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典故>

望梅止渴的历史典故大全

邱惠分享

  望梅止渴的典故源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望梅止渴的历史典故,希望你喜欢。

  望梅止渴的历史典故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攻打张绣,行军路过一片荒凉的干旱地区,将士们又累又渴,一点也打不起精神来。曹操想,在这无水之地不能久留,如果千军万马不很快离开干旱地区,就是不打仗也得渴死在这里。可将士们已经渴得一点力气也没有了,更不要说快走了。有什么法子使将士们快点离开这片干旱的土地呢?曹操灵机一动,发出命令说:“前面有一片梅森,梅树结满了梅子,梅子又酸又甜,到那里就能解渴了。”消息一传开,将士们都加快了步伐,都想赶快到达前边那片梅林。而且一想到梅子他们嘴里就流出口水,顿时不觉得渴了。很快大家就走出干旱地,到了目的地。大家虽然没见到梅林,没吃到梅子,但离开了干旱地,摆脱了危险,有水喝了,就不感到疲劳了。

  这个故事引出“望梅止渴”这一成语。它用来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望梅止渴的主人公

  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曹操。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望梅止渴”之事表现出曹操的聪明才智,他能在大军断绝水源、士卒渴难忍的危急情况下,提及甘酸的梅子,不仅使士卒引起条件反射、暂解干渴之苦,而且也鼓舞了士气,“得及前源”。后以“望梅止渴”比喻虚偿所愿。从本文中可看出,曹操是一个机智聪明,善于思考,懂得变通的人。

  “望梅止渴”讲了一个典型的心理暗示作用:古代魏国曹操的部队在行军路上,由于天气炎热,士兵都口干舌燥,曹操见此情景,大声对士兵说:“前面有梅林”。士兵一听精神大振,并且立刻口生唾液。这是曹操巧妙地运用了“望梅止渴”的暗示,来鼓舞士气。

  望梅止渴的近义词

  望梅止渴的近义词是画饼充饥。

  “画饼充饥”指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特别是用来欺骗别人。

  “望梅止渴”和“画饼充饥”都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常可通用。但“望梅止渴”表示空等、空想、没有实际行动;而“画饼充饥”往往有聊以替代的画饼的行为。

  望梅止渴文言文资料

  望梅止渴文言文

  魏武(1)行役(2),失汲道(3),三军皆渴,乃(4)令曰:" 前有大梅林,饶(5)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6)闻之,口皆出水(7),乘此得及前源。

  望梅止渴注释

  1.魏武:曹操,他的儿子曹丕代汉建立魏国后,追尊他为魏武帝。

  2.行役:带有任务而跋涉路途,这里指代部队行军。

  3.失汲道:找不到取水的途径。

  4.皆:全,都

  5.乃:于是,就。

  6.饶:多,丰富。

  7.士卒:士兵,古代的卒代表现在的兵。

  8.出水:流出涎水,流出唾液。

  望梅止渴译文

  曹操带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于是曹操叫手下传话给士兵们说:“ 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来解渴。”士兵们听后,(由于条件反射)嘴里都流口水(一时也就不渴了)。他们凭借着这个(暂时的不口渴或想吃梅子的愿望),得以到达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望梅止渴的历史典故大全相关文章:

1.历史典故:望梅止渴的曹操

2.望梅止渴典故

3.典故望梅止渴

4.望梅止渴成语典故

5.三国演义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