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文学>

三国志有什么优缺点

邱惠分享

  《三国志》也是二十四史中最为特殊的一部,因其过于简略,没有记载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没有记载经济、地理、职官、礼乐、律历等的“志”,不符合《史记》和《汉书》所确立下来的一般正史的规范。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三国志的优缺点,希望你喜欢。

  三国志的作品缺点

  陈寿虽然名义上尊魏为正统,实际上却是以魏、蜀、吴三国各自成书,如实地记录了三国鼎立的局势,表明了它们各自为政,互不统属,地位是相同的。就记事的方法来说,《先主传》和《吴主传》,也都是年经事纬,与本纪完全相同,只是不称纪而已。陈寿这样处理,是附合当时历史事实和实际情况的,这足见他的卓识和创见。《三国志》总起来说记事比较简略,这可能与史料的多少有关。陈寿是三国时人,因 黄皓弄权,陈寿不肯阿附黄皓。因此被遭排挤。 蜀国灭亡时三十一岁。他所修的《三国志》在当时属于现代史,很多事是他亲身经历、 耳闻目见的,比较真切,按说是有条件搜集史料的。但因为时代近,有许多史料还没有披露出来;同时,因为恩怨还没有消除,还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因此褒贬很难公允,也给材料的选用和修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与其他史料对比

  从魏、蜀、吴三书比较来看,《蜀书》仅得十五卷,较魏、吴两书更简。这大概是魏、吴两国的史料多于蜀的原故。陈寿写《三国志》时,魏国已有 王沈的《 魏书》,吴国也有韦昭的《吴书》可作参考,这给陈寿搜集史料提供了极大方便。而蜀汉既没有史官,也没有现成的史书可借鉴,搜集史料就非常困难。陈寿费了很大气力,连一些零篇残文也注意搜寻,《蜀书》才仅得十五卷之数。《蜀书》中的许多重要人物的事迹,记载都十分简略,可见蜀汉的史料是相当缺乏的。

  取材精审

  《三国志》取材精审。裴松之《 三国志注》记汉魏交替之际的表奏册诏有20篇之多,陈寿在《三国志· 文帝纪》中,只用一篇173字的册命就把这件大事写出来。对 孙策之死,舍弃《 搜神记》等书上的妄诞传说,只记孙策为 许贡的刺客以至重伤而死。这些都反映了他对史实认真考订,对历史负责,慎重选择的态度。

  行文简明干净

  《三国志》行文简明。它常用简洁的笔墨,写出传神的人物。《 先主传》记曹操与刘备论英雄,当曹操说出:“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之时,“先主方食, 失匕箸”的记载,使刘备韬晦的心情,跃然纸上。

  《周瑜鲁肃吕蒙传》记载的曹操听到刘备占据了 荆州之时,“方作书,落笔于地”的情态,生动烘托出刘备在曹操心目中和当时局势中的地位。书中写名士的风雅、谋士的方略、武将的威猛,大多着墨不多,却栩栩如生,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为后世所称赞,也为我们今天对历史的研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史料。

  品题人物

  陈寿在书中表现出品题人物的兴趣。他说 刘备是英雄, 曹操是超世之英杰, 孙策、 孙权是英杰, 周瑜、 诸葛亮、 鲁肃是奇才, 庞统, 程昱、 郭嘉、 董昭是奇士, 董和、 刘巴是令士, 和洽、 常林是美士, 徐邈、 胡质是 彦士, 王粲、 秦宓是才士, 关羽、 张飞、 程普, 黄盖是虎臣, 陈震、 董允、 薛综是良臣, 张辽、 乐进是良将,这都反映了当时的时代 风气。

  三国志的优点评价

  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与前 三史一样,也是私人修史。他死后, 尚书郎范頵上表说:“陈寿作《三国志》,辞多劝诫,朋乎得失,有益风化,虽文艳不若相如,而质直过之,愿垂采录。”由此可见,《三国志》书成之后,就受到了当时人们的好评和称赞。陈寿叙事简略,三书很少重复,记事翔实。在材料的取舍上也十分 严慎,为历代史学家所重视。史学界把《 史记》《 汉书》《 后汉书》《三国志》合称 前四史,视为纪传体史学名著。

  陈寿还能在叙事中做到隐讳而不失实录,扬善而不隐蔽缺点。陈寿所处时代,各种政治关系复杂, 历史与现实问题纠缠在一起,陈寿在用曲折方式反映历史真实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三国志》对汉魏关系有所隐讳,但措词微而不诬,并于别处透露出来一些真实情况。如建安元年(196) 汉献帝迁都 许昌,本是曹操企图挟天子以令不臣之举。陈寿在这里不用明文写曹操的政治企图,这是隐讳。但写迁都而不称天子,却说 董昭等劝太祖都许,这就是微词了。另外,他在《荀彧传》、《董昭传》和《周瑜鲁肃 吕蒙传·评》中都揭露了当时的真实情况。陈寿对蜀汉虽怀故国之情,却不隐讳刘备、诸葛亮的过失,记下了刘备以私怨杀 张裕和诸葛亮错用 马谡等事。这也是良史之才的一个表现。

  三国志的作者介绍

  陈寿(233-297),字承祚,西晋巴西 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西晋史学家。他少好学,就有志于史学事业,对于《 尚书》、《 春秋》、《 史记》、《 汉书》等史书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师事同郡学者 谯周(蜀国天文学家),在蜀汉时任观阁令史。当时,宦官 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入晋以后,历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等职。280年,西晋灭 东吴,结束了分裂局面。 陈寿当时四十八岁,开始撰写《三国志》。

三国志有什么优缺点相关文章:

1.后汉书的主要特点介绍

2.孙悟空不为人知的痛苦

3.保护与爱护的区别

4.魏晋南北朝文化有什么特点

5.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