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典故>

以逸待劳典故_以逸待劳是什么意思

蓝俊分享

  以逸待劳,多指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让敌人来攻,然后乘其疲劳,战而胜之。那么以逸待劳的典故是什么呢?接下来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以逸待劳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以逸待劳典故

  西汉末年,陇甘军阀隗嚣脱离刘秀,去投靠在四川称帝的公孙述。刘秀大怒,派兵去攻打隗器,结果反被隗器打败。

  刘秀再派征西大冯异,前去占领枸邑。隗器得到消息,命令部将行巡立刻去枸邑抢占有利地形。冯异的部将们知道后,都劝冯异不要和行巡大军作战。冯异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必须抢占枸邑‘已逸待劳’。”冯异命令部队急行军,抢在行巡之前,占领了枸邑。冯异严密封锁消息,紧闭城门,偃旗息鼓,让将士们休整。行巡的部队急匆匆地刚赶到城下,城楼上突然鼓声大作,亮出了冯异的帅旗。行巡的军队毫无防备,吓得四下逃窜。冯异大开城门,领兵冲出城来,大败敌军。

  让自己的军队养精蓄锐,以等候从远方赶来的敌军,以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称为“以逸待劳”。

  以逸待劳解析

  [释义] 逸:安闲;劳:疲劳。用安闲之己待疲劳之敌。指自己养精蓄锐;等敌人疲劳后;待机痛击疲劳之敌。

  [语出] 《后汉书·冯异传》:“夫攻者不足;守者有余;今先据城;以逸待劳;非所以争也。”

  [正音] 逸;不能读作“tuì”。

  [辨形] 待;不能写作“侍”。

  [近义] 养精蓄锐

  [反义] 疲于奔命

  [用法] 多含褒义。多用在书面语里。用于军事;有时也可用于体育比赛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

  [结构] 偏正式。

  以逸待劳造句

  1、打仗,如能有效地运用“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等军事策略,就可以克敌制胜。

  2、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采取以逸待劳、避实就虚的战术。

  3、我军应充分休息,然后以逸待劳,歼灭来犯之敌。

  4、不过,让总统这样以逸待劳,坐等选举大战,那会更加危险。

  5、这一场比赛的胜队将获得决赛权,和以逸待劳的我队争夺冠军。

  6、以逸待劳,以主制客,此乃百战百胜之势。

  7、一张一弛的近义词是以逸待劳、休养生息。

  8、面对远来疲惫的对手,我队则是以逸待劳,从容应战。

  9、此法优点:以逸待劳,守株待兔,有成就感。

  10、此计让敌军忙于奔波,好让我军以逸待劳,将他们一举歼灭。

  11、我现在可以以逸待劳,测试通过而我几乎没做任何事情。

  12、稳坐网中的蜘蛛,以逸待劳地等候猎物上门。

  13、敌军经过长途跋涉,力量已削减大半,反观我军以逸待劳,必可一战而胜。

  14、而如果周日在主场对阵国王的话,那么马刺就能以逸待劳,等待小牛的造访。

  15、他采用以逸待劳的方法,等待最佳时机来临才采取行动。

  16、以逸待劳则战士力倍,以主御客则我得其便,坚壁清野则冠无所得,自然二贼深入则有颠踬之虑浅入必无寇获之益。

  17、紧接着二三番进攻,城头的姜镶依法炮制,以逸待劳,不费一兵一卒,便将清军阻于城下。

  18、要不然岂不成了过河卒子,白白送命,不如以逸待劳,黄雀在后,出现在两败俱伤之时

  19、以逸待劳则战士力倍,以主御客则我得其便,坚壁清野则寇无所得;自然贼深入则有颠踬之虑,浅入必无虏获之益。

  20、主公,我以为,我们可以分兵把守在冀州得边境上,以逸待劳!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21、避实击虚、以逸待劳、联宋灭金,且隐含的策略为假道灭虢,南宋亡也。

  22、它讲求的是以逸待劳,以静制动,避实击虚,后发先至。

  23、风云盟子弟武功本来未必高过这些士兵许多,但是天时地利人和无一不全,以逸待劳,出奇制胜,当真如滚汤沃雪,猛虎扑羊,突厥士卒未及全力抵御,已经死于刀枪之下。

  24、塔察儿一面奏闻,一面再发兵北追,驰至长城以北,忽遇着一支大军,把他截住,以逸待劳,竟将塔察儿军,杀死了一大半,剩得几个残败兵卒,逃回陕西。

  25、那里既是盗薮,必有巡船往来,一见我们这只大船停在那里,他必定以为是宗好买卖,我不去寻他,他必来寻我,我们便可以逸待劳,将他一网打尽。

  26、所以我军当避其锋势,不与其决战,大军驻扎在前沿,利用深沟壁垒固守不出,不停派出小股部队骚扰,只待敌军粮草耗尽,疲于奔命之时,我们以逸待劳,自然不战而胜!

  27、从以上部署看,曹操所采取的战略方针,不是分兵把守黄河南岸,而是集中兵力,扼守要隘,重点设防,以逸待劳,后发制人。

  28、第一次北伐的高梁河之战,宋军以疲惫之师伐辽,屯兵以坚城之下,又不作打援的准备,结果被辽国骑兵以逸待劳予以击败。

猜你喜欢:

1.以逸待劳的历史典故介绍

2.以逸待劳的典故是什么

3.以逸待劳典故

4.以逸待劳的典故

5.以逸待劳成语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