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常识>战史>古代著名战役>

马邑之战的背景是怎样的

卫文分享

  公元前133年汉朝马邑之战爆发。这场战役的目的是诱惑敌人进而歼灭敌军。是西汉汉武帝在位时,由王恢进言策划的准备消灭匈奴的大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马邑之战的背景是怎样的,希望大家喜欢!

  马邑之战的背景

  马邑之战是汉武帝时期著名的事件,那么马邑之战的背景是什么呢?马邑之战简介中记载,秦汉时期匈奴冒顿单于为了能够自立为王,亲手杀死了他的亲生父亲兴曼单于并且把周边部落都攻下,统一匈奴各部。随着军事的不断增强,匈奴逐渐走向强盛。

  在楚汉相争的时候,因为汉朝朝廷无暇管理北部治安,所以冒顿单于借此机会利用兵强马壮的优势攻入北方,这使汉王朝在北方的统治受到直接影响。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在争伐韩信的时候被冒顿单于围困在白登山,虽然最后汉高祖得以突围,但自从这件事过后西汉王朝不得为了换取边境的安宁委曲成全,同意与匈奴实行和亲政策。马邑之战的背景中记载,汉朝在经过“文景之治”后,积累了巨额财产并且在政治和军事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便使匈奴受到了强大的威胁。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后,对匈奴实施军事打击并且在政治上废除了和亲政策。

  后来汉武帝又派人去周边国家进行友好往来并且在经济、军事、外交这些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西汉抗击匈奴的条件已经逐渐成熟起来。由于匈奴一直侵犯汉王朝的边界领土,经常在边界抢夺、残害百姓。这一系列的挑衅最终激起了汉王朝的反抗,最终引发了马邑之战。以上便是汉武帝时期马邑之战的背景。

  汉武帝马邑之战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开始对匈奴进行长期的讨伐。汉武帝不仅在边界派兵开垦土地而且还向边疆迁移一部分人民,汉武帝派出外交使者跟邻国交好切断匈奴与其他游牧民族的关系。做好这些准备后汉武帝派出大军正面攻打匈奴,粉碎匈奴军事力量。

  马邑是西汉时期韩王的国都,在今天属于山西溯州一带,西汉年初马邑被匈奴抢去,后来汉武帝运用同样的作战方式收复了马邑。匈奴一直不甘心,总想着有一天能够把马邑再抢回去。汉武帝对此感到十分气愤并且很头疼,有一个叫王恢的将军为了替汉武帝解除烦恼想了一个关门打狗的战略,历史上称此次战役为马邑之战。

  当汉武帝听完王恢的战略之后心情顿时畅快了不少。便问大将军卫青此事可不可行,卫青等人都非常赞成于是汉武帝就下令攻打匈奴。计划本来是天衣无缝的但没想到单于碰到了一个非常怕死的汉人,这位汉人把所有的计划都一一透露给单于,匈奴单于得知后马上带领队伍撤退并且逃到边境外。马邑之战因此以汉朝计划失败而告终,此次战争虽然失败了,却彻底改变了汉朝与匈奴的关系,也是汉武帝讨伐匈奴的一个开端,马邑之战后汉武帝展开了长期讨伐匈奴的战争。

  马邑之战的结果

  马邑之战又称马邑之围,是公元前113年汉武帝策划的一场针对匈奴的战争。虽然计划的天衣无缝,但马邑之战的结果还是不尽人意。匈奴首领冒顿单于杀父后自立为王,为了使匈奴的军事能力强大起来,冒顿单于长期带领自己的部队四处征战,统一边境地区的其他部落,但这些满足不了冒顿单于,他开始带领士兵侵犯汉王朝的边界,搞得边境鸡犬不宁。

  由于汉王朝刚刚建立,不得不委曲求全同意匈奴提出来的“和亲”等不平等要求。这为后来马邑之战的结果埋下了伏笔。后来汉王朝经过文景之治后,汉王朝在经济和政治上有了显著变化,这对匈奴有了很强大的威胁。公元前140年汉武帝登基,他决定彻底废除“和亲”这种屈辱的政策。并且对匈奴进行军事和政治上的打击,汉武帝派使者去四周部落进行有好交往,垄断了匈奴和其他部落的联系。

  大将军王恢的一个商人朋友看到匈奴时常侵犯边境地带,于是就跟王恢提出了一个能够消灭匈奴的计划,王恢马上跟汉武帝说了这个计划,汉武帝同意并且派兵去讨伐匈奴,本来万无一失的计划却在要作战的时候被一个怕死的汉人把计划全部跟冒顿单于说了,冒顿单于立即带领部队撤退。因此马邑之战的结果对大汉来说是失败的,汉武帝以王恢提出此次战争却临阵脱逃的罪名打入地牢,王恢买通太后求情却没有用,最后王恢只好以死谢罪,自杀在牢中。


猜你喜欢:

1.马邑之战的发生经过介绍

2.中途岛海战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3.汉朝马邑之战的起因

4.明越战争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5.突尼斯战役的历史背景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