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百科知识>

革命根据地创建人张秀山生平简介

卫文分享

  张秀山,男,陕西省神木县乔岔滩乡桃柳沟村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西北红军、西北革命根据地和东北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革命根据地创建人张秀山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张秀山生平简介

  早年就读于榆林中学,带头参加学生爱国运动,曾任佳县同乡会领导人。1929年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秋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0年被中共陕北特委派到宁夏、甘肃从事兵运工作。1932年参与领导甘肃靖远兵变,成立陕甘红军游击大队,任大队长。同年秋去上海,入党中央训练班受训。随后返回被派到红二十六军工作,先后任连长、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委员、中共第四十二师党委书记等职。1933年10月担任中共陕甘边特委书记。参加创建巩固发展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和扩大红军的艰苦斗争。1935年2月调任红二十六军第四十二师政治委员,5月改任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部长,同年秋担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供给部部长,参与领导发展扩大陕甘边和陕北革命根据地和反“围剿”斗争。因受“左”倾领导者错误处理,同刘志丹等被拘禁。10月中共中央与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后获释,调任红军学校政治教员。1936年3月任中共神府特委组织部部长、红军神府独立师政治委员。不久担任中共神府特委书记兼神府军分区司令员及政治委员,被选为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委员,领导加强神府地区各项建设。

  抗日战争初期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兼第三期九队队长。结业后历任中共神府特委书记兼神府保安司令部政治委员,中共绥德特委书记,中共中央西北局组织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党校教务处主任等职。参加巩固建设陕甘宁边区抗日后方基地的组织工作。被选为中共七大代表出席了大会。抗日战争胜利后被派到东北,历任东北支队政治委员兼干部团政治委员,中共松江省委书记兼松江军区政治委员,中共辽宁省委书记兼辽宁军区政治委员,中共中央东北局常务委员兼组织部部长、秘书长,中央东北局第二副书记兼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等职。参与解放东北的组织领导工作和恢复发展东北地区的经济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二书记兼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辽宁省盘山农场副场长,辽宁省农垦局副局长,沈阳农学院副院长,国务院国家农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在中共第十二大、十三大上连续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张秀山的贡献

  张秀山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的党员,对于党和国家有着非比常人的忠诚度,他的一切行为准则都是以不能够危害国家利益为前提的。他的一生对于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具体有哪些贡献了解的人并不多,现在就说一下张秀山的贡献。

  对于张秀山来说,他的一生为人们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在张秀山的贡献之中,辽沈战役纪念馆给现在的人们印象比较深刻。在一九八五年的四月份,中央以及国务院同意建造辽沈战役纪念馆。次年,张秀山便作为建馆管委会的副主任来到了锦州,直接参加纪念馆的建设工作。

  张秀山参加完辽沈战役牺牲革命烈士的纪念活动之后,关于纪念馆的建筑设计方案等等方面召开了多次的会议。建馆过程中出现了资金不够的情况,也是张秀山帮忙解决的。可以这么说,建馆过程中只要一遇到问题,张秀山就会尽全力去解决,甚至亲自到工地去观察。所以才会说张秀山在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建设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当然,张秀山的贡献并不止这一件,只是因为他在建馆过程中确实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所以被人们一直记着,才会觉得张秀山的贡献最主要的是这一件。其实,张秀山的贡献主要是他对国家的忠诚度,无论是什么职务,他都尽全力坐到最好,不允许自己有一丝一毫的松懈给国家带来损失。


猜你喜欢:

1.红军长征路线的起点和终点路线图详细说明

2.2017年夏季热门旅游景点排行榜

3.红军长征究竟走过了多少路

4.2017年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心得体会

5.红军长征高清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