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典故>

察言观色的历史典故

子文分享

  “察言观色”指留意观察别人的话语和神情,多指揣摩别人的心意。“察言观色”这个词语背后有哪些故事?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察言观色的历史典故,希望能帮到你。

  察言观色的典故

  《论语·颜渊》记载:

  一次,孔子的学生子张问老师士怎样才可叫做通达。孔子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反问子张所说的“通达”是什么意思。子张回答说:“在邦必闻,在家必闻。”意思是:“在朝廷里必定有名声,在家里也有名声。”孔子道:“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意思是:“这仅仅是有名声,但并不是通达。真正的通达是:品质正直、懂得礼义,善于观察别人说话的脸色;常常考虑如何谦恭待人。象这样的人,在朝廷里必定通达,在家里也必定通达。”

  现在,人们一般将这个成语用成“察颜观色”,与“察言观包”意思相同。

  察言观色成语资料

  “察言观色”,观察别人说什么话时脸上流露出什么气色,以决定自己该怎么行动。这是孔子教他的弟子如何做到“通达”的故事,见《论语·颜渊》篇。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观察别人的言语脸色揣度对方的心思。

  反义词:目中无人

  近义词:察颜观色、鉴貌辨色

  灯谜:选购水彩

  察言观色成语示例

  1.我没有察言观色的能力。

  2.行政人员必须具备较高察言观色的能力。


  看了“察言观色的历史典故”的人还看了:

1.最出名的历史典故

2.中国历史典故故事

3.历史典故背水一战

4.常用历史典故故事

5.历史典故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