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战役的政治影响有什么
德国出兵袭击波兰的战役,其影响远不止占领波兰这么简单。波兰与德国之间的战斗才刚刚打响,双方你来我往的争夺由此开始。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波兰战役的政治影响,希望你喜欢。
波兰战役的政治影响
反抗与占领政策
按照《德苏互不侵犯条约》内容,德国将拥有18万8,000平方千米、2,020万人的占领区。于是在波兰战役尚未结束时,德国就先于9月8日和13日设置了占领波兰的军区,分别阿尔弗雷德·冯·沃拉德-博克尔贝格指挥的“波森”军区(Posen,后来该区成为德国入侵苏联的主力部队—中央集团军群的总司令部)和由瓦尔特·海茨指挥的“西普鲁士”军区(Westpreu?en),分别占领了大波兰和波美拉尼亚两区,之后将两者划入本国领土,共面积达9万平方千米,人口约有1000万,较1914年的德意志帝国东部边界长250千米。后来希特勒将任命阿瑟·格雷泽和但泽的纳粹党州领袖艾柏特·福斯特两位纳粹党行政人员管理波森与西普鲁士军区,而剩余的波兰领土则由新成立的波兰总督府管辖,由汉斯·法兰克负责。1939年10月3日,希特勒再设立了“罗兹”和“克拉考”军区,并分别由伦德斯特和利斯特指挥。
占领期间,纳粹政府对并入德国领土的地区施以“德国化”政策,判断居民是否具有德意志血统,或无则依照种族而施加不同待遇,波兰人不是遭到驱逐就是被派放至德裔人家庭作劳动力,并剥夺了他们接受教育的权利,使其成为单纯的劳动群众,而单纯因为他们是波兰人就被德军杀害的事件时有所闻,德军部份将领,如布拉斯科维茨曾向希特勒抱怨党卫队的行径,希特勒后来因此对他产生了恶感。驱逐出德国境内的波兰人和犹太人被送至波总督府中,尔后德国设立大量的集中营将他们有系统地屠杀。战争全期,共有全国六分之一(600万人)的波兰人死于德国或苏联的占领政策下,为二战各国伤亡人数比例中最高者(见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伤亡统计)。
波兰官方在战事结束后从未正式宣布投降,其残存军队逃往西方盟国继续对德作战,也有大量的士兵脱下军服躲到森林或是民众之中,波兰本土因而逐渐诞生一支地下反抗军,并在二战期间于波兰本土上进行过多次的游击战,波兰境内的抵抗运动也是二次大战各个被纳粹所占领的国家中最大规模者,也是仅次于苏联(120万)和南斯拉夫(80万)境内游击队人数的第三大地下抗德武装部队(51万)。1939年9月30日,波兰推举出瓦迪斯瓦夫·西科尔斯基作为流亡政府的领导人,并于各地战场加入盟军对轴心国作战,如1940年的法国战役、不列颠战役、西部沙漠战场、1943年的意大利战场、1944年的大君主作战和1945年柏林战役等,本土上亦多次爆发大规模武装抵抗行动,如1943年的华沙犹太区起义、1944年的华沙起义,希特勒为报复后者的行动而下令德军摧毁华沙,华沙因而被夷为平地,成为二次大战受创最为严重的一个城市。除了提供可用兵力外,波兰人也在情报领域方面也对盟军有相当的贡献,其中以协助窃听无线电和战前破译了恩尼格玛密码机最为出名。
与苏联关系的变化
法国战役结束后不久,由于预见苏德战争不久将爆发,波兰同与德国瓜分其领土的苏联外交关系发生了变化,由于盟军欲组成一个统一的反德战线,英国向波兰流亡政府施压,加上国内外极其对雷兹和贝可勒尔同时与德国和苏联为敌的“两个敌人”政策不满,西科尔斯基被迫与苏联修好,并要于后者领土内建立一支波兰军队。波兰内部还曾在看法上存有分岐而一度分裂,在纳粹德国于1941年6月22日入侵苏联后,西科尔斯基宣布支持苏联,两国暂时恢复了外交关系。然而到了1942年,苏波两国关系再度恶化,并分为两派:亲西方的安德斯与西科尔斯基派和反对派。
1943年,德国于卡廷发现了遭苏联屠杀的波兰军官尸体,波兰流亡政府要求进行调查,苏联借口波兰“与德国同流”而宣布断交,并继续培养苏联境内的波兰部队,人数逐渐壮大至十万多人,称“波兰人民军”。到了1944年,波兰地下反抗军—波兰家乡军进行史称“华沙起义”的抗德作战,但距离极近的苏联军队被德军的抵抗所阻挡,波兰地下反抗军也没事先和苏军联系并拒决苏军的援助,同时枪杀于共产党成员。而后苏军占领华沙时,再将其他反苏或是意识形态敌对的波兰人逮捕,扶持其共产党政权,于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之后再度分裂为主张和苏联与波兰民族解放委员谈判与其反对者。战后,波兰长期由共产党“波兰统一工人党”执政,并以“寇松线”作为苏波边界,流亡于西方的波兰政府则要一直到东欧革命后才重回故土。
波兰政府流亡
波兰政府先是在在1939年9月17日逃往罗马尼亚,1939年9月30日瓦迪斯拉夫·西科尔斯基在巴黎成立了一个波兰流亡政府,1940年夏天德国入侵法国后,波兰流亡政府逃到了伦敦。
波兰战役的结果
此战,波军死亡66300人,伤133700人,被德军俘虏69.4万人,被苏联红军俘虏21.7万人(含投降数),10万人逃至邻国。德军死亡10600人,伤30300人,失踪3400余人。战争中,德军首次成功地实施“闪击战”,显示了坦克兵团在航空兵协同下实施大纵深快速突击的威力,对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德国在实施武装力量的动员与展开措施中,采取了先机制敌的方针。德国武装力量对波兰的军事行动说明,预先组建的陆军和空军集团出其不意的实施密集突击,有着显著的作用。在战争过程中,坦克和空军显示了巨大的力量,为了突破敌军防御,首次使用了快速重兵集团——坦克军、坦克师和摩托化师,与航空兵密切协同作战。出现了以快速重兵集团在防御纵深对敌人实施迂回和合围的机动条件。这样能扩大战役进攻纵深,提高战役速度。
关于这场基本上没有悬念的战争,后来的史学家都冠以“闪电战”的成功范例。德国人成功的运用了这一战法,使得空地协同第一次以强大的突击力量的形式出现在战场上,为后来的一系列军事变革提供了教科书式的范例。只是,历史上对于德国占领波兰的过程的描述,往往倾向于德国人的成功,在这里我们不能忽略的是,波兰的军队做出了英勇的抵抗。与此同时,作为波兰的盟友,英法静坐在西线的“奇怪战争”,最终导致了后来法国的溃败。究其根本,是因为他们的战术思想已经远远的落后于德国人,士兵的顽强抵抗并不能改变上至军队高层下至普通军官的思想僵化,这一点在随后的法国战役中也有所体现,只是德国人取得的巨大战果震惊了世界,当时的人们已经无暇去追求其深层次的原因。或者说,大规模的溃败掩盖了局部的顽强抵抗。德国军队以先进的战术理念迅速击溃了欧洲所谓的“军事强国”。人类的历史因此被改写。
波兰战役的政治影响有什么相关文章:
1.波兰战役简介
2.波兰战役历史介绍
上一篇:波兰战役中波兰的战略失误有什么
下一篇:冬季战争时代背景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