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百科知识>

元代政治家刘秉忠生平简介

卫文分享

  刘秉忠,元代政治家、文学家。初名侃,字仲晦,号藏春散人,因信佛教改名子聪,任官后而名秉忠。刘秉忠是一位很具特色的人物,在元初政坛,他对一代政治体制、典章制度的奠定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他又是一位诗文词曲兼擅的文学家。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代政治家刘秉忠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刘秉忠生平简介

  刘秉忠是元朝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在元朝的政坛中有着十分鲜明的特色,对奠定元朝的政体、典制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刘秉忠字仲晦,一开始他的名为侃,后来又改名为子聪,做官后才改为如今的名字。十七岁时为了就近侍奉双亲,就担任了一个小官,他常常感叹:“我家世代为官,难道我现在要沦落为一个小官吗?我生不逢时,只能隐退等待了。”所以,刘秉忠就辞官隐居起来。

  元世祖登基前,海云禅师奉诏入京,他久闻刘秉忠的才艺便相邀刘秉忠一同前去。见到元世祖后,面对元世祖的多次提问,刘秉学识渊博,无所不精,深受元世祖的赞赏。后来,刘秉忠又跟随元世祖征战于多地。在元世祖继位后,采纳刘秉忠的谏言,使很多的朝廷旧臣和隐士得以收到重用。

  刘秉忠虽然一直跟随在元世祖的身边,但他依然只是穿着旧衣裳。于是,就有人向元世祖进言,请求给刘秉忠加官进爵。就这样,刘秉忠被拜为大夫,参与重要的政事。而刘秉忠上任后,为国家之事鞠躬尽瘁,因而深得皇帝的信任。

  刘秉忠奉命建了上都与中都,建立宗庙与宫室,并请见“大元”的国号,定大都、官制等。

  1274年,刘秉忠跟随皇帝前往上都。在八月时,忽然离世,享年五十九岁。

  刘秉忠谥号

  刘秉忠是元朝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深受皇帝的宠信。他死后,初此获得的谥号为文贞,后来又改谥号为文正。接下来,让我们去了解一下刘秉忠的谥号吧。

  谥号是古代有一定的身份和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前的事迹和品德来对其进行评价,从而给予的善意的评判性的称号。到了后期,皇帝掌握了评定、赐予谥号的决定权。

  刘秉忠是元朝政坛中一位十分出色的人物,又对元朝的政体等的奠定有着重要的影响,皇帝对恩宠有加。刘秉忠无疾而终,元世祖为此十分惊痛,赐予他谥号为文正。到了元成宗时,又将刘秉忠的谥号改为文正。

  那么谥号文贞或是文正又有什么区别呢?在宋仁宗以前,文贞是最高的谥号等级,在此之后,文贞的等级就稍逊于文正。文贞的“文”字涵盖的意思是称赞死去的人生前有着良好的修养:道德博文、忠信接礼、忠信接礼、刚柔相济、能定典礼等。而文贞的“贞”字所涵盖的意思是称赞死去的人生前有着高尚的品德节操:清白守节、直道不挠、事君无猜、保节扬名、德性正固等。

  而文正是宋代以后,所有文官希望在死后得到的谥号,因为那是当时最高级的谥号了。也正是因为它的等级之高,要获得这个谥号十分不易。在文正这个谥号中,“文”字所涵盖的意思和文贞的“文”意思相同,而“正”这个字的意思是称赞其内外宾服、内外用情、图国忘死、精爽齐肃、主极克端等。

  刘秉忠的谥号初为文贞,后为文正,是当时最高的谥号等级。

  刘秉忠的小说

  刘秉忠是元朝杰出的政治家,对元朝政权的稳固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他一开始是一名僧人,奉诏命而还俗,立下了卓著的功勋。如今,有人写下了一本关于他的小说——《儒僧传说》,以跌倒起伏的情节,描绘了刘秉忠的一生。

  《儒僧传说》的作者是知青出生的陈捷,他曾在新疆军区抡过砍土镘,也曾做过出纳员、工人、编辑和主持人。如今,他安逸地住在乡村小镇,读书写字,与树木为伴,惬意人生。

  这部小说的主角就是元朝的名臣刘秉忠。在中国的历史上,名人何其多,想要被人铭记又何其艰难,而这位辅助了蒙古人立国的儒僧已经被尘封在历史的长河里七百多年。细细地看这位儒僧的一生,他博古通今、儒道皆晓,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乩易卜卦,他都无所不精。特别是对元朝的典制和整体的奠定,元朝国号和京都的设立,刘秉忠的功不可没。刘秉忠的才智可比张良、其谋可赛萧何,实乃一代传奇人物。

  这部小说就以刘秉忠和一名女子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将刘秉忠入儒、入道、如佛、入仕的传奇一生如画卷一般展现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刘秉忠作为元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功勋卓著,才华横溢,也难怪人们会对他感到好奇。他入儒、入道、入佛、入仕的传奇经历让人不禁惊叹出声。


猜你喜欢:

1.元朝刘秉忠的历史简介

2.元朝政治家耶律楚材生平简介

3.宋代政治家韩琦生平简介

4.唐朝著名政治家李泌生平简介

5.唐朝政治家褚遂良的生平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