队的所有特点:纪律严明,组织严密,武器精良,战术巧妙,并具有无与伦比的团结精神。他们之所以具备并保持了这些优点,完全是因为他们十分强调知己知彼,并对战争的地形地物因素进行透彻分析的结果。

  透过《战略学》这部论述战术艺术的名著(出现于6世纪末,系莫里斯皇帝所作),我们可以了解许多关于6世纪下半叶拜占庭骑兵的组织体制、兵器和战术等情况。值得注意的是,《战略学》一书描述的后来300年拜占庭的全部军事体制,虽然在细节上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并无大的偏差。这在另一部著名军事著作《战术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阐述。(该书出现于公元900年,系利奥六世皇帝所作),(《战略学》和《战术学》两书也许是许多位作者共同所著,在上述两位皇帝当政期间汇编而成。其学说所阐明的思想和理论代表了当时的实际情况。)

  这两本著作所阐述的军事组织体制和军事学说是***对外扩张之后数世纪内出现的情况。这种体制并非处处都能奏效。尽管它有时会有失误甚至根本行不通,但是,它所赖以存在的基础说明当时的军事将领是富于卓越思想和杰出才能的。令人惊叹的是在长达五个世纪的时期里,在关键时刻总能及时产生这样的军事将领,以重新确立拜占庭的军事优势,战胜邻国的侵犯。在后来的四个世纪里,这种体制所遗存下来的影响又延长了拜占庭帝国最后崩溃的过程。

  《战略学》是涉及战争和军事领导各个方面的一部全面论著,很象现代军队的野战教范。它的内容包括作战训练、战术实施、行政管理、后勤保障,并讨论了对付拜占庭帝国各种敌人时所遇到的主要军事课题。

  拜占庭军队中不管步兵还是骑兵,其基本行政和战术单位是中队,人数300到400人,大体相当于现在的营。每个中队由一名古罗马护民官或伯爵负责指挥。五至八个中队合成一个联队,或称为师,由一名联队指挥官或公爵指挥。二个或三个联队组成一个纵队或称为军,由纵队指挥官指挥。拜占庭故意避免一成不变的大规模部队编制,这样敌人就难以估计他们军队的确切兵力。

  拜占庭的野战部队被纳入了按地理位置划分的军区体制。地方政丅府的职权由负责地区防卫的军事长官行使。每个军区由一名纵队指挥官领导,他所指挥的纵队便驻扎在该军区。在比较重要的边境地区,驻军经常处于特别高度的戒备状态,以对付任何外来的进攻。

  在公元7世纪末的时候,拜占庭共划分了十三个军区。其中七个在安纳托利亚,三个在巴尔干半岛,三个在地中海和爱琴海中的岛上及沿岸领地。到了公元10世纪时,军区数增至30个,但军队的总规模并没有相应的扩大,因而每个军区的兵力相应减少了。这时常备军中的骑兵和步兵大约各占一半。

  靠近边境的军区所驻扎的常备军通常要比内地多。当接到作战命令时,每个纵队指挥官平均可以率领二至四个重骑兵纵队前往参战。他手下大约还有相等数量的步兵。步兵的作用远不如骑兵重要。因此,究竟是留下部分步兵还是全数步兵都用于负责地方的保卫任务则需视具体情况而定(例如敌人的性质或作战的区域等)。

  理论上拜占庭实行的是全民性的兵役制。但实际上每个军区的常备军是从当地最好的老百姓中征选来的。虽然拜占庭帝国的军队中常常还保留着一支由野蛮民族的士兵组成的部队,但它基本上不再依赖野蛮民族来当兵了。军区这种军事体制含有用民兵进行地方自卫的军事思想。在安纳托利亚东部这些地区这种体制效果较好。因为当地人英勇善战,民兵游击战在抵抗和击溃侵略军的战斗中非常有力地支援了正规军。在10和11世纪拜占庭复兴时期,帝国的财力使它能够维持一支规模可观的雇佣军。


猜你感兴趣

1.东罗马帝国历史简介

2.古罗马帝国基本概述

3.罗马帝国是谁灭亡的

4.英国历史上共经历了几个封建王朝

5.罗马帝国覆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6.古代中原王朝的百姓怎么称呼古印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