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典故>

中药典故柏子仁的由来介绍

邱惠分享

  柏子仁性平味甘。具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的功效。治惊悸、失眠、遗精、盗汗、便秘等症。《日华子本草》载“治风,润皮肤。”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中药典故柏子仁的由来介绍,希望你喜欢。

  中药典故柏子仁的由来

  相传在汉武帝时,终南山有一条便道,为往来客商马帮的必经之路。有一年,目击者说怪物发披及腰,浑身黑毛,一见生人即跳窜逃匿,其跳坑跨涧、攀树越岭灵如猿猴。于是人心慌慌,商贾们非结伙成群不敢过终南山。消息传入县宰耳中,县宰疑是强人翦径而耍的花招,就令猎户围剿怪物。猎户围获后发现怪物竟是一位中年毛女,即押解县衙。据毛女说,她原是秦王的宫女,秦王被灭时逃入终南山,饥寒交迫,无以充饥。适逢一白发老翁,教她饥食柏子仁、渴嚼柏汁。初时只觉苦涩难咽,日久则满口香甜,舌上生津,以至不饥不渴,身轻体健,夏无炎暑,冬无寒意。时逾200多岁却不复见老。毛女食柏子仁长寿的消息一出,世人争相食用。

  柏子仁,又名柏实、柏仁,侧柏子的种仁。药用始载于我国汉朝的《神农本草经》并被列为上品。并称:“主惊悸、安五脏、益气、除湿痹。久服令人润泽、美色、耳目聪明,不饥不老、累身延年”之功。中医认为柏子仁性味甘,平,具有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敛汗生津之功效。临床主治惊悸,失眠,健忘,遗精,盗汗,便秘等症。现代医学证明,柏子仁中含有大量植物指肪和少量挥发油,对阴虚津亏,老年性便秘,劳损低热等虚损性疾病大有裨益。

  代表性方剂如柏子养心丸,其功能以强心补血,益气安神为主,主治心脏衰弱,精神恍惚,失眠健忘,夜多怪梦等症。其二如五仁润肠丸,其功能以润肠导便为主,临床主治血虚便秘,腹胀食少,消化不良等症。

  柏子仁中药属性

  入药部位

  为柏科植物侧柏的种仁。冬初种子成熟时收采,晒干。压碎种皮,簸净,阴干

  性味归经

  【性味】 甘,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别录》:"无毒。"

  ③《药性论》:"味辛甘。"

  ④《本草正》:"味甘平,性微凉。"

  【归经】 入心、肝、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肾三经。"

  ②《本草经疏》:"入足厥阴、少阴,亦入手少阴经。"

  ③《本草新编》:"入心、肝、肾、膀胱四经。"

  用法用量

  煎服6-15克

  禁/宜人群

  便溏及痰多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牡蛎、桂,瓜子为使。恶菊花、羊蹄、诸石及面。"

  ②《本草经疏》:"柏子仁体性多油,肠滑作泻者勿服,膈间多痰者勿服,阳道数举、肾家有热、暑湿什泻,法咸忌之。"

  ③《得配本草》:"痰多,肺气上浮,大便滑泄,胃虚欲吐,四者禁用。"

  炮制方法

  柏子仁:拣净杂质,除去残留的外壳和种皮。

  柏子霜:取拣净的柏子仁,碾碎,用吸油纸包裹,加热微炕,压榨去油,研细

  地理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湿润肥沃地,石灰岩石地也有生长。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南部,经华北向南过广东、广西北部,西至陕西、甘肃、西南至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柏子仁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20m,胸径可达1m。树皮薄,浅灰褐色,纵裂成条片。小枝扁平,直展,排成一平面。叶鳞形,交互对生,长1-3mm,先端微钝,位于小枝上下两面之叶露出部分倒卵状菱形或斜方形,两侧的叶折覆着上下之叶的基部两侧,呈龙骨状。叶背中部均有腺槽。雌雄同株;球花单生于短枝顶端;雄球花黄色,卵圆形,长约2mm。球果当年成熟,卵圆形,长1.5-2cm,熟前肉质,蓝绿色,被白粉;熟后木质,张开,红褐色;种鳞4对,扁平,背部近先端有反曲的尖头,中部种鳞各有种子1-2颗。种子卵圆形或长卵形,长4-6mm,灰褐色或紫褐色,无翅或有棱脊,种脐大而明显。花期3-4月,球果9-11月成熟。

中药典故柏子仁的由来相关文章:

1.关于阿胶的典故十则

2.李时珍的经典药方介绍

3.关于阿胶的典故

4.车前子的典故

5.悬壶济世的典故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