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百科知识>

抗战汉奸汪精卫的生平简介

卫文分享

  汪兆铭(1883年-1944年),字季新,笔名精卫,因此历史上多以“汪精卫”称呼。早年投身革命,曾谋刺清摄政王载沣未遂,袁世凯统治时期到法国留学。后期思想明显退变,于抗日战争期间投靠日本,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沦为汉奸。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抗战汉奸汪精卫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汪精卫的生平简介

  汪精卫原名兆铭,因为曾用笔名精卫,所以多以汪精卫来称呼他。早年的时候汪精卫还是一个有志之士,他奋不顾身的投身到革命事业中,甚至还曾经去刺杀清朝的统治者,失败后在袁世凯执政期间去了外国留学,成为了一个高大上的海归分子。回来之后,汪精卫跟随者孙中山办事,一起投身到革命之中,为了广东省的教育事业和革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后来身居高位,人也受到各种诱惑,思想发生转变,成为了人人喊打的大汉奸。

  汪精卫出身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中,虽然收入不高,但是为了对外保持住自己官宦世家的颜面却不得的装作很大方的样子,其实生活已经是贫苦的不行了,在汪精卫还未成年的时候,父母就相继逝世,而汪精卫也只能过上了寄人篱下的生活。汪家虽然很穷,但是好歹是出过举人的书香世家,家中的学习氛围还是非常不错的,汪精卫也从小就受到父母的教育,学习儒学。而汪精卫自己也算是聪明,小小年纪就熟读四书五经,更是考中了秀才第一名。之后因为汪精卫表现良好,公费去日本留学,后来碰上了孙中山就一起参与到革命之中,写了不少宣传“三民主义”的文章,为革命的推广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后来汪精卫还密谋刺杀当时的摄政王载沣,未遂被抓入狱,被判了终生监禁,在这期间他的思想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他自卑懦弱的性格变得更加的强大,对于他日后的发展和叛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汪精卫被袁世凯释放之后,又随着革命的失败逃亡到法国去留学,之后。他回来成为了国民党的一员,在革命的初期,汪精卫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因此成为了国民党的领袖之一,但是在后来的日子里,汪精卫的人格弱点逐渐显现了出来。汪精卫性格软弱,被日本的强大给吓到了,所以汪精卫在外交上一直抱着议和的态度,再加上没有主见,容易被身边的人影响,汪精卫在卖国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名的汉奸。

  汪精卫为什么投靠日本

  汪精卫可以说是当时最为知名的汉奸,他作为国民党的高层率先投降日本,这很大的打击了当时国民抗战的信心,带动了很多本来抗日决心就不坚决的亲日派一起投降日本,削弱了中国军队的实力。对于汪精卫投靠日本人的做法一直以来都有着很大的争议,对于他为何投靠日本也一直是各有各的说法。

  有人认为汪精卫投靠日本是保留实力以图日后东山再起的做法,汪精卫认为日军入侵,来势汹汹,按照中国的军力来说根本不足以抵挡日本,不如依附于日本来谋求自身的发展,等到实力积累的差不多了在恢复华夏,还中国上下一个太平。还有人认为汪精卫其实所说的曲线救国其实是说出来蒙骗大众的,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在国民党内部和蒋介石斗争的时候没能争权成功,所以在面对日本人抛来的“橄榄枝”的时候就欣然投靠了日本,当了民国时期最大的汉奸。

  综合一些历史上的记载,结合汪精卫的生平,这里认为汪精卫投靠日本其实有着几个原因,首先汪精卫本人应该不是那么重视权利的人,他曾经就提出和蒋介石一起辞职,让更有才干的人来和日本交涉以求停战,但是汪精卫是个耳根子软,没有主见的人,他的手下有着很多的亲日分子,再加上他的老婆对于权势十分热衷,有他们在汪精卫身边劝说,汪精卫自然难以保持自己抗日的立场。再来汪精卫这人的政治眼光不行,他只看到了日本的强大,却没有意识到日本入侵中华的目的,以为日本对于中国并没有太大的野心,只是获取一定的利益之后就会撤退。

  汪精卫为什么要刺杀摄政王载沣

  一个人能够有一件事情被后世所记住,已经算是一个历史名人了。而对于汪精卫来讲,他的四件事情被后世所铭记,其中汪精卫刺杀摄政王这件事情当时也是非常轰动的一件大事。关于汪精卫刺杀摄政王的故事,在民间却有着不同的版本,现在让我们看看历史上的此次壮举吧。

  在孙中山和同盟会的领导下,反清革命已经发动过好多次起义,但是却没有真正推翻旧王朝,大批的革命志士都倒在了革命的血泊里。同盟会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维新派的冷嘲热讽是非常有伤害力的,其中要数梁启超的文章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梁启超反对革命,他在一篇文章山批判革命党的领袖,说他们是“远距离革命家”,意思就是煽动说让别人去送死,那些领袖却好端端地活着,一次次起义,死了那么多人,自己却毫发无伤。这个批判非常致命,一时间很多海外的华人开始了批判革命党领袖的热潮。

  汪精卫为了用实际行动来回击这些评论,于是他决定去北京刺杀高管,来证明革命领袖并不是他们所说贪生怕死的人,让其他人重拾信心。对于汪精卫去当刺客,同盟会里面的人都表示不同意,孙中山也不支持,但是汪精卫却没有放弃自己的想法。

  汪精卫最开始刺杀的目标是摄政王弟弟,但是后来因为朝廷搞了一个廉政运动,因此刺杀也被迫终止。之后,汪精卫决定刺杀摄政王,将炸弹埋在了摄政王每天必经的银淀桥下,可惜还是被别人发现,汪精卫刺杀摄政王的行动受到了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