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战结局怎么样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被誉为西楚霸王的项羽,在与刘邦的垓下之战中,项羽自刎乌江。那么垓下之战项羽为何战败?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垓下之战结局,希望你喜欢。
垓下之战的结局
楚、汉两军僵持中,汉军夜间高唱楚歌,楚军自项羽以下莫不以为汉已尽得楚地,乃士气崩溃,项羽带二十八骑逃至乌江,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最终自刎乌江。项羽死后,汉军全歼八万楚军,楚地皆降汉,独项羽原封地的鲁人不肯投降(楚怀王曾封项羽为鲁公),后刘邦将项羽首级示鲁,鲁人乃降。至此,历时4年半之久的楚汉战争终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
垓下之战,汉军适时发起战略追击,积极调集援兵,多路围攻,以绝对优势兵力全歼楚军,创造了中国古代大规模追击战的成功战例。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中决定性的战役,它既是楚汉相争的终结点,又是汉王朝繁荣强盛的起点,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折点,它结束了秦末混战的局面,统一了中国,奠定了汉王朝四百年基业。
垓下之战项羽失败的原因
一、西楚国位于长江以北的全部土地均已失陷,十万楚军成为绝对的孤军;
二、楚军缺粮已经几个月,士兵饥饿,军队根本没有半点补给;
三、汉军联兵约七十万,且精力饱满、粮食充足、士气旺盛,而项羽孤军十万,连续久战疲惫,决战之时已是十二月的大冬天,而楚军刚从广武前线上撤下来,未经补给,多为穿着夏秋季的装备,寒冷饥饿,士气溃散;
四、汉军分五路有秩序推进,先占楚土,再行合围,步步为营,包围圈完善,楚军难以发动突然性的反攻;
五,楚军离江东五郡距离遥远,即使冲破包围圈,也很难在汉军的追击下及时回到己方领土,可以说是“突围无效”。
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韩信三十万主力于刘邦本部军二十多万合兵一股,排出五座连阵,向盘距于垓下困守的十万楚军发起了最后的进攻!
韩信率主力大军五、六十万,排出了这样一个阵形:韩信亲率三十万大军居中,为前锋主力;孔熙率军数万为左翼;陈贺率军数万为右翼;刘邦率本部主力尾随韩信军跟进,周勃率军断后。
垓下之战的垓下歌的含义
垓下歌告诉我们的是,无论是谁,无论他曾经是如何的不可一世,如果他没有按照历史发展的轨迹去办事,没有顺应民心去作为,那么迎接他的一定最终还是灭亡。历史的脚步无论是谁都无法阻挡,项羽再能力拔山河,在当时也只能“奈若何”了。不知道当时,在项羽的心里有没有想过,如果当时在鸿门宴上,自己听了范增的话杀了刘邦,是不是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但是历史是公平的,谁也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一切如果都不会成为现实。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垓下之战的过程中还出现了另一个“歌”,这个“歌”就是楚歌了。楚歌和垓下歌并不是同一首歌,楚歌指的是楚国当地的歌曲,当然楚歌也是压死项羽这头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垓下之战与白登之围
垓下之战是于公元前202年发生的,是楚汉战争的一部分,是项羽的楚军和刘邦的汉军在垓下发生的一场战略性的战斗。汉军的主力是韩信率领的30万大军,楚军在初战被汉军击败,但是汉军也受到了较大的损失,在僵持中汉军夜间大唱楚歌,这也是史上著名的四面楚歌这一成语的由来,使楚军士气崩溃。最终项羽在汉军的极大阻挠下渡过淮水,但是仅剩下28骑,最终项羽一人斩杀了数百汉军,最终自刎于乌江,宣布汉军获得楚汉战争的胜利。
白登之围是韩信反叛,同匈奴一起攻打汉朝,汉高祖刘邦身为汉朝皇帝,决定亲率32万大军出征攻打匈奴和韩信,在初次交锋时就打败韩信军队,并且使其遭受严重的损失,之后汉军也连战连捷,并且趁胜追击,但是因为刘邦轻敌,又没有听从刘敬的建议,犯了冒进的错误,出军后刘邦与汉军先头部队被冒顿单于带领的匈奴围困在白登山中,一度与汉军主力失去联系,在七天七夜后,粮草也基本见底,最终陈平献奇计让刘邦派遣使者贿赂冒顿单于的妻子才得以脱困,顺利撤回。
垓下之战结局怎么样相关文章:
2.关于项羽的故事
3.给项羽一封信
4.评价项羽的随笔
上一篇:垓下之战爆发的背景有什么
下一篇:汉匈百年战争有哪些历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