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常识>战史>近现代历史战争>

台儿庄战役的目的

蓝俊分享

  台儿庄战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改变了国际视听,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下面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台儿庄战役的目的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台儿庄战役的目的

  台儿庄是徐州的门户,它位于徐州东北30公里的大运河北岸,临城至赵墩的铁路支线上,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扼守运河的咽喉,是日军夹击徐州的首争之地。台儿庄战役的目的就是为了阻止日军进攻徐州。虽然台儿庄战役胜利了,但徐州会战还是输了。

  台儿庄战役战役背景

  全局背景

  日本侵略军1937年12月13日和27日相继占领南京、济南后,决定以南京、济南为基地,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

  按原定作战方案,徐州以北保卫战,由第5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3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指挥,岂知驻扎山东的韩复榘,大敌当前,还为保存实力打小算盘。1937年12月23日,日军一部攻陷归仁镇后,韩复榘未战而走,造成了严重后果。27日,济南失守,日军由博山、莱芜进攻泰安。1938年1月1日,泰安落入日军北方军第2军矶谷廉介之手。韩复榘连连丧池失地,致北段津浦路正面大门洞开,使日军得以沿线长驱直入,给徐州会战投下阴影。李宗仁屡屡严电韩复榘夺回泰安,并以此为根据地阻截南下之敌。韩复榘对李宗仁的命令置若罔闻,一错再错。为此,韩遭到蒋介石枪毙的处置,由孙桐萱代任其职。韩复榘的不战自退,非但使中国军队失去了黄河天险,更将济南、泰安等地拱手让敌,其后果之恶劣,实难形容。他也因此成为在抗战中第一个被处决高级将领。

  地理背景

  台儿庄地处苏鲁交界,位于枣庄南部,地处徐州东北30公里的大运河北岸,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区驻地)至赵墩的铁路支线上,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西面毗邻南四湖,为山东南大门、徐州之门户,乃是南下徐州的最后一道屏障,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横贯全境,自古是南北漕运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是日军夹击徐州的首争之地。[5]

  台儿庄战役战役前奏

  池淮阻击战

  从1937年12月中旬起,南路日军华中方面军指挥第13师团从镇江、南京、芜湖渡江,沿津浦路北上,1938年1月下旬,日军第13师团主力攻占滁县、来安、明光、他河、藕塘,抵达池河东岸。日军第13师团另一部攻占扬州后,即进击邵伯、天长一线。日军第9师团一部攻占裕溪口后,循淮南铁路北进至巢县、全椒一线。

  中国第5战区的作战部署是:以李品仙之第11集团军和于学忠之第51军,利用淮河、淝河、侩河等地形障碍,阻止沿津浦路北进的日军。当正面北进日军向明光、池河镇一带进攻时,即为刘士毅所部第31军堵截。待日军从南京增调援军及重武器继续来犯,其主力被吸引到明光一带时,李品仙急令第31军让开津浦路正面,撤至铁路西侧山区伺机出击;同时,又以于学忠之第51军增援,由砀山南调至淮河沿岸,阻敌越河北进。至2月初,定远、临淮关、蚌埠等地相继失守。

  2月8日,日军向小蚌埠第51军阵地进攻,被中国守军歼灭 500 余人。2月9日,日军强渡淮河。中国守军未能阻止敌军渡河。中国第5战区急调第27集团军之第59军及第21集团军第7军增援。2月10日,中国军队于学忠之第51军所属第114师在王庄阵地同日军展开激烈争夺,几经血战阵地失守,中国军队伤亡2000余人。 2月13日,张自忠率第59军抵达淮河流域,在瓦疃集、姚集、固镇、蒙城一线,接替第51军战斗。于此同时,廖磊率第 21 集团军到达合肥、舒城、八斗岭、下塘集之线。中国军队以第51、59 军在淮河北岸节节抵抗;以韦云淞之第48军固守炉桥、洛河一线;刘士毅之第31军和周祖晃之第7军对日军侧背进行袭击。2月11日,第31军围攻上窑,守军冲人圩内与敌肉搏,敌300余人向考城逃窜,日军被歼100余人。

  1938年2月16日,周祖晃之第7军由张桥镇、老人仓一线向池河、定远日军展开侧击,并一度攻人桑家涧,日军不得不抽调淮河地区主力6000余人增援考城、上窑、他河、定远。

  当日军回援淮南之时,张自忠之第59军乘机向火神庙、新桥日军反攻,敌退向曹老集。第59军分向苏集、湖口子、曹老集、王庄之线推进,将日军驱逐至淝河南岸,并朝淮河北岸推进。日军腹背受敌,无力再向北进攻,乃全部退回淮河南岸,沿邵伯、天长、盱眙、临淮关、蚌埠、怀远、三十里铺之线与淮河北岸中国军队形成隔河对峙的局面。[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淮河流域的阻击战中也起了配合作用。在南京沦陷前不久,中共驻南京代表团就派李世农到安徽,组建中共皖中工委,动员和组织皖中各县人民抗战。1938年春,中共无为领导的游击武装就开始在淮南铁路两侧进行游击活动。1938年初,中共中央从延安将张如屏、曹云露等派回寿县,成立中央安徽工作委员会,开展抗日游击活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积极配合淮河沿岸李宗仁的部队,阻击日军北犯。张云逸所率新四军一部曾遵照中央军委指示,进入蚌埠、徐州、合肥三点之间作战。周恩来曾指示新四军配合李品仙集团军,牵制由南京渡江北上的日军。新四军积极配合淮河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开展游击战争,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这次淮河血战,虽然没有把北犯日军全部歼灭,却使日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将日军迟滞于淮河一线,粉碎了日军预定的“南北夹击”的战略,迫使日军改取“南守北攻”战略,从北面取道山东,进攻滕县、峄县,造成孤军深入的局面,从而为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歼灭日军造成了良好的战机。李宗仁在指挥徐州以南阻击北进之敌的同时,又积极阻截华北日军南下。

  济宁、汶上攻击战

  为确保徐州地区的安全,1938年2月6日李宗仁命孙桐萱部(原韩复榘的第3集团军),向运河以东推进,袭击济宁、汶上的日军据点,以牵制敌人主力;命令邓锡侯(后由孙震代理)第22集团军主力向邹县,一部迂回曲阜、邹县间攻击日军,另一部控制在临城、韩庄之间;命令庞炳勋第三军团于临沂附近在地方部队配合下,夺取蒙阴、泗水,然后向泰安、大汶口间及南驿、曲阜间威胁日军,并对日照、莒县、沂水北方要点派一部兵力与海军陆战队共同防守。孙桐萱部第22师于1938年2月12日晚由大长沟渡运河,14日晚有一小部攀登入济宁城,双方短兵相接,血战数日,终因敌我双方力量悬殊,入城部队伤亡极大,17日晚撤至运河西岸。

  与此同时,第12军81师也直取汶上,于12日晚由开河镇渡运河,一部由城西北攻入汶上城内,与日军进行激烈巷战,终因人少势弱,损失严重,13日奉李宗仁之命撤向运河西岸。

  1938年2月17日,日军第二军指示第10师团击退汶上、济宁附近中国军队于运河以西;第五师团以一个支队向沂水方向前进,配合第十师团作战。第十师团组成长濑支队,于17日开始对济宁方面中国军队反击,19日,日军攻陷安居镇,22日突破曹福林第55军阵地。25日,日军突破杏花村阵地,26 日越过运河占领嘉祥。守军被迫撤至相里集、羊山集、巨野一线。但李宗仁在这一线布置大量兵力,不断侧击北段南下之敌,使敌军在这一带徘徊不能南进,暂时稳定了战局。第五师团组成片野支队,于23日占领潍县,接着该支队编入坂本支队继续南进,并于3月5日占领汤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