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常识>战史>近现代历史战争>

诺曼底战役简介

蓝俊分享

  诺曼底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接近三百万士兵渡过英吉利海峡前往法国诺曼底。下面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诺曼底战役简介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诺曼底战役简介

  诺曼底登陆战役,是20世纪最大的登陆战役,也是战争史上最有影响的登陆战役之一。盟军先后调集了36个师,总兵力达288万人,其中陆军有153万人,相当于20世纪末美国的全部军队。从1944年6月6日至7月初,美国、英国、加拿大的百万军队,17万辆车辆,60万吨各类补给品,成功地渡过了英吉利海峡。到7月24日,战争双方约有24万人被歼灭,其中盟军伤亡12.2万人,德军伤亡和被俘11.4万人。至8月底,盟军一共消灭或重创德军40个师,德军的3名元帅和1名集团军司令先后被撤职或离职,击毙和俘虏德军集团军司令、军长、师长等高级将领20人,缴获和摧毁德军的各种火炮3000多门,摧毁战车1000多辆。德军损失飞机3500架,坦克1.3万辆,各种车辆2万辆,人员40万。诺曼底登陆成功,美英军队重返欧洲大陆,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在诺曼底战役中作战的盟军主要由加拿大、英国及美国组成,但在抢滩完成后,基本上自由法国及波兰也有参与这场战役,而当中的士兵有来自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希腊、荷兰和挪威等。

  进攻诺曼底在登陆的前一天晚上展开,空降兵空降作战、大规模的空中轰炸。而两栖登陆战则在1944年6月6日早上开始。在登陆前,“D-Day”的军队主要部署在英格兰南部沿海地区,尤其在朴茨茅斯。诺曼底战役持续了超过2个月,最终,盟军成功建立滩头堡,并在1944年8月25日,解放巴黎,宣告结束诺曼底战役。

  诺曼底战役战前准备

  诺曼底登陆是一场战略性的大陆两栖登陆战,完全不同于在太平洋上的美日之间的岛屿登陆战,只要登上滩头就意味着胜利。由于大陆纵深比较大,即使登上滩头,防守一方也可以从其他地方调来后备部队,组织反击,将登陆一方赶下海。在意大利的萨勒诺和安齐奥,德军就是凭借着快速的反应,迅捷的机动,坚决的反击,将登陆的盟军压制在狭小的登陆滩头,若非盟军强大的海空支援,就连弹丸之地的滩头都守不住。而在法国的德军无论反应力、战斗力都胜过在意大利的德军,加上法国的铁路、公路交通都比意大利发达,盟军当然很

  清楚将会遭到怎样的抵抗。所以诺曼底登陆成败的关键就在于登陆的最初两周里,顶住德军的反击,建立起统一巩固的登陆场。但是盟军在占领大港口之前,单凭登陆滩头的人工港,只能运送12—15个师,其中装甲师1—2个,并保障这些部队的粮、油、弹的补给。反观德军,虽然在诺曼底只布署了6个师,但在三天里就可以从各地调来25—30个师,其中装甲师7—8个投入反击。这样大的兵力对比劣势,盟军几乎没有取胜的可能。换句话说,只有阻止德军的增援到达诺曼底,才有取胜的可能。为达到阻止德军增援这一目的,盟军采取了双管齐下的办法,一方面利用强大的空军全面轰炸法国西北部的铁路、公路目标,封锁通往诺曼底的交通,使德军增援不能到达。另一方面则是展开战略欺骗和伪装,使德军统帅部相信,在诺曼底登陆之后,还会有另一场更大的登陆,所以不把援军调往诺曼底。——这场战略欺骗,就是诺曼底登陆中最隐密的部分,直到五十年后解密的档案中也只公开了其中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后人只能去作一些推测和想象。

  1943年12月,由盟军最高司令部副参谋长摩根提议,制订相关的欺骗和保密措施,以确保登陆的成功。这项计划代号为“杰伊”,该计划的参与机构包括:英国军事情报局、特别行动局、反情报局、双十字委员会、政治战执行处、美国战略情报局(即中央情报局的前身)、联邦调查局,以及盟军陆、海、空三军情报部。核心部门是英国伦敦监督处,该处办公地址在丘吉尔战时内阁所在地大乔治街2号,主要负责制订和实施战略性的欺骗、侦察行动,并协调英国与盟国情报机关共同组织重大的行动。现在则成为诺曼底登陆中战略欺骗的组织机构。该处的格言是机智、狡猾和精致,徽章是半人半羊的农牧神萨图恩的雕像,萨图恩是古罗马神话中专门兴风作浪的小精灵。现任处长是英国陆军约翰·比万,他的绰号是诈骗总管。虽然他职务和军衔不高,却拥有很大权限,甚至有时丘吉尔、罗斯福都要遵照他的要求安排活动或发表声明。

  这场战略欺骗,范围之大,构思之妙,难度之高,都令人难以想象。1944年1月,“杰伊”计划改称“卫士”计划。其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各种途径,诱使德军分散在欧洲各地,从而使德军在法国,尤其是诺曼底地区的守军降低到最低限度。二是要使德军统帅部相信,诺曼底登陆只是一场佯攻,目的就是诱使德军过早投入后备部队,从而为下一次更大规模的主攻创造条件。后一个目的就是“卫士”计划的核心内容,而且这个内容不能直接落入德军之手,而是要虚虚实实,真真假假,颠来倒去,以间接方式,让德军费了好大的气力才获得那么一星半点,然后再根据这么点线索,去分析、推理、归纳,得出符合盟军希望的错误结论。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听取了比万的计划后,写下“我喜欢这一切”的批示,并派最高司令部的欺骗专家“特殊手段委员会”主任美国陆军怀尔德全力协助比万。

  为了达到“卫士”计划的第一个目的,即分散德军的目的,比万在南欧实施了“齐柏林”计划:1944年初,苏军已逼近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罗、匈都预感到德国败局已定,于是派出密使与英、美接触,秘密商讨投降事宜。但是英国的广播、报纸却在有意无意中透露了双方的秘密。德国不能容忍在南欧出现叛徒,于是决定出兵占领匈牙利。但当时德军在东线苏联战场上,战况非常紧张根本无法抽出部队;在南翼意大利的安齐奥海滩激战正酣,也无兵可抽。最后只好从法国抽出3个装甲师和1个步兵师,于1944年3月19日占领匈牙利全境,把匈牙利首相卡利关入了集中营。罗马尼亚被吓住了,中止了同英美的秘密接触。这样,德国虽然控制住了南欧的局势,却在法国失去了4个师的精锐部队。

  在北欧,比万组织了“北方坚忍”计划。1944年1月,比万访问苏联,与苏联情报机关联手制造进攻挪威、瑞典的假象。英国在苏格兰爱丁堡建立了实际并不存在的第4集团军群司令部,同苏军类似的虚假司令部沟通了无线电联系。德军凭借其出色的无线电侦听和定位技术,很快测出了这个假集团军群司令部的位置,还派出飞机进行轰炸。英军还对驻苏格兰的部队下发极地地区发动机保养手册,补充滑雪板等严寒地区装备,进行滑雪训练。大有将要在北欧作战的模样。而且英国的BBC广播电台对挪威、瑞典的广播中要求两国的百姓进行防空准备,并尽量多储备食物、燃料、药品等必需品。这些措施,使德军在挪威和瑞典部署了13个师,其中1个装甲师,以应付盟军的进攻。这13个师直到战争结束都没离开挪威和瑞典。

  在东线苏德战场,苏军更是积极配合,在1944年6月之前,不发动新的进攻,只是把部队频繁调动,使得德军无法判明苏军的企图,不敢轻易抽出兵力。而在诺曼底登陆后,苏军一连发动卡累利阿、白俄罗斯、西乌克兰三次大规模进攻战役,牢牢吸引住东线德军。

  诺曼底战役胜负的关键

  盟军获胜原因

  诺曼底登陆战役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战役,是战略性的战役,为开辟欧洲的第二战场奠定了基础,对加速法西斯德国的崩溃以及战后欧洲局势,都起了重要作用。盟军登陆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成功组织了战略欺骗,使得德军统帅部判断错误,不仅保障了登陆作战的突然性,还保证了战役顺利进行,对整个战役具有重大影响。盟军通过海空军的卓有成效的佯动,成功运用了双重特工、电子干扰,以及在英国东南部地区伪装部队及船只的集结等一系列措施,再加上严格的保密措施,使德军统帅部在很长时间里对盟军登陆地点、时间都作出了错误判断,甚至在盟军诺曼底登陆后仍认为是牵制性的佯攻,这就导致了德军在西线的大部分兵力、兵器被浪费在加莱地区,而在诺曼底则因兵力单薄无法抵御盟军的登陆。

  二、掌握绝对制空、制海权。这是登陆成功的重要原因。盟军投入作战的飞机达13700架,军舰9000艘,是德国飞机、军舰的数十倍。在登陆前空军对德国空军基地、航空工业及新武器研制基地等目标进行了大规模轰炸,严重削弱了德国的战争潜力。盟军并凭借绝对优势海空军,保障了登陆部队在航渡中的安全。在登陆前后,盟国空军对战区范围内的交通线进行了严密的空中封锁,使德军为数不多的增援部队也无法及时成建制投入反击。在登陆部队突击上陆的关键时刻,海空军更是给予了极为有力的火力支援,尤其在奥马哈海滩,完全依靠海空军火力支援才取得了成功。

  三、充足的物资准备和周密的侦察保障。盟军为确保登陆成功,进行了长达近一年的准备,而且参战部队多,装备全,登陆前盟军作战物资和装备器材的准备十分充足。在登陆后,也保障了不间断的后期补给。尤其是创造性的人工港和海底输油管线,更是在保障部队和物资的顺利上陆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而在侦察保障中,一面作为战略欺骗对加莱地区组织了侦察,一面对诺曼底地区进行了大量水文、气象、地质侦察,为选择具体登陆时间和登陆地点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还通过空中侦察基本获得了诺曼底地区的德军兵力部署、防御设施等情况,为战役的实施起了重要作用。

  四、逼真的战前训练。由于登陆作战是一种极为复杂的作战样式,盟军在登陆前对参战部队的组织和行动进行了反复多次近似实战的模拟演练,以使部队尽快掌握相关的作战技能,提高了部队战斗力。战后参战人员对战前训练特别是汤普森的训练基地给予了高度评价。

  五、恶劣天气的影响。天气是登陆作战中关键因素之一。由于恶劣天气的影响,盟军不仅将登陆时间由1944年6月5日推迟到6月6日,而且在空降作战、海上航渡、火力准备等过程中都受到不小困难。但也正是恶劣天气使德军丧失了必要的警惕,增加了登陆的突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