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的来历是怎么样的
寒食节是中国农历清明节前、中、后这三天。关于寒食节的来历有不同说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寒食节的来历,希望大家喜欢!
寒食节的来历是什么
远古时期
寒食节的源头,应为远古时期人类的火崇拜。古人的生活离不开火,但是,火又往往给人类造成极大的灾害,于是古人便认为火有神灵,要祀火。各家所祀之火,每年又要止熄一次。然后再重新燃起新火,称为改火。改火时,要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称为人牺。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
春秋时代
禁火节,后来又转化为寒食节,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后,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藏山里。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于是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魏晋时期
汉时,山西民间要禁火一个月表示纪念。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曾下令取消这个习俗。《阴罚令》中有这样的话,“闻太原、上党、雁门冬至后百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子推”,“令到人不得寒食。犯者,家长半岁刑,主吏百日刑,令长夺一月俸”。三国归晋以后,由于与春秋时晋国的“晋”同音同字,因而对晋地掌故特别垂青,纪念介子推的禁火寒食习俗又恢复起来。不过时间缩短为三天。同时,把寒食节纪念介子推的说法推而广之,扩展到了全国各地,于是寒食节成了全国性的节日,寒食节禁火寒食成了汉民族的共同风俗习惯。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关于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古代传说源于对春秋时代晋国忠臣介子推的纪念。晋国君主晋献公宠爱妃子骊姬,于是杀掉太子申生,打算改传位于骊姬之子奚齐。太子弟重耳为逃避灾祸,只好逃命他国,途中贫病交加,险些冻饿而死。随行的介子推偷偷割下自己大腿上一片肉,制成羹汤献给重耳,才使其得以保全生命,度过难关。后来,重耳归国,当上晋国国君,即为晋文公+然而,在封赏随从流亡的功臣时,晋文公却惟独忘掉了介子推。当晋文公得知介子推携其老母躲进绵山,过起隐居生活时,便多次派人召请其上朝受封,介子推却直意不出。这时,有人献计放火烧山,认为介于推是个孝子,他一定会保护老母,下山避火。不料,大火过后,人们发现介子推竟然与老母一起,抱着大树被烧死。晋文公极为愧疚痛悔,大哭之后,遂下令将介子推厚葬又将其遇难之日定为寒食节,全国严禁举火,无论何人——律不准吃热的食物,以示对介子推的悼念之意。
关于寒食节的对联大全
传春秋时,介子推随晋文公流亡在外,曾割大腿之肉熬汤为文公解饥。文公复国后,搞赏功臣时偏偏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一道归隐绵山。文公知道后,焚山以求之。介子推坚不肯出,抱木而死。文公葬其尸于绵山,并下令在介子推烧死之日禁烟火,吃冷食。寒食节期间,人们用面粉和枣泥做饼,捏成燕子状,称“子推燕”,用柳条串起挂于门。此外还有用粳米和大麦等煮粥而食等习俗。唐代韩翊有《寒食》诗云: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料。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所说“传蜡烛,即当时的”寒食赐火“、”请新火“习俗。魏武帝曹操考虑到吃冷食对北方人身体无益,遂下令废除禁火。又因寒食节与清明节相邻,后将两节合并,逐渐形成了于此节祭祖扫墓的民间习俗。
”寒食节“的常见对联有:
雨灭龙蛇火 春生鸿雁天
晓林花落雨;寒俗鸟啼风。
寒食雨传百五日,
花信风来廿四春。
杏酪偷羹何处梦,
石泉槐火为谁新。
若按寒食节在清明的前两天,音韵训话学家黄侃教授就生于清光绪十二年二月二十九寒食日(1886.4.3),当年4月5日清明。汪东撰贺联赠云:
此地宜有词仙,山鸟山花皆上客。
何人重赋清泉,一丘一壑也风流。
清光绪三十一年二月二十九(1905.4.3)为寒食日,4月5日是清明。近代民主革命家邹容在帝国主义的迫害下,死于上海租界狱中,年仅20岁。章太炎撰挽联云:
群盗鼠窃狗偷,死者不瞑目;
此地龙蟠虎踞,古人之虚言。
若按寒食节在清明的前一天,毛泽东的胞弟、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民就生在清光绪二十二年二月二十一寒食日(1896.4.3),当年4月4日清明。有题赠对联云:
千畴染绿思泽雨;
万树飞红欣悦民。
小说家、电影剧作家孙谦,原名孙怀谦。他生于民国九年二月十六寒食日(1920.4.4),当年清明为4月5日。有题赠对联云:
嘘寒问暖,怀抱春秋佳日驻;
食古化今,谦恭风雨故人来。
猜你喜欢:
上一篇:寒食节有哪些风俗习惯
下一篇:寒食节的优秀对联大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