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世界现代史知识点梳理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1905—1945)
一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1.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⑴背景:①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程度发展,但大量封建残余阻碍了俄国经济发展;②一战使俄国成为资本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环节;③二月革命:1917·3,推翻沙皇政府,两个政权并存;④《四月提纲》:1917·4,呼吁实现革命转变。⑤七月流血事件:1917·7,两个政权并存结束。⑵过程:①彼得格勒起义:1917·11·7,占领东宫,推翻沙皇政府。②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告工人、士兵、农民书》、《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⑶影响: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社会主义建设: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①时间:1918—1920.②背景:紧张的军事斗争形势,“一切为了前线”③内容:业上,余量收集制;工业上,大中型企业收归国有;商业上,取消商品贸易;分配上:严格的实物配给制。③评价:对争取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很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导致1921年春发生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实践证明,该政策不能作为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模式。⑵新经济政策:①时间:1921年开始,1924年列宁逝世,随着斯大林领导地位的逐渐确立,被“斯大林模式”取代。②直接目的:解决当时的经济和政治危机。③内容:农业上,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量收集制;工业上在某些行业采取租让制让外国资本家经营;废除实物配给制。④作用:1925年,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⑤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经济。⑶斯大林模式①开始标志:1925年,联共十四大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总方针。②主要特征:产业结构上,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上,农业集体化运动;经济制度上,单一的公有制;管理模式上,高度集中的行政指令性计划经济。③评价:优点:集中力量,在短期内实现经济较快发展;弊端:缺乏活力,最终必然阻碍经济发展。
二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资本主义世界
1.大危机:⑴时间:1929—1933。⑵原因:①根本:资本主义基本矛盾②具体原因:两极分化和供需矛盾;次贷危机;股票投机。⑶表现: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激增,生活下降;价格下降,收入锐减。⑷影响:①社会危机加深。②法西斯势力猛增。③国际关系紧张。
2.罗斯福新政:⑴时间:1933年开始。⑵内容:①财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权力。②工业方面:《全国工业复兴法》;生产方面加强国家监督。③农业方面:调整农业政策,稳定产品价格。④社会福利:“联邦紧急救济署”;“以工代赈”。⑤社会福利:《全国劳工关系法》等;“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⑶意义: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开始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经济理论的转变: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国家队经济干预。
三亚洲的觉醒
1.圣雄甘地:⑴非暴力不合作:1930年食盐进军;手纺车运动;⑵甘地主义:①经济上:提倡印度传统手工业,抵制西方文明。②政治上:通过非暴力实现自治或独立。③思想上:宗教泛爱观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相结合。
2.国父凯末尔 :⑴民族独立:1923《洛桑条约》,赢得民族独立。⑵凯末尔改革:①政治上:政教分离,制订共和宪法。②经济上:以苏俄为师,推行国家主义。③文化教育:建立各类学校④社会生活:世俗化、现代化。⑤外交政策:和平主义。⑶凯末尔主义:①共和主义②民族主义③平民主义④国家主义⑤世俗主义⑥改革主义
下一篇:高中世界近代史知识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