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常识>战史>近现代历史战争>

玫瑰战争的意义有哪些

邱惠分享

  玫瑰战争之后,英国政治和经济随之得到发展和巩固,玫瑰战争作为影响英国历史走向的一战载入史册。那么此战的意义还有哪些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玫瑰战争的意义有哪些,希望你喜欢。

  玫瑰战争的意义

  在这次战争中,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同归于尽,大批封建旧贵族在互相残杀中或阵亡或被处决。新兴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力量在战争中迅速增长,并成了都铎王朝新建立的君主专制政体的支柱。从这个意义上说,玫瑰战争是英国专制政体确立之前封建无政府状态的最后一次战争。恩格斯说:“英国由于玫瑰战争消灭了上层贵族而统一起来了。”这对于英国历史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件幸事。随着政治的统一,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得到进一步加强,封建农业开始向资本主义农业转变,导致英国农村出现了许多资本主义农场,出现了一批与资本主义密切联系的新贵族,他们把积累起来的资本直接或间接地投入工业,使得英国工业、手工业迅速发展起来。

  玫瑰战争发生的背景

  两个家族之间的对立始于英王理查二世被他堂弟,兰开斯特公爵亨利·博林布鲁克(Henry of Bolingbroke)在1399年推翻。根据先例,理查二世立了爱德华三世的次子莱昂纳尔的外孙罗杰·莫提梅(Roger Mortimer)之子埃德蒙为王位继承人。作为爱德华三世的第三子约翰(John of Gaunt)的儿子,博林布鲁克对王位有不是很强的继承权。但是,博林布鲁克加冕为亨利四世,因为理查二世的统治不得人心,所以他得到了容忍。博林布鲁克在1413年死去。他的儿子兼继承人,亨利五世是个杰出的军人,他在英法百年战争中的军事胜利为他赢得了大量的支持度,强化了兰开斯特的统治权。亨利五世的统治经历了一次由埃德蒙之子剑桥伯爵所领导的政治阴谋。剑桥因叛国罪而在1415年被处决,而剑桥的哥哥约克公爵爱德华也在战役中阵亡,没有后代,剑桥的儿子理查便继承伯父成为约克公爵。剑桥的妻子安妮·莫提梅也对王位有一定的继承权,因为她是罗杰·莫提梅的女儿,是莱昂纳尔的后裔。亨利五世死于1422年,而剑桥伯爵和安妮·莫提梅的儿子约克公爵理查将对懦弱的亨利六世的王位发起挑战。

  兰开斯特家族的英王亨利六世被不受欢迎的摄政和谋士所包围。最有名的是埃德蒙·博福特(Edmund Beaufort)和威廉·德拉波罗(William de la Pole),有人指责他们管理政府无能并且在对法兰西的百年战争中指挥不利。在亨利六世之下,几乎所有在法国的据点,包括亨利五世所赢得的,丧失殆尽。亨利六世开始被视为无能昏庸的国王。而且,他还受到令人尴尬的间发性精神疾病的困扰。到1450年代,很多人认为亨利不适合他的角色。兰开斯特的短暂的王朝被合法性的问题所困扰,而相信约克家族对王位有更强的继承权。不断增加的民众不满,众多的封建贵族的私人军队,和亨利六世朝廷的腐败使得内战的政治气候已经成熟。

  当国王亨利六世在1453年遭受第一轮精神病时,摄政理事会建立了,由强大的约克家族的首领约克公爵理查·金雀花(Richard Plantagenet,Duke of York)任摄政王。理查很快更大胆的开始加强了他对王位的要求,他囚禁了蒲福,并在一系列和亨利的支持者(如诺森伯兰伯爵)的小冲突中给予他的同盟者萨尔斯堡和沃里克以支持。亨利在1455年的痊愈挫败了理查的野心,约克公爵被亨利的王后安茹的玛格丽特(Margaret of Anjou)赶出朝廷。强力上进的玛格丽特王后成了兰开斯特派系的实际领袖。玛格丽特王后建立了针对理查的一个同盟并和其他贵族密谋削弱他的影响力。遭受到更多挫败的理查最终付诸武力,在1455年在第一次圣阿尔班斯战役(First Battle of St Albans)中挑起争端。

  英国内战叫玫瑰战争的原因

  继承王位的爱德华二世也像他爷爷亨利三世那般被贵族逼到伦敦塔里去了,他酷爱招惹是非的男宠,又兵败苏格兰,遭到贵族们的激烈反抗。最后,王后和情夫带着年幼的儿子爱德华三世从法国入侵英格兰,逼着爱德华二世退位。爱德华二世被敌人用一根烧红的铁条插入直肠,呜呼哀哉。

  爱德华三世在世长达50年,他像爷爷爱德华一世那样勇猛好战,由于法国国王查理四世在1328年去世,没有子嗣,爱德华三世的母亲是查理四世的姐姐,于是与法国开展了王位争夺战,史称“百年战争”。爱德华三世的儿子“黑太子”得名于其黑色的盔甲,是个军事天才,他率领军队俘获了法国的约翰国王并把他关在伦敦塔里,后来法国支付了50万英镑将其赎回。1346年,苏格兰国王戴维二世被爱德华三世击败,关入伦敦塔。

  可惜“黑太子”后来染病去世,王位由他10岁的儿子理查二世继承。

  爱德华三世在其执政的大部分时间里都能笼络贵族,将亚瑟王与骑士的传说发扬光大,现在仍是英国最高的贵族荣誉嘉德勋章就出自他手,若我们今天参观温莎城堡,仍能见到一些相关的遗迹。英国皇家纹章上的“心怀邪念者必蒙羞”反映了爱德华三世的骑士观。1348年的一次舞会上,爱德华的情妇爱丽丝的吊袜带掉了,爱德华马上捡起来敷在自己的腿上,并说了上面那句话。所谓嘉德勋章的“Garter”就是吊袜带,直译就是吊袜带勋章。对于我们这些对于权力与名利场不是那么感兴趣的人而言,一个男人把情妇的吊袜带绑在自己的腿上,然后警告说“心怀邪念者必蒙羞”,还索性借此颁发“吊袜带勋章”,大家还趋之若鹜地挂在自己的脖子上,很奇怪。

  我可以说一个故事。当年外交家的儿子王波明与华尔街的律师高西庆从美国回来办了一个类似证券交易所的“联办”,后来高西庆离开“联办”,当了财经高官,来看王波明,走的时候,王主动将车门打开让高上车。这是一件简单的事吧,但一些人不这么看,觉得一个太子党这么低姿态,可是给足出身平民的高西庆面子。

  爱德华三世晚年犯了很多执政时间太长的君主的通病,昏聩无道,爱丽丝则为所欲为,遭到贵族的反对。爱德华三世死的时候,爱丽丝也背叛了他,取走了他手上的戒指,够乱的。

  没想到后来更乱了。从1377年到1380年,查理二世连续三次向老百姓(14岁以上的人)征收人头税,到第三次老百姓不干了,1381年爆发了著名的由瓦特·泰勒领导的起义。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英国的撒切尔夫人也是因为向英国人民收取人头税,最后被迫下台的吧。

  包括英国在内,欧洲历史上的大起义不多,与中国相比,差远了。其中的原因说来话长,主要恐怕还是欧洲封建王朝的敌我矛盾经常来自于国王与贵族,这与中国的春秋时代很相似,像“三家分晋”那样的例子有不少。中国从秦汉开始已不是欧洲历史上的封建王朝了,它主要是王权专制的官僚国家,官僚的权力根本没法与欧洲的贵族相比,至少很难建立一个组织集中对抗王权。而中国的义军也不是我们过去所说的一般意义上的农民起义,从最早的一次大起义陈胜吴广开始,他们就是由特殊原因组成的队伍,众所周知,他们是要去陕西服劳役,但因天灾没法按时赶到,迫于秦政的严苛,他们也就赌一把了。中国最有可能的组织是民间宗教,他们可以一呼百应,对王权造成威胁。

  由一万名自耕农、有技能的工匠和劳工组成的英国义军从英格兰东南部发端,以摧枯拉朽之势进入伦敦。他们也像中国的义军一样,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提出的只是清君侧而已。年轻的国王和母亲及皇家贵族只能来到伦敦塔躲避。在首都烧杀抢掠了两天后,义军来到伦敦塔前。

  这时,国王倒是挺有勇气的,他骑马离开伦敦塔,亲自去另一个地方与义军见面。在混乱中,瓦特·泰勒被支持国王的人刺杀,义军群龙无首,查理二世趁机对他们叫喊:“我才是你们的国王和领袖,你们跟着我去海外杀敌吧。”起义就此平息。

  但伦敦塔就没那么幸运了。据记载,国王外出时,伦敦塔的闸门和吊桥没有收起来,一支至少由400名义军组成的队伍杀进城堡。“伦敦塔全副武装的守卫没有进行任何抵抗,而农民像朋友一样摇守卫的头,以一种友好的方式捋守卫的胡子。”

  义军分成几队在伦敦塔内搜查他们仇恨的人,他们闯进皇家居所,为所欲为,有些人要求国王的母亲亲吻他们,美丽的公主琼看到这一幕,当场晕了过去。义军终于找到了敌人之一,坎特伯雷大主教和国王大法官西蒙·萨德贝瑞。开始的时候,西蒙试图从河上逃跑,但失败而归。于是,他在礼拜堂的最后的几个小时是在为自己的死亡祷告,西蒙被义军拖出来,带到希尔塔。“他在那里的一块木头上被砍头,刀斧手砍了八次才把大主教的脑袋砍下来,钉到一颗钉子上,然后挂在伦敦桥上。”

  由于国王的勇气,他和全家幸免于难。但查理二世因此猖狂或骄傲自满起来,对贵族的要求和利益满不在乎,与他们进行激烈的斗争。最终,在国王成功击退义军的18年后,他竟然以囚犯的身份重返伦敦塔。后来他被转移至约克郡的某个城堡,当局说是绝食而死,很有可能是被谋杀。

  取而代之的是理查二世的父亲黑王子的弟弟(也就是他的叔父)的儿子,人称亨利四世。他的问题是继位没有合法性,也就是说即便理查二世死去,他也没有权利做国王。受这事困扰,亨利四世必须不断镇压来自各方的挑战,最后病死,把王位交给了儿子亨利五世。

  亨利五世又是一位杰出的君主,虽然在位只有8年。他征服了法国,成了法国的国王,又与法国公主凯瑟琳结婚,生下了亨利六世。如果亨利五世的寿命长一些,法国与英国此后的历史很可能会改写。

  亨利六世登基时不到1岁,到他50岁,也就是1471年去世时,他失去了两个帝国。首先是亨利六世在10岁时被赶出了法国,到他30岁时,英法百年战争结束,英国在欧洲大陆的地盘只剩下了加莱。这也标志着英国君主结束了对诺曼底与不列颠两块领土的看顾,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了不列颠上。

  亨利六世被史家认为是个“虔诚的傻子”,他确实是有病,神经有病,忽然会疯疯癫癫的,类似后来的乔治三世。1453年,他陷入疯癫状态,理应由他与法国的公主玛格丽特结婚生下的孩子爱德华继位,但亨利六世的堂兄约克公爵理查得到贵族议会的支持,实际上管理着王国。1455年,亨利六世恢复了理智,约克公爵却不想放弃已有的权力,于是两派打了起来。

  亨利六世和玛格丽特代表的是兰开斯特家族,标志是红玫瑰;约克公爵的家族标志是白玫瑰,所以史称“红白玫瑰战争”。

  起先,玛格丽特的兰开斯特军队杀死了约克公爵理查,但理查的儿子1461年被伦敦的贵族和市民拥为爱德华四世。同年,双方军队投入了10万人马会战,当时兰开斯特方面处于逆风,加之漫天大雪,他们弓箭的攻击力减弱,被约克方面击败。国王与王后逃亡,玛格丽特逃到法国,亨利六世则被关进了伦敦塔。

  双方势力最后决战,先是爱德华四世逃亡,然后又卷土重来,1471年击溃了玛格丽特,杀死他们的王子爱德华,同年将亨利六世处决于伦敦塔。据说亨利六世被囚禁在威克菲尔德塔内,是在祈祷时被谋害的,塔内礼拜堂地板上的一小块木板纪念了这一悲惨事件。后人觉得他作为圣徒比国王更为合适,他死后,出现坟墓上出现神迹的传言,于是遗体被移送至西敏寺。后来,亨利六世真的被教皇封为圣徒。

  英国内战后续事件

  王朝复辟

  1658年9月克伦威尔去世。此后,在高级军官和议会之间展开争夺权力的斗争,国内政局动荡。驻扎在苏格兰的蒙克率军回到伦敦,并与亡命法国的查理·斯图亚特达成复辟协议。1660年4月4日查理-{发}-表《布雷达宣言》 ,表示宣言发布后40天之内向国王表示效忠的一切革命参加者,可予宽大赦免。1660年5月查理回到伦敦登位,即查理二世,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5年查理二世死后,其弟詹姆斯继位,即詹姆斯二世。

  光荣革命

  1688年,辉格党和托利党发动光荣革命,废黜詹姆斯二世,迎接其女儿玛丽和女婿荷兰执政威廉到英国来,尊为英国女王及国王,即玛丽二世和威廉三世,并确立了君主立宪君主制。

玫瑰战争的意义有哪些相关文章:

1.大宪章的意义是什么

2.英国内战为什么又叫玫瑰战争

3.粉蔷薇的花语含义

4.英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5.英国历史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