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常识>战史>近现代历史战争>

巴尔干战争为什么爆发

邱惠分享

  20世纪,欧洲大陆上的列强们矛盾加深,列强与殖民地之间的关系也日益恶化。巴尔干地区矛盾重重,战争一触即发。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巴尔干战争爆发的原因,希望你喜欢。

  巴尔干战争爆发的原因

  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的东南部,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汇合处,既控制着地中海和黑海的门户,也控制着通往印度洋的航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且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自14世纪以来,这一地区一直处于兴起于亚洲西部、后向欧洲东南部和非洲北部地区扩张的土耳其封建军事殖民统治和奴役之下。因而巴尔干各族人民迫切要求摆脱土耳其的奴役,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加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来自亚洲的土耳其帝国的日益衰落,尚未被瓜分的土耳其及其统治下的巴尔干半岛,成为帝国主义瓜分的重要目标。所以这里一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其中既有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也有巴尔干各族人民与帝国主义矛盾,还有巴尔干人民同奥斯曼帝国封建统治者的矛盾,以及巴尔干各国和各民族之间的矛盾。所有这些矛盾、特别是列强之间的矛盾使巴尔干半岛地区经常发生纠纷、冲突和战争。

  1912年3月至8月间,已经独立的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和门的内哥罗(黑山)4国先后结成反土同盟,即巴尔干同盟。随后帝国主义各国出于自己的侵略目的,都插了进来。俄、英、法站在巴尔干同盟一边,德、奥则支持土耳其。这样巴尔干的局势更加复杂化。10月,同盟各国相继对上宣战,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战争结束,土耳其战败求和。同年12月巴尔干同盟四国与土耳其在伦敦举行谈判,由于两大帝国主义集团的插手,使交战双方的谈判断断续续地拖了好几个月,直到1913年5月30日,才签订了《伦敦和约》:土耳其在欧洲的领土除保留伊斯坦布尔及附近的一小块地区外,其余部分分割给巴尔干同盟各国;承认阿尔巴尼亚独立。对于巴尔干各国来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是一次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欧洲的首脑们企图压下巴尔干危机,然而,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后,由于各帝国主义的挑拨,在分配战果时巴尔干同盟内部产生于严重分歧。塞尔维亚和希腊对保加利亚获得马其顿和色雷斯的大部分土地非常不满,于是塞尔维亚和希腊于1913年6月1日签订了反保加利亚同盟条约,随后罗马尼亚也加入其中。俄罗斯帝国(1547~1917)想利用这个同盟对抗德、奥,便对其表示支持。奥匈帝国(1867~1918)为了对付俄罗斯帝国(1547~1917),便支持保加利亚。1913年6月29日,保加利亚在奥匈怂恿下,先发制人挑起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第二次巴尔于战争是一次非正义的争夺领土的王朝战争。结果,保加利亚被塞、希、罗、门、土五国联军打败。1913年8月10日,双方在布加勒斯特签订了和约,保加利亚不仅丧失了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从土耳其得到的大部分土地,而且还丧失了一部分原有土地。

  两次巴尔干战争中,交战双方的背后都有欧洲帝国主义大国的支持,因此,巴尔于战争实际上反映了两大帝国主义侵略集团的矛盾斗争。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后,保加利亚为了伺机“复仇”积极投靠德、奥集团;塞尔维亚、希腊和罗马尼亚则加强了同协约国的联系。这样,两大侵略集团对巴尔干的争夺和巴尔干各国之间的矛盾更加剧烈和复杂,终于成为帝国主义矛盾的焦点和欧洲的火药库。随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由此而起。

  巴尔干战争的时代背景

  巴尔干战争是指于1912~1913年间,为争夺即将崩溃的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属地,巴尔干同盟与土耳其发生的两次战争。

  巴尔干半岛的10个国家共有面积大约是154.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3亿。其中,土耳其面积为78万平方公里,人口6690万;罗马尼亚面积23.7万平方公里,人口2320万;南斯拉夫(包括塞尔维亚和黑山)面积10.2万平方公里,人口1064万;希腊面积13.1万平方公里,人口1047万;保加利亚面积11万平方公里,人口843万,克罗地亚面积5.6万平方公里,人口469万;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面积5.1万平方公里,人口452万;阿尔巴尼亚面积2.8万平方公里,人口333万;马其顿面积2.5万平方公里,人口203万;斯洛文尼亚面积2万平方公里,人口197万。由于土耳其只有3%的领土位于巴尔干,所以一般不把土耳其包括进巴尔干国家的行列。除去土耳其,巴尔干地区的面积近80万平方公里,人口7000多万。

  巴尔干地区位于欧亚两洲的接壤处,是欧洲的下腹部,扼黑海、地中海的咽喉,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同时,这里民族成份复杂,宗教多样。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欧洲的火药桶。

  巴尔干地区长期是各大国觊觎的对象,多次遭到大国的统治。14世纪下半期,起源于中亚内陆地区、后向小亚细亚迁徙并兴起于小亚细亚安纳托利亚半岛西北部奥斯曼帝国入侵巴尔干半岛;19世纪中期,奥匈帝国(1867~1918)也开始将巴尔干的西北部地区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俄罗斯帝国(1547~1917)自从15世纪以来一直打着解放“斯拉夫人”的旗号在巴尔干地区争夺势力范围。在这些帝国的统治之下的巴尔干各国人民长期受到民族歧视和宗教压迫,巴尔干人民的解放事业往往与民族解放和宗教信仰联系在一起。民族解放和宗教信仰在巴尔干人民的争取独立的运动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错综复杂的历史原因,巴尔干地区的民族和宗教关系十分复杂,历史遗留问题更是难以解决,特别是领土问题。各个民族都想建立单独的民族国家,扩大领土范围。

  巴尔干战争产生的后果

  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和门的内哥罗(即黑山)所组成的“巴尔干同盟”,反对土耳其的控制和压迫所进行的战争。盟国由于向奥斯曼帝国提出给予马其顿和色雷斯自治权的要求遭到拒绝,在沙皇俄罗斯帝国(1547~1917)支持下于1912年10月9日对土耳其宣战。盟军为民族解放而战,士气旺盛。经过激战,塞、门两军进占马其顿和亚得里亚海沿岸;保军控制伊斯坦布尔以西地区;希军进占爱琴海诸岛;奥斯曼帝国军队败退到埃迪尔内、约阿尼纳和斯库台等地。11月3日土耳其被迫请求欧洲列强进行和平调处。由于盟国得到俄罗斯帝国(1547~1917)支持,土耳其得到德意志帝国(1871~1918)和奥匈帝国(1867~1918)支持,在大国影响下,直到1913年5月30日签订《伦敦条约》,战争宣告结束。战败国土耳其丧失了在欧洲的大部领土。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的结果,使巴尔干半岛各国人民摆脱了土耳其的长期封建统治,具有进步的民族解放的性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结果,使巴尔干各国重新分化,罗马尼亚与英、法、俄协约国靠近,保加利亚则加入德奥同盟国。战争中,由于新式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飞机、装甲车、无线电)的使用,作战方法也有新的变化:战斗队形更加疏开;军队行动更注意隐蔽;进攻多采取机动作战和迂回包围;防御多采取阵地作战。巴尔干战争导致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巴尔干战争的影响

  20世纪欧洲列强在巴尔干地区出现了利益之争,因而酿成了巴尔干战争。而又因为此战,导致矛盾更加激化,进而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巴尔干战争是第1次世界大战前夕一场多国参加的国际性战争。它受着各种地缘政治和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集中地反映了该地区和世界两大帝国主义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这就决定了战争性质的复杂性。

  就第1次巴尔干战争而言,虽然巴尔干诸国王室和政府有着扩张领土的意图,有帝国主义列强的不断干预,但它有进步意义,因为战争的矛头指向了长期压迫和奴役该地区各民族的奥斯曼帝国,指向了落后的封建制度,顺应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符合大多数人民的愿望。通过这场战争,巴尔干地区80%以上的领土和70%以上的欧洲人口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阿尔巴尼亚人民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马其顿和色雷斯等地的人民获得了解放。因此,这场战争具有正义性,它在“摧毁整个东欧的中世纪残余方面”“向前迈了一大步”。

  第2次巴尔干战争的性质与第1次不同,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插手,巴尔干诸国统治阶级为争夺土耳其在欧洲的属地而引起了一场王朝战争,具有非正义性,这场战争把巴尔干各族人民拖进了深渊。据不完全统计,有50万以上的人口被迫出逃或被驱逐,流离失所。23.4万土耳其人被赶出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1.5万保加利亚人被迫从马其顿迁到希腊,7万希腊人从色雷斯逃往保加利亚,7万阿尔巴尼亚人被遣往埃皮尔,26.5万希腊人被土耳其驱逐出境,10万土耳其人也不得不从希腊移到小亚细亚。

  两次巴尔干战争不仅未能解决巴尔干诸国间旧的矛盾,而且还增加了它们的新矛盾。马其顿被几国瓜分并未取得当地人民的同意;罗马尼亚占领南多布罗加也决非当地人民的意愿;保加利亚对希腊和塞尔维亚版图的成倍扩大而极为不满,曾多次表示要修改《布加勒斯特条约》。新的矛盾和利益冲突促使巴尔干诸国的力量重新组合,即原来的巴尔干同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两个集团:塞尔维亚、希腊和罗马尼亚集团与保加利亚、土耳其集团。这两个集团的背后又分别由协约国和同盟国的势力支持着。

  巴尔干战争增加了帝国主义列强内部的磨擦。各大国在巴尔干的经济利益和势力范围决定着各自的政治态度,在具体问题上明争暗斗,但为了各自集团的战略利益,互相又有所让步。这些暂时的让步虽没有引发欧洲的大战,但却加深了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的敌视和对立,刺激了普遍的扩军备战。特别是协约国支持的塞尔维亚,由于它在2次巴尔干战争中是最大的赢家,领土扩大1倍,人口由300万增加到近450万,势力和影响进一步扩大,这对德意志帝国(1871~1918)和奥匈帝国(1867~1918)的扩张计划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奥匈多次宣称要对塞尔维亚发动战争,这就使得巴尔干地区成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火药库。

  在军事学术上,巴尔干战争的作战方法发生了一些变化。火炮射程和射速的提高,机枪数量的增加(盟军有474挺,奥斯曼帝国军队有556挺),飞机、装甲车和无线电等新式武器和技术装备的使用,使得地面部队经常采用疏开战斗队形,充分利用堑壕加强隐蔽,并注意了防空。在巴尔干战争中,进攻一方善于实施机动作战,向心突击和迂回包围,这对导致作战的胜利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这次战争还为多国部队联合作战和加强盟军的战略协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巴尔干战争为什么爆发相关文章:

1.4个一战爆发的原因

2.一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3.巴尔干战争简介

4.一战德国为什么会战败

5.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练习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