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部落首领渥巴锡生平简介
渥巴锡(1743-1775)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阿玉奇汗曾孙。乾隆皇帝册封他为乌讷恩素诛克图旧土尔扈特部卓里克图汗,以其所部为旧土尔扈特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朝部落首领渥巴锡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渥巴锡简介
“水是故乡甜,人是故乡美。”对这句话进行身体力行的阐述的最好例子要数发生在乾隆年间的“渥巴锡东归”了,德尼赛曾将这次事件称作“自有人类存在,最令人震动的事情”。而要想了解此次事件的始末,就必须从渥巴锡简介开始讲起。
渥巴锡简介显示,渥巴锡出生在清朝乾隆年间,为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可汗。土尔扈特部本来是居住在当时的沙俄境内的,这一民族也受到了沙俄政府的承认。但是,在渥巴锡的曾祖父去世后,沙俄政府妄图取得对土尔扈特部的控制,将这一部落完全掌控在自己手里。渥巴锡即位后,因不忍自己的部落子弟被沙俄政府压榨,承受沉重的苛捐杂税以及兵役劳役而计划返回中国。但是,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事情,渥巴锡筹划的第一次东归因为有人走漏风声而导致直接流产。
历史上的政治事件,绝大多数都是以流血收场,但是渥巴锡从没有感到畏惧,第二年,他又开始策划了新一轮的东归,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此次计划的实施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亲信知道。充分的准备过后,在渥巴锡的带领下,整个土尔扈特部将近十七万人口开始向东迁移。半年之后,终于抵达了新疆伊犁,并在同年九月受到了乾隆的接见。据记载,由于道路险恶,再加上随行人数庞大,最后还剩下的仅为一些老弱之众,损失可谓惨重。
渥巴锡东归真实原因
渥巴锡是清朝时期蒙古土尔扈特部族的首领,在1761年的时候他继承了汗王的位子,而在他的一生中做出的最为伟大的贡献就是带领部族十七万的人东迁回到了清朝,其实在1767年的时候他就已经有了东归的计划,但是却一直没能够实现,最终在1771年的时候才正式实现了这个计划,那么渥巴锡东归真实原因是什么呢?
关于渥巴锡东归真实原因还要从1724年的时候说起,当时阿玉奇汗离开了人世,土尔扈特部的内政也因此而陷入混乱之中。而沙俄却抓住了这个时机,用武力逼迫土尔扈特部将自己的权力交给了沙俄的外交部掌控,并且沙俄方面还特别派出了使者直接管辖,为了能够更好的控制部族的政权,沙俄让阿玉奇汗的侄子成为了部族的首脑,这样的情况其实非常不利于土尔扈特部的发展。
渥巴锡在继承了汗王的位子之后,曾经在1767年的时候想要带领部族回到清朝,但是这件事却被内奸知道了,还报告到了沙俄方面,因此这件事就没能够实现。到了第二年他又带领军队和土耳其展开斗争,从战场上回到部族之后,他发现沙俄的势力已经对土尔扈特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于是渥巴锡宣布自己一定要带领部族回到清朝,最终将计划定在了1771年。就这样在这一年的正月他带领部族开始出发,在五月份的时候终于回到了新疆地区,这件事流传出去之后立刻震惊了世界。
渥巴锡主要成就
率部东归
渥巴锡至迟在1767年初已开始酝酿东返的大胆计划。正如渥巴锡自述:“自古以来,土尔扈特人没有像今天这样负担过如此沉重的捐税,所有的人为此感到动荡不安,这就是为什么不愿再受俄国的统治,而希望看到自己的遵守共同法规的同胞和自己原来的故乡”。
在渥巴锡的领导下,土尔扈特人民武装起义,东返祖邦的计划,经过近4年的准备,到1770年已就绪。这一年秋天,渥巴锡从高加索前线回来后,随即与亲信王公越过伏尔加河左岸,在维特梁卡(阿斯特拉罕省叶诺塔耶夫斯克以北处)召开了一次绝密会议,为了不再把计划泄漏出去,参加会议的除渥巴锡和策伯克多尔济外,仅有舍楞、巴木巴尔(渥巴锡族弟)、达什敦杜克和大喇嘛罗卜藏丹增等4人,“没有通知其他任何一个贵族”。会上,经过庄严宣誓,“通过明确决议,离开俄国”,返归祖国,并“决定在1771年开始行动”。以渥巴锡为首的参加这次秘密会议的6名上层贵族,形成了实际的领导核心,在以后领导起义与东返祖邦的斗争中起了巨大作用。
1771年7月8日,策伯克多尔济率领的前锋部队在伊犁河流域的察林河畔与前来相迎的清军相遇。6月初5(阴历),清军总管伊昌阿、硕通在伊犁河畔会见了刚抵达的渥巴锡和舍楞,以及土尔扈特部的主力和大队家属。
安置部民
返归祖邦后的渥巴锡仍面临重重困难和众多急待解决的问题。土尔扈特蒙古部众经过长余跋涉、残酷斗争,损失惨重,处境艰难。来自察林河畔清军的现场记述:“其投来者内,皆为老弱孤独,妇女幼儿甚众,摇晃行走而来。至其游牧处观之,则饥馑疲惫者甚多。……看来已是甚为窘迫”。而“策伯克多尔济所率近百人,马驼混骑,驼上亦有双人骑者,马驼膘疲,多露疲惫不堪之貌”。其次,如何消除清政府的疑虑,是渥巴锡面临的又一难题。渥巴锡还面临来自土尔扈特蒙古领导集团内部矛盾的干扰,其表现则是策伯克多尔济的争权和舍楞的离心。为争夺土尔扈特蒙古的汗权。
渥巴锡在与清军相遇第一天就派舍楞通知伊昌阿等,表示可以随时动身前往伊犁会见舒赫德,次日,即初六起程奔赴伊犁,十三日抵达伊犁会见舒赫德。渥巴锡等一行于六月二十五日在舒赫德陪同下离开伊犁,取道乌鲁木齐、巴里坤,经兰州、凉州、大同、宣化、过怀安,进张家口直奔承德。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九月上旬,渥巴锡一行在额驸色布腾巴勒珠尔陪同下,如期抵达木兰围场的伊绵峪。
九月初八傍晚,渥巴锡在木兰围场伊绵峪觐见了乾隆,乾隆在行帷中亲自“以蒙古语垂询渥巴锡”。据乾隆自撰的诗文和清政府档案记载,他们除了向乾隆进献“七宝刀”、“银鞘刀”外,还有弓箭、腰刀、手枪,钟表等物多件,表明他们投归清朝的诚意。渥巴锡等在承德的活动,到了九月三十日,已近尾声,遂先后启程离开承德。
由于东返征程损失过重,元气大伤,安居之初,仍困难迭生,特别是渥巴锡所属部众。据返归之初清政府的实地调查,渥巴锡所属部众有8251户35909人,加上附牧于渥巴锡的其他旧土尔扈特部众,人数不下4万余众。占了东返部众的大多数,他们暂居于斋尔地区,仍遇到极大的困难。
为摆脱困境,渥巴锡多次力求移地放牧,终于获准,几经协商,渥巴锡选定了气候适宜、水草丰美的珠裕都斯草原作为新的游牧地,并派人会同清廷官员一起踏勘,认为该处“冬夏牧场,可耕之地,足够种植放牧”。乾隆三十八年七、八月之交,渥巴锡率领部众分六队在“厄鲁特兰翎伊斯麻里及熟悉道路之回子噶杂那奇伯克买麻特克里木”响导下,向裕勒都斯草原移牧,至此,土尔扈特牧地基本确定,一直沿结至今。
猜你喜欢:
上一篇:清代亲王福全的生平简介
下一篇:清朝政治家翁同龢生平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