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常识>战史>古代著名战役>

鄢陵之战楚国战败的原因有什么

邱惠分享

  鄢陵之战以晋军的胜利而结束,但是这场战争后,晋、楚两国都逐渐失去以武力争霸中原的强大势头,中原战场开始沉寂下来。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鄢陵之战楚国战败的原因有什么,希望你喜欢。

  鄢陵之战楚国战败的原因

  (一)仓猝兴师,行军太急,“其行速,过险而不整”(《左传·成公十六年》),造成军队疲劳;

  (二)一味强调赶在齐、鲁等国军队到达前与晋军会战,过于急躁;

  (三)未能判明晋军作战意图,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四)会战中缺乏权宜机变能力,以致被动挨打;

  (五)主帅子反不守军纪,醉酒误事,致使楚共王丧失再战信心。

  晋军在此战中表现出较高的作战指导能力:它出动军队及时,“先据战地以待敌”,赢得一定的主动。在会战中,既能根据楚军的阵势和地形特点,又能当机立断,先发制人。并及时改变部署,加强两翼,先弱后强,从而一举击败楚军。

  鄢陵之战的影响

  鄢陵之战是晋楚争霸战争中继城濮之战、邲之战后第三次、也是两国最后一次主力军队的会战。鄢陵之战标志着楚国对中原的争夺走向颓势。晋国虽然借此战重整霸业(晋悼公复霸),但其对中原诸侯的控制力逐渐减弱。

  鄢陵之战简介

  鄢陵之战是春秋战国经典战役之一,是公元前575年晋国和楚国为争夺中原霸权而在鄢陵(今河南省鄢陵县)发生的战争,故以此地命名。在战争中,晋军善察战机,巧妙指挥,击败同自己长期争霸中原的楚国,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中原地区的优势地位。公元前575年(周简王十一年)农历六月三十日,晋军胜利进占楚军营地,食用楚军留下的粮食,在那里休整三天后凯旋回师。鄢陵之战,至此以晋军的胜利而结束。这场战争后,晋、楚两国都逐渐失去以武力争霸中原的强大势头,中原战场开始沉寂下来。鄢陵之战标志着楚国对中原的争夺走向颓势。晋国虽然借此战重整霸业(晋悼公复霸),但其对中原诸侯的控制力逐渐减弱。

  鄢陵之战中逃跑的国君介绍

  楚共王召来养由基,给他两支箭,令其射魏锜。养由基一箭射中了魏锜的颈项,魏锜伏在弓套上死去,养由基携另一支箭向楚共王复命。战斗从晨至暮,楚军略受挫,公子筏被俘,但双方胜负未定。

  晋国的苗贲皇也通告全军作好准备,次日再战,并故意放松对楚国战俘的看守,让他们逃回楚营,报告晋军备战情况。楚共王得知晋军已有准备后,立即召见子反讨论对策,子反当晚醉酒,不能应召入见。楚共王无奈,引领军队趁着夜色撤退。楚军退到瑕地时,子反为令尹子重所逼,畏罪自杀。

  鄢陵之战后不久,晋国在宋国的沙随重会诸侯,谋划讨伐郑国,随后晋国、齐国、宋国、鲁国、邾国等国军队讨伐郑国,继而讨伐陈国、蔡国。郑国子罕出兵夜袭,宋国、齐国、卫国三国军队被击败。公元前574年(周简王十二年),郑国子驷主动出击,进攻晋国的虚、滑(今河南省偃师市),卫国出兵援救晋国。同年夏,楚国派遣公子成、公子寅领兵去郑国,帮助郑国抗击晋国。不久,晋厉公会同周、齐、宋、鲁、卫、曹、邾等国军队进攻郑国,楚国子重率军救郑国,晋国联军主动撤退。同年冬,晋国又会同上述各国军队讨伐郑国、围攻郑国,楚国公子申率军救郑,各国军队又畏惧楚国的强大而撤退。

鄢陵之战楚国战败的原因有什么相关文章:

1.鄢陵之战的简介

2.牧野之战商朝战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春秋时期的主要战争

4.春秋战国十大著名战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