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常识>战史>近现代历史战争>

第一次菲律宾战役

晓明分享

  菲律宾战役,1941年12月8日—1942年5月7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争中,日军为粉碎美菲军队和美国亚洲舰队,攫取资源丰富的美属殖民地,给以后进攻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创造有利条件而实施的战略性战役。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第一次菲律宾战役,希望能帮到你。

  第一次菲律宾战役

  美国在菲律宾的克拉克和甲米地建有亚洲最大的空军、海军军事基地,构成日军南进的障碍并威胁日本本土安全。日军企图攻占菲律宾群岛,夺取美军事基地,控制日本本土与东南亚之间的海上交通线,为进攻荷属东印度创造条件。日军计划以驻台湾的航空部队实施航空火力突击,消灭美驻菲航空兵主力,夺取制空权;同时先遣部队在海军支援下在吕宋岛多点登陆并占领机场,航空 兵适时前移,以保障陆军主力在林加延湾登陆并占领马尼拉;在南部占领菲律宾第二大岛棉兰老岛,随后南北对进占领菲律宾全部岛屿。

  地点

  菲律宾位于西太平洋,北望中国台湾,南临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扼太平洋、南海和印度洋的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菲律宾群岛,英文为PhilippineIslands。亚洲南部马来群岛的组成部分。西滨南海,东临太平洋。群岛由7100多个岛屿组成,是菲律宾的国土。菲律宾群岛北隔巴士海峡与中国台湾相望,西临南海,东滨太平洋,南与印尼和马来西亚的沙巴州隔海相望。这里雨水丰沛,花草、果木繁盛。出产的香蕉、凤梨、芒果在国际市场上很有名。因此,菲律宾群岛享有“太平洋果盘”、“花园岛”之美誉。菲律宾大部分是由山地、高原和丘陵构成。多活火山,地震频繁。棉兰老岛的阿波火山是菲律宾最高的山峰,吕宋岛的马荣火山是菲律宾最大的活火山。主要河流有棉兰老河、卡加延河,贝湖是全国最大湖泊。菲律宾北部属海洋性热带季风气候,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27℃,年降水量2500毫米左右。夏秋季多台风。

  兵力

  参加这次战役的日军有第14军团(司令官本间雅晴)、海军菲律宾战役联合编队(司令为高桥伊望,巡洋舰10艘、驱逐舰29艘、航空母舰1艘和水上飞机母舰3艘)、陆军航空兵第5兵团(司令为小冰英良,飞机200架)、海军基地航空兵第11航空队(司令为冢原二四三,飞机300架)以及约100艘运输船和辅助船只。在菲律宾群岛的美菲集团计有13万人(麦克阿瑟任司令,其中3.1万美国人)和270多架飞机(其中可作战的142架)。美国亚洲舰队(司令为哈特,主要类型的战斗舰艇45艘)协同该集团作战。

  大概过程

  战役开始时,日军陆海军航空兵对美军机场和甲米地(吕宋)海军基地实施突然袭击,于12月8—9日摧毁了美军在陆地上的一半重型轰炸机和1/3以上的战斗机,为登陆作战创造了条件。美国亚洲舰队的基本兵力驻菲律宾南部基地得以幸免。同日,日军一部攻占吕宋岛以北的巴坦群岛。日军夺取了制空权后,乘吕宋地区几乎没有舰队之机,派先遣部队第48师田中支队和菅野支队(共约4000人)自12月10日起开始分别在吕宋岛北部的阿帕里和维甘登陆并占领机场。

  12日,第16师木村支队(约2500人)在吕宋岛南部的黎牙实比登陆,占领机场并进一步扩大战果。自11日起,第5飞行集团逐渐转移到吕宋岛已占机场,掩护地面部队登陆和发展进攻。17日,美军仅剩的17架B-17轰炸机撤到澳大利亚。从此,日军完全掌握制海制空权。22日,日军第48师主力在吕宋岛西岸林加延湾登陆。24日,第16师在吕宋岛东南部拉蒙湾登陆。至此,登陆日军形成南北夹击马尼拉、围歼美菲军主力的有利态势。26日,吕宋岛守军奉命撤往巴丹半岛预设阵地和科雷希多岛,准备长期抵抗。日军从南北两面进逼马尼拉,但未能切断美菲军撤向巴丹半岛的退路。次年1月2日,日军占领马尼拉,并以一部兵力占领甲米地和八打雁。战役的主要目的业已达到。日军还在棉兰老岛和霍洛岛上陆。吕宋岛上的美菲军队(79500人)撤向巴丹半岛。

  日军认为菲律宾作战大局已定,将海军主力和第48师调往荷属东印度,将第5飞行集团主力调往缅甸,而仅以第14集团军的剩余兵力清剿吕宋岛。1月9日,日军开始进攻巴丹半岛,遭顽强抗击。美菲军与日军展开激烈的山地战、丛林战和阵地战。交战中,木村支队被围,前来救援的日军被歼1个营。月底,日军因伤亡严重丧失攻击力,被迫转入防御,战局一度陷入胶着状态。3月中旬,麦克阿瑟转赴澳大利亚,留守美菲军由温赖特指挥。日军得到第4师增援后实力增强,并以航空兵和炮兵轰击美菲军阵地。4月3日,日军以第4师、第65旅为主力对巴丹半岛再次发起进攻。双方在丛林中展开殊死战斗。美菲军既无援兵又缺补给,在日军猛烈攻击下,巴丹半岛守军7.5万人(其中美军9300人)于4月9日投降。10日起,美菲军战俘被押往邦板牙省的圣费尔南多,途中数千人死于饥饿、疾病或被杀害,史称"巴丹死亡行军"。同日,日军占领米沙鄢群岛等战略要地。日军攻占巴丹半岛后,对科雷希多岛连续实施炮击和轰炸。5月2日,日军对该岛实施火力准备,5日在炮火掩护下分左右两路登陆,对岛上要塞发起攻击。1.5万名美菲军依托坑道工事抗击,并组织敢死队展开白刃战。6日,日军后续部队投入战斗,温赖特率美菲军余部投降。7日,日军占领该岛。10日,驻棉兰老岛和北吕宋山区的美军投降。18日,驻班乃岛美军停止抵抗。至此,日军控制菲律宾全境。

  美军占领莱特岛后,山下奉文将驻吕宋岛日军28.7万人编成3个集团,分别驻守北部和中南部山区,企图以持久防御牵制和消耗美军。美军为取得进攻吕宋岛的前进基地,于12月15日占领民都洛岛。1945年1月9日,美第6集团军约20万人在美国第7舰队舰炮的强大火力和美国第7、第3舰队航空兵突击的掩护下,从吕宋岛西岸的林加延湾登陆,尔后一路(第1军为主)向北吕宋进攻,另一路(第14军为主)向马尼拉方向推进。第一天有6800人(美第1、第14军的基本兵力)在吕宋岛上陆,并且夺取了正面32公里、纵深7.5公里的登陆场。为加快进攻速度,美军在向林加延湾增兵的同时,以第8集团军部分兵力分别在苏比克湾西北的圣安东尼奥和马尼拉湾以南的纳苏格布登陆。各部队同时向马尼拉进逼,美军经过一系列战斗于3月3日攻占马尼拉。2月,美军还开始了解放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巴拉望岛及其他岛屿)的战斗行动,美第8集团军(司令艾切利贝尔盖尔)参加了此次行动。嗣后,美军在吕宋岛和其他岛屿上进行了消灭岛上南北两部日军个别孤立集团的战斗行动。菲律宾的战斗行动于7月初正式结束,但是,在吕宋岛及其他岛屿上同继续抵抗的小股日军的战斗一直持续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菲律宾人民抗日游击军人民抗日军曾给予盟军巨大援助。

  详细过程编辑

  TA-3及TA-4(日本)

  11月8日及9日,日军从马尼拉派出两支运输舰队前往奥尔莫克湾,这两支运输舰队之间杷隔一天航程为了驱逐舰群为第一支运输舰队护航后能回程为第二支运输舰队护航,但是,两支运输舰队均被美国海军第3舰队的舰载机发现,第3舰队司令威廉·哈尔西海军在11月11日命令第38特混舰队上的350架飞机对日本两支运输舰队发起攻击。

  4艘驱逐舰 —岛风号、若月号、滨波号、长波号— 及5艘运输舰被击沉,早川干夫海军与岛风号一同沉入海底。

  TA-5(日本)

  运输舰队TA-5在11月23日离开马尼拉前往卡塔英岩港及巴兰坎港,6艘运输舰中,有5艘被炸沉。

  水雷布置

  11月底的恶劣天气令空中栏截成效不大,因此美国海军开始派遣驱逐舰进入奥尔莫克湾,卡尼高水道被美军追击号及复仇号布雷舰布下水雷,而美国海军第22驱逐舰中队的4艘驱逐舰在罗伯特·史密夫的指挥下 (瓦勒号、普林格尔号、伦肖号及索夫利号)进入海湾,它们在这里炮轰在奥尔莫克的码头。

  一架盟军侦察机对舰队发出信息,表示有一艘日军潜艇正在巴西汉岛南面迎面而来 (I-46)及驶往奥尔莫克湾,舰队驶往南面迎击;11月28日凌晨1时27分,瓦勒号驱逐舰的雷达发现目标正在庞森岛海岸,瓦勒号的首轮攻击令该潜艇失去作战能力,及不能下潜,I-46只能利用其舰炮还击直至在凌晨1时45分沉没。

  TA-6(日本)

  3艘护卫舰敁航2艘运输舰在11月27日离开马尼拉,它们在11月28日晚在奥尔莫克湾被美军鱼雷快艇攻击,而生还者在离舰又遭到空中攻击,所有5艘舰艇全部被击沉。

  另一艘美军驱逐舰在11月29日晚至30日布雷时接到情报附近有一支日军护航舰队,经搜索后只发现数艘已被破坏的小型驳船。

  TA-7 (日本)

  一支拥有3艘运输舰的舰队在由山下雅伦指挥的驱逐舰竹号及桑号的护航下在12月1日离开马尼拉,另有两组潜艇一同参与此行动。

  它们在12月3日凌晨0时09分在奥尔莫克湾码头泊岸时遭到美军第120驱逐舰中队的攻击(艾伦·萨姆纳号、库珀号及莫尔号驱逐舰)。

  美军军舰在这些运输舰卸下时把其击沉,但被银河轰炸机、海岸火炮、港湾中的潜艇及日军驱逐舰的猛烈攻击,桑号驱逐舰被击沉及山下雅伦阵亡,竹号驱逐舰使用鱼雷攻击美军库珀号驱逐舰及在遭到数处损伤下撤离, 库珀号在0时15分被击沉及损失了191名兵员(其中168名水手在12月4日被卡塔林纳式水上飞机从水面救起),0时33分,2艘剩下来的美军驱逐舰被命令撤出奥尔莫克湾,这部分的奥尔莫克湾战役被记载在历史中是因为在战争中唯一敌军使用了各种不同的武器:舰上火炮、空中攻击、潜艇攻击、海岸火炮及水雷。

  奥尔莫克湾登陆

  美军在1944年12月7日美军拉姆森号驱逐舰在被神风特别攻击队攻击后正炮轰奥尔莫克湾,在炮轰中正拖曳该舰的可能是美军ATR-31军舰。

  1944年12月5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奥尔莫克以南27英哩(43公里)的圣佩德罗湾登陆,登陆船及支援舰艇一直遭到神风特别攻击队的空中攻击,15艘登陆船被击沉及驱逐舰马格福特号和USS德雷顿号被击伤,付出大将50名兵员伤亡。

  12月7日,美军第77步兵师在安德鲁·D·布鲁斯的指挥下在奥尔莫克以南3.5英哩(5.5公里)的阿尔布里亚实施登陆,第77步兵师的第305、第306及第307步兵团在登陆时没有遇到抵抗,但海军舰只则受到神风特别攻击队的空中攻击,损失了驱逐舰瓦德号及马汉号。

  其它行动

  TA-8运输舰队所有5艘运输舰在12月[1] 7日被飞机炸沉,负责护航的驱逐舰梅号及杉号被击伤。

  TA-9运输舰队在12月11日进入奥尔莫克湾及卸载登陆部队,但2艘护航驱逐舰,夕月号和卯月号被击沉,第3艘的桐号被击伤。

  结果

  此战,是日本陆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实施的攻占众多群岛的第一次大规模合同战役。它证明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对于登陆兵上陆的成功具有决定性意义。登陆兵先遣支队迅速夺取敌基地和机场以及日本航空兵转场至这些基地和机场,对保障主力顺利上陆和继续作战起了促进作用。作战中,日军死伤约1.4万人,损失飞机80余架、舰船4艘;击毁美菲军飞机250余架、各型作战舰艇8艘、商船26艘(美军资料为驱逐舰1艘、潜艇2艘、其他舰船2艘)。美菲联军士兵死亡2500人,负伤5000人,110000人被俘虏(其中包括美军温赖特)。菲律宾的丧失使美军在太平洋的战略态势急剧恶化。

  美军凭借海空优势,采取集中兵力、中间突破战术给日军以毁灭性打击。美军占领菲律宾群岛使日本的战略态势进一步恶化。日本与南部海域的海上交通线被切断,其战略原料只有从中国东北和朝鲜向本土运进。美军完全控制了南海,并为进攻海南岛、台湾岛、琉球群岛和直接进攻日本本土建立了许多基地。

  评价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在菲律宾作战失利,面临全面崩溃的危险,于是,美军做出了全面撤退的决定。美军的对手,日本陆军第14军,在司令官本间雅晴的率领下,由台湾岛和佩斯加多尔列岛的港口登陆后,由大批巡洋舰、战列舰护航,很快到达位于菲律宾西北部仁牙因海湾的海滩。与他们对阵的是由温赖特所指挥的北吕宋部队,这只主要由民兵正规骑兵和童子军混编而成的部队,训练不良,装备更差。

  战斗持续到第二天,日军的坦克,士兵像潮水一样被驳船送上岸。到了中午,登陆的日军除了偶尔遭到一阵射击外,几乎没有遭到什么像样的抵抗。日军就像平时演习一样,非常轻松地向纵深地带快速推进。美军车辆从四面八方退往巴丹。从马尼拉出城的三条公路上挤满了卡车、推着大炮的牵引车、装载着枪炮的卡车以及小轿车、牛车等。

  本间雅晴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竟没有在此时出动他的航母队,来打击地面这一股庞大的后撤洪流。显然,日军打算为控制这座城市进行决战,却没有料到麦克阿瑟会从马尼拉撤退,从而打乱了日本人的作战计划。此时,面对美军的全面后撤,本间雅晴错误的认为,这是美军的全面溃败,便挥兵直逼马尼拉,忽视了运用空中优势摧毁马尼拉是北面两处重要的桥梁。这两座桥坐落在涉隆比特河上,是向巴丹撤军的咽喉要道,只要日军在桥上扔两颗炸弹,就可将后撤部队的道路切断。就像欧洲战场,站在敦刻尔克的德国人没有对正在候车的英法军队发起致命一击一样,日本人也没有利用空中优势来加强进攻,没有袭击在唯一的两座公路桥上拥挤的车辆和士兵,也没有摧毁桥梁。

  到新年的第一周为止,麦克阿瑟一共从吕宋岛撤出8万美菲联军以及2.6万菲律宾难民,开始在横贯巴丹岛沼泽地和纳蒂布山的两座火山峰的阿布凯防线上,挖壕固守。这一下,麦克阿瑟有了可供调遣的1.5万美军和约6万菲律宾部队,麦克阿瑟计划在半年内或更长的时间里,阻止日本人的进攻。在这城战役战役中,美国人显然是输了的赢家。日本不懂打击敌人的有生力量这一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战场准则,只知占领那些毫无意义的地方,放走了大量的美军,为其日后的失败埋下伏笔。后来,美军的反攻正是由这批撤退的士兵担任主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