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古代文化知识>古代文化大全>

中国古代女子用什么化妆品

子文分享

  如今化妆品俨然已成为女性日常生活中的必备。那么古代的女子使用的是什么化妆品?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中国古代女子的化妆品,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古代女子用什么化妆品

  妆粉。

  古人擦的粉材料多选自“米粉”,除了米粉之外,还有铅粉。一般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碾成粉末或做成固体的形状,使用的时候就能涂成个大白脸。虽然有毒,但女人为了“一白遮百丑”,甚至不惜每天服用微量的砒霜来达到白里透红的效果。

  在脸上搽粉古代称傅粉,这一直是最普遍的化妆方式。据唐书记载,唐明皇每年赏给杨贵妃姐妹的脂粉费,竟高达百万两!

  黛粉。

  在战国时,还没有特定画眉毛的材料,女人们都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随后出现了“黛”,一种藏青色矿物。描画前必须先将黛放在石砚上磨成粉状,然后加水调和。

  画眉是中国最流行、最常见的一种化妆方法,产生于战国时期。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记:“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黛黑”指的就是用黑色画眉。汉代时,画眉更普遍了,而且越画越好看。《西京杂记》写道:“司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后来又发展成用翠绿色画眉,且在宫廷中也很流行。

  到了盛唐时期,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元稹诗云“莫画长眉画短眉”,李贺诗也说“新桂如蛾眉”。为了使阔眉画得不显得呆板,妇女们又在画眉时将眉毛边缘处的颜色向外均匀地晕散,称其为“晕眉”。还有一种是把眉毛画得很细,称为“细眉”,故白居易在《上阳白发人》中有“青黛点眉眉细长”之旬,到了唐玄宗时画眉的形式更是多姿多彩, 名见经传的就有十种眉:鸳鸯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烟眉、拂烟眉、倒晕眉。

  胭脂。

  这东西从商朝就有了,是古代的口红,原料是一种叫“红蓝”的花朵,与妆粉调和后也可当腮红使用。后来人们在这种红色颜料中加入了牛髓、猪胰等物,使其成为一种稠密的脂膏,从此胭脂的脂才有了真正的意义。

  古代称口红为口脂、唇脂。口脂化妆的方式很多,中国习惯以嘴小为美,,如唐朝诗人岑参在《醉戏窦美人诗》中所说:“朱唇一点桃花殷。”

  唐朝元和年以后,由于受吐蕃服饰、化妆的影响,出现了“啼妆”“泪妆”,顾名思义,就是把妆化得像哭泣一样,当时号称“时世妆”。白居易曾在《时世妆》一诗中详细形容道:“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近似含悲啼。”这种妆不仅无甚美感,而且给人一种怪异的感觉,所以很快就不流行了。

  唐宋时还流行用檀色点唇,檀色就是浅绛色。北宋词人秦观在《南歌子》中写道:“揉兰衫子杏黄裙,独倚玉栏,无语点檀唇。”这种口脂的颜色直到现代还在流行着。

  除了上期介绍的三种手法, 古代女性还有不少配饰妆的特技, 譬如:

  花钿

  这种化妆方式又称花子、面花、贴花,是贴在眉间和脸上的一种小装饰。关于花钿的起源,据宋高承《事物纪原》引《杂五行书》说: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因故称之为“梅花妆”或“寿阳妆”。

  至宋朝时,还在流行梅花妆,汪藻在《醉落魄》中吟:“小舟帘隙,佳人半露梅妆额,绿云低映花如刻。”

  贴花钿在唐朝最为盛行。花钿是用什么做成的呢?古时候做花钿的材料十分丰富,有用金箔剪裁成的,还有用纸、鱼鳞、茶油花饼做成的,最有意思的是,甚至蜻蜓翅膀也能用来做花钿!如宋人陶谷所著《清异录》上说:“后唐宫人或网获蜻蜓,爱其翠薄,遂以描金笔涂翅,作小折枝花子。”可见古时妇女的化妆方式不仅丰富,而且别出心裁,不拘一格。花钿的颜色有红、绿、黄等,大家熟悉的《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一句。花钿的形状除梅花状外,还有各式小乌、小鱼、小鸭等,十分美妙新颖。

  额黄

  额黄,又叫鸦黄,是在额间涂上黄色,起源于南北朝,在唐朝盛行。据《中国历代妇女妆饰》中记:这种妆饰的产生,与佛教的流行有一定关系。南北朝时,佛教在中国进入盛期,一些妇女从涂金的佛像上受到启发,将额头涂成黄色,渐成风习,南朝简文帝《美女篇》云:“约黄能效月,裁金巧作星。”这里说的约黄效月,就是指额黄的化妆方式。唐朝额黄盛行时,温庭筠在诗中吟出“额黄无限夕阳山”之句,李商隐也写道:“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官眉捧额黄。”宋代时额黄还在流行,诗人彭汝励歌曰:“有女天夭称细娘,珍珠落鬓面涂黄。”这些都反映出古代妇女喜欢额黄的情景。

  古代女子如何化妆

  可以说,中国女性是人类最早学会化妆的群体之一。《楚辞·大招》是这样描写当时美女的:“易中利心,以动作只;粉白黛黑,施芳泽只。”由此可见,早在先秦时代,那些秀外慧中、体态优雅、举止自然的美女们便开始化妆了。

  她们涂粉、画眉、搽香,将自己精心打扮。着名史学家郭沫若先生在其历史剧《屈原》中,还据此为屈原虚构出了一个爱化妆的女生蝉娟:她身系香袋,里边装着香粉,可随时补妆。

  那时,化妆美容实已出现风气,先秦时期的女性特别喜欢抹粉,这种化妆手法对现代中国女性尚有很大影响。《战国策·楚策三》中所谓“彼郑、周之女,粉白黛黑”,反映的便是同一时代女性的审美趣味。

  不只屈原所在的南方楚国女性喜欢化妆,连北方西部的郑国、周国女性都用上了,以致于连楚王都惊呼自己从未见过中原有这么漂亮的美女。

  粉盒粉应该是古代中国女性最早使用的化妆品之一。从“粉白黛黑”一语中可以知道,粉是一种具有美白功能的化妆品。从“米”字旁可知,其主要原料就是人们日常食用的米。

  制作时,将浸泡过的新米细磨成浆,盛放在圆形的粉钵内,发酵沉淀后便得出了洁白细腻的米粉。然后放在太阳下晒干,将粉块研成粉末,便成米粉;再添加入香料,即是“香粉”。

  唐宋以后,粉的品种更为丰富,比较有名的粉是:宋代有以益母草、石膏粉制成的“玉女桃花粉”;明代有以紫茉莉花秄制成的“珍珠粉”;清代有用滑石制成的“石粉”。到现代,粉也不仅仅用于面部美容了,还分化出了爽身功能。

  与米粉有相同功能的美白化妆品,是铅粉,它属于古代中国女性使用的高档化妆品。铅粉质地细腻,色泽洁白,其制作工艺接近于现代化妆品,系通过化学反应手段取得,实为化工品。

  其提取、制作方法较复杂,据《抱朴子·内篇》所记,将铅、锡一类物质与醋酸放在一起反应,使之生成黄丹,再由黄丹转化为糊状的铅粉。如米粉一样,干结后研成粉末,故名“铅粉”,有的也做成粉块。

  这就是中国各朝代女子所用的化妆品,同时也见证了化妆品的进化过程。这也证明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抛弃了时空概念,其实古今女子皆一样。


  看了“中国古代女子用什么化妆品”的人还看了:

1.古代女子的化妆趣闻

2.古代化妆步骤

3.古代美女化妆图片

4.古代女子化妆步骤

5.古代人如何化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