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常识>战史>古代著名战役>

淝水之战前秦苻坚惨败的原因

邱惠分享

  淝水之战,前秦嫡系兵30万、其他兵力50万,东晋北府兵8万兵力,双方实力悬殊。然而最终,前秦苻坚惨败收山,导致国家一蹶不振,苻坚也被叛将所杀。那么苻坚在淝水之战中为何会失败?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淝水之战前秦苻坚惨败的原因,希望你喜欢。

  关于淝水之战前秦苻坚惨败的原因

  第一,淝水之战是在苻坚统一北方后的六七年进行的。当时,前秦只是军事上的统一,内部统治不稳,更没有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加之苻坚连年征战,致使人民厌战,军队的士气不高,缺乏群众基础。正如恩格斯所说,“连年的战争会使甚至是最强大的国家精疲力竭”。南征前,太子苻宏曾对苻坚说,东晋是应该伐的,但是,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厉兵积栗,以待暴主”。苻坚本应接受这一意见,继续恢复、发展北方经济,以便使本不稳固的军事行政联合的统一政权建立在较深厚的基础上,然后统一全国才有希望。然而,由于骤胜而日益骄傲的苻坚却不顾主客观条件,匆匆忙忙地发动攻晋战争,征兵百万,给北方各族人民带来沉重负担,因而不得人心,战斗力低,以致于与东晋军队局部接触便使前秦数十万军队全线溃败。

  第二,苻坚用人不择贤愚,赏罚失明,又是其在淝水之战中遭到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苻坚宠信投降前秦的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忠奸并蓄,而对于一心忠于他的汉族官员却存有戒心,不加重用。即使是王猛,虽然符坚说他们的关系是“若玄德之遇孔明也”,但也是对之存有戒心的。王猛死后,苻坚自以为是英主,更加骄傲,任人更是不择贤愚,群臣的逆耳忠言再也听不进去,对顺耳的阿谈奉承之语却倍加赞赏。在伐晋向题上,他拒绝听取臣下的一切有益的劝阻,反而听信怀有野心的慕容垂等人的谗言,一意孤行,“愎谏违谋”,“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这样就没能组成一个坚强的团结的领导集团,其兵败淝水是可以预见的。

  第三,苻坚好大喜功,缺乏冷朴的客观分析,战前没有周密的战略部署,临战时又犯了一系列战术指挥上的错误,这也是前秦在犯水之战中失败的重要原因。苻坚不顾主客观条件,只是依仗自己的“有众百万,资杖如山”的兵力和“投鞭于江,足断其流”的军威,认为征服东晋“若商风之陨秋箨,贸然远征。他报有侥幸求胜心理,战略上骄傲轻敌。在其前锋军梁成所率五万人被东晋大将刘牢之全歼于洛涧后,士气大伤,苻坚为之震动,开始产生了畏晋思想。所以,当他与前锋军统帅特融登上寿阳城楼,望见晋军“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忧然有惧色”。于是,苻坚由轻敌变为怕敌,由冒进转为败逃,终子落了个“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可悲结局。

  第四,双方交战的兵力相当,但东晋的北府兵的战斗力远胜于前秦军。

  淝水之战东晋胜利的原因

  1、东晋主战派谢安等人临危不乱,坚决抗战,态度意志坚决。

  2、军队战斗力强,主将有能,指挥若定,将兵上下齐心协力,军心可用。

  3、民间也组织军事力量对抗前秦,民心可用。

  4、有淝水天险,占尽地利,准备充分,发挥己军之长。

  5、战术得当,利用前秦内部不稳,分化离间前秦内部关系,涣乱其军心。

  6、以智激敌,诱其自乱,然后乘隙掩杀;坚决实施战略追击,扩大战果。

  淝水之战大败的君主介绍

  淝水之战大败的君主是苻坚。

  前秦世祖宣昭皇帝苻坚(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坚头,氐族,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公元357-385年在位。苻坚在位前期励精图治,重用汉人王猛,推行一系列政策与民休息,加强生产,终令国家强盛,接着以军事力量消灭北方多个独立政权,成功统一北方,并攻占了东晋领有的蜀地,与东晋南北对峙。苻坚于383年发兵南下意图消灭东晋,史称淝水之战。但最终前秦大败给东晋谢安、谢玄领导的北府兵,国家亦陷入混乱,各民族纷纷叛变独立。淝水兵败后,苻坚的溃兵一路上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晋军又追来了,于是不顾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苻坚最终亦遭羌人姚苌杀害,终年48岁,谥号宣昭帝,庙号世祖。

淝水之战前秦苻坚惨败的原因相关文章:

1.淝水之战的主人公是谁

2.“淝水之战”中东晋军能以少胜多的原因

3.《成功的秘诀》阅读答案

4.淝水之战典故介绍

5.关于苻坚的历史秩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