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常识>战史>近现代历史战争>

凡尔登战役的结果

蓝俊分享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它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结果和意义呢?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凡尔登战役的结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凡尔登战役历史背景

  1914年德国没有能取得迅速胜利,欧洲战场在西线形成胶着状态的战壕战,交战双方谁都不能前进一步。

  1915年,德国的几次努力进攻都没有能够奏效。德国冯·法金汉认为如果对法国加强打击,迫使法军投入所有兵力,会使法国因消耗而亡。他选择了位于默兹高地上的凡尔登要塞作为主要进攻点,凡尔登是法国东北部的一座小城市,是德国通往巴黎的主要交通要道,有“巴黎钥匙”之称。可以使法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1916年发生于此的著名的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德意志帝国也从此逐步走向最后失败。

  凡尔登战役战役企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和法军于1916年2~12月在法国凡尔登筑垒地域进行的战役。

  战役企图和兵力部署1916年初,德军统帅部计划在东线进行防御,集中兵力对西线法军的凡尔登突出部实施突击,以牵制和消耗法军主力,迫使法国投降。受领进攻任务的部队是德国皇太子威廉指挥的第5集团军(辖7个军共17个师,1204门火炮,其中重型火炮683门,168架飞机;后增至50个师,约占西线德军总兵力的1/2)。

  凡尔登是法国东北边境的战略据点、巴黎的东部门户,是法军整个战线的支撑点,法军统帅部也非常重视保卫这个战略要地。凡尔登筑垒地域正面宽达112公里,由法军第三集团军(由埃尔指挥,拥有11个师,632门火炮)防守。筑垒地域由四道防御阵地组成,全纵深15—18公里。其中三道是野战防御阵地。第四道防御阵地由凡尔登要塞的永备工事和两个堡垒地带构成。

  1916年2月,德国皇太子亲率21万德军,向凡尔登发动了疯狂进攻。凡尔登的保卫力量比较虚弱,但由于气候条件不佳,德国的进攻推迟了,为法国调集援兵提供了时间,法国调集了两个师进入这个地区。

  凡尔登战役战争结果

  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参战兵力众多、伤亡惨重。法军损失54.3万人,德军损失43.3万人,故此役有“绞肉机”之称。合组织防御的经验,成为大战后各国修建要塞工事的依据。这次决定性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德意志帝国从此逐步走向最后失败。

  虽然法军损失更为严重,但没有达到德军预想的2:1水平。凡尔登虽然使法国到了濒临崩溃的地步,但还没有崩溃,贝当由于坚持战场上的部队必须定期轮换,致使70%的法军都参与了这场战役,而德军只有20%参与了。残酷的战斗造成了心理上的影响,几乎导致法军叛变,由于答应士兵今后再也不参加向德军进攻的严酷的战斗,才使叛变没有真正发生。以后法军士兵拒绝进行进攻性的战斗,只是守在战壕中进行保卫战。其中在凡尔登要塞争夺战,法军一直在要塞碉堡以机枪、迫击炮、强力弹弓(发射手榴弹)对抗来袭的德军。

  战役结束后德皇威廉二世撤销法金汉的总参谋长职务,改任兴登堡为总参谋长,鲁登道夫为其副手。

  凡尔登战役战略意义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德国企图一举击败法国的战略目标再次遭受挫折,损失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又无法及时弥补。它标志着德国军事进攻的能力已从顶峰跌落,战争主动权逐渐转到协约国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