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文学>

诗经陈风月出的赏析_诗经陈风月出译文及注释

蓝俊分享

  《月出》是出自《诗经·陈风》的一篇。全诗三章,每章四句。是一首歌月怀人的诗。接下来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诗经陈风月出的赏析,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诗经陈风月出的赏析

  这种月上柳梢头,惊艳月光下的境界,大概已属古典的浪漫。

  古典的浪漫是种特别的境界。景是特别的:温柔如水的月光,轻轻摇曳的树枝,微微飘浮凉意,静滥的大地,呐咐的虫鸣声。情怀是特别的:若隐若现的身影,似明似暗的举止,雾中看花般的。 仪容,欲前不前的心态,暗自撩动的心弦,情不自禁的忧伤。此 情此景,不由得人不心移神荡,情思涌动,不能自己。

  特定的景或许可能再现,特定的情却难以重复。如今,即使景,恐怕也难以再现。钢筋水泥的丛林,灯红酒绿的喧嚣,笙歌霎舞的奢靡,无限膨胀的欲望,成了现代社会典型的景象和标志。 在如此的环境之中,再美妙浪漫的情怀,都会在声色犬马之中化为乌有。

  若隐若现的腺脆在日光灯下荡然无存,轻缓舒柔的姿态变成了狂舞乱扭,天然去雕饰的仪容变成了浓妆艳抹的戏脸,宁静变成了嘶叫,忧伤变成了狂暴。

  古典的美是沁人心脾的甘泉,现代的美是大红大绿的强刺激。 我们已渐渐习惯了现代美。

  诗经陈风月出原文

  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诗经陈风月出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月亮出来多明亮,美人仪容真漂亮。身姿窈窕步轻盈,让我思念心烦忧。

  月亮出来多洁白,美人仪容真姣好。身姿窈窕步舒缓,让我思念心忧愁。

  月亮出来光普照,美人仪容真美好。身姿窈窕步优美,让我思念心烦躁。

  注释

  ⑴皎:毛传:“皎,月光也。”谓月光洁白明亮。

  ⑵佼(jiāo):同“姣”,美好。“佼人”即美人。

  ⑶僚:同“嫽”,娇美。

  ⑷舒:舒徐,舒缓,指从容娴雅。

  ⑸窈纠:形容女子行走时体态的曲线美。

  ⑹劳心:忧心。

  ⑺悄:忧愁状。

  ⑻懰(liǔ):音柳,妩媚。《埤苍》作“嬼”,妖冶。

  ⑼慅(cǎo):忧愁,心神不安。

  ⑽燎:明也。一说姣美。

  ⑾夭绍:形容女子风姿绰绝。汉赋里往往写作“要绍”,曲貌。“窈纠”、“忧受”、“夭绍”都是形容女子行动时的曲线美,就是曹植《洛神赋》所谓“婉若游龙”。

  ⑿惨(zào):当为“懆(cǎo)”,焦躁貌。《集传》:“惨当作懆,忧也。”

  诗经陈风月出鉴赏

  关于诗的主题,《毛诗序》认为是讽刺陈国统治者“好色”,朱熹《诗集传》谓“此亦男女相悦而相念之辞”。高亨《诗经今注》认为描绘“陈国统治者,杀害了一位英俊人物”。多认为是月下相思的爱情诗。

  诗从望月联想到意中女子的美丽,想起她的面容,想起她的身姿,想起她的体态,越思越忧,越忧越思……深沉的相思,美人的绰绝,月夜的优美,构成了动人情景,又别是一番诗情画意了。

  “月出皎兮”,天上一轮圆月洒着皎洁的银辉,这夜色显得格外的美丽。这是写景,也是写情。这句交待了诗人活动的背景是在一个月光明丽的夜晚,这本身就富有很大的魅力和诱惑力,容易使人对景生情,发出许多美好的联想。同时,结合下句,这句又有着比兴的作用,以月光的美来比喻所爱人的美,是很恰贴的。“佼人僚兮”反映出这时在诗人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娇美的女子,引起他无限的爱慕和情思。天上有着皎洁的月光,地上有着娇美的女子,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花好月圆,天惬人意。“舒窈纠兮”一句写诗人仔细端详女子时的感觉。在月光下,她不但显得容貌皎好,而且身材那么苗条、秀美,真让人神颠魄荡;而更吸引人的,是她还有一种气质美,她举止舒缓,雍容大方,性情安静,而这气比外表更富有魅力。“劳心悄兮”,此句是诗人自言其心情的烦闷。月光美,人更美,那窈窕的身姿象那雍容的举止,使得诗人一见钟情,而又无从表白,因而生发出无限的忧愁和感慨。

  这首诗的景色描写很有特色,“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柔美的月光本身就有无限的情意,而让它作为背景来衬托,则女子的倩影愈发显得秀美。同时,月光朦胧下,一个线条优美的女子在缓缓起步,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有一种朦胧美的韵味。所以,这一景色很富有画意,而画意又渗透了无限的诗情。

  《月出》的意境是迷离的。诗人思念他的情人,是从看到冉冉升起的皎月开始的。也许因为月儿总是孤独地悬在无垠的夜空,也许因为它普照一切,笼盖一切,所谓“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月下怀人的作品总给人以旷远的感觉。作者的心上人,此刻也许就近在咫尺,但在这朦胧的月光下,又似乎离得很远很远,真是“美人如花隔云端”(李白《长相思》)。诗人“虚想”着她此刻姣好的容颜,她月下踟躅的婀娜倩影,时而分明,时而迷茫,如梦似幻。[3]

  《月出》的情调是惆怅的。全诗三章中,如果说各章前三句都是从对方设想,末后一句的“劳心悄兮”、“劳心慅兮”、“劳心惨兮”,则是直抒其情。这忧思,这愁肠,这纷乱如麻的方寸,都是在前三句的基础上产生,都由“佼人”月下的倩影诱发,充满可思而不可见的怅恨。其实这怅恨也已蕴含在前三句中:在这静谧的永夜,“佼人”月下独自地长久地徘徊,一任夜风拂面,一任夕露沾衣,她也是在苦苦地思念着自己。这真是“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与迷茫的意境和惆怅的情调相适应。《月出》的语言是柔婉缠绵的。通篇各句皆以感叹词“兮”收尾,这在《诗经》中并不多见。“兮”的声调柔婉、平和,连续运用,正与无边的月色、无尽的愁思相协调,使人觉得一唱三叹,余味无穷。另外,形容月色的“皎”、“皓”、“照”,形容容貌的“僚”、“懰”、“燎”,形容体态的“窈纠”、“懮受”、“夭绍”,形容心情的“悄”、“慅”、“惨”,可谓一韵到底,犹如通篇的月色一样和谐。其中“窈纠”、“懮受”、“夭绍”俱为叠韵词,尤显缠绵婉约。

  望月怀人的迷离意境和伤感情调一经《月出》开端,后世的同类之作便源源不断,李白《送祝八》“若见天涯思故人,浣溪石上窥明月”,杜甫《梦太白》“落月满屋梁,犹疑见颜色”,常建《宿王昌龄隐处》“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王昌龄《送冯六元二》“山月出华阴,开此河渚雾,清光比故人,豁然展心悟”,此类甚多,大抵出自《陈风》。不管它们如何变换着视角,变换着形式,变换着语言,但似乎都只是一种意境,一种情调,即迷离的意境,怅惘的情调。这种意境与情调,最早也可以追溯到《月出》。这些滥觞于《月出》的望月怀人诗赋作品,总能使人受到感动与共鸣,这也正如月亮本身,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

猜你喜欢:

1.关于月亮的优秀摄影作品赏析

2.自然月亮风景摄影作品赏析

3.草房子纸月句子赏析

4.《月夜》原文翻译及赏析

5.月夜诗歌译文及诗歌赏析

6.2017年大众摄影月赛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