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传统节日>

满族节日风俗

蓝俊分享

  满族,旧称满洲族,中国少数民族。满族历史悠久,满族历史据推测最早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肃慎新开流文化和茶啊冲文化时期。那么其节日的风俗你了解多少呢?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满族节日风俗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满族节日风俗:添仓节

  每年正月二十五,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棍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

  满族节日风俗:春龙节

  满族人非常崇拜龙,随着八旗的旗子中的图案是龙,在满族人的生活中,各种变形的龙的图案应用十分普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距今6500年至5000年的红山文化龙的形象地出现,考古学家在5000多年前辽河流域的历史源头上,找到了这一地区文明时代的考古依据。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龙的形象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这件龙形玉雕形体酷似甲骨文中象形的“龙”字,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定形的龙。自三星他拉发现后,考古工作者又先后在辽宁和内蒙古等地的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十几件玉雕龙。同时还在辽河流域比红山文化时代更早的赵宝沟文化和查海文化中,相继发现了刻画龙和摆塑龙的实料。此外,辽河流域考古发现和早期龙还有浮雕形、木雕形、彩陶形、泥塑形和彩绘形,发现数量总数为21件。(丁铭:红山文化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提供实物依据,2007年10月9日《参考消息》)在满族生息之地发现这样多的考古资料,说明满族人以“龙”为自己旗帜是有其历史文化渊源的。但是,古代满族人所用的龙的形象与中原地区有区别,无论在北京出土的金陵文物,还是辽宁清远祖的永陵,其龙的形象均是坐龙,身形似狗,而不是蛇。自皇太极称帝之后,其所用龙的形象才与中原相似。

  满族节日风俗:走百病

  满族妇女的节日。一般在正月二十日。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远洲,或走沙滚冰,或嬉戏欢闹,叫做“走百病”。

  满族节日风俗:上元节

  即正月十五日,俗称“元宵节”。同汉族一样,满族也有元宵挂彩灯和吃元宵的习俗。

  满族节日风俗:二月二

  俗称“龙抬头日”。当日晨,满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弯曲如龙,故称“引龙”。然后在院中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全家人还要吃“龙须面”和“龙鳞饼”。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

  满族节日风俗:颁金节

  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形成。1989年10月,在丹东“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各地满族同胞在农历十月十三日满族命名日自发地举行纪念活动,以示纪念满族的诞生。但活动时使用的名称不尽相同,或称“命名日”, 或称“诞生日”,或称“纪念日”等。

  满族节日风俗:开山节

  满族人民在每年秋季中秋以后,或农历9月中旬(具体时间不定)为采集草药获得丰收而进行的祝福活动。在过去东北满族村落中每年开山节都要面对长白山,进行祝福祷告,感谢山神给予采药人的丰富恩赐,再这一时期采到的人参则要供奉在自家的神龛中。

  满族节日风俗:腊八

  满族人家腊月初八要泡“腊八醋”和煮“腊八肉”。除全家人吃外还要分送亲友。

  满族节日风俗:虫王节

  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一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中元节:满族以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也视为超度亡灵的“鬼节”。届时,各处寺院设立道场,燃灯念经,要举行各种超度仪式。院内西侧向东摆一架木屏风,屏风上挂有鸡冠花、毛豆枝、鲜藕等,为供月兔之用。屏风前摆一张八仙桌,桌上供一大月饼。祭时,焚香磕头,妇女先拜,男人后拜。

  满族节日风俗:挂旗过年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每个旗的人都分别在门上挂上自己的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满族节日风俗:吃肉节

  古代满族人没有历法,自古与中原王朝一致,因此许多节日与中原一样,但由于地域差异和文化差异又形成自己的特色。二月一日是汉族的中和节,食用江米面作的太阳鸡糕,糕上印金鸡圆光,用以祀日。在历史上,满族人把二月初一叫吃肉节,对老北京的满族人来说,是一个极盛大的节日。《那桐日记》中记载: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二月初一日,某刻进内,坤宁宫吃肉,辰初礼成,西苑门论班,外务部值日。”金易、沈义羚所著《宫女谈往录》中也有对吃肉节的记载。这一天主角是皇后,她要率各王府的福晋去祭堂子,负责在坤宁宫中主持向灶王祭礼献牲的仪式。与汉族不同的是,满族人来自东北白山黑水地区,那里的春季物候到农历二月才出现,所以把二月初一的中和节作为春天的开端,俗称“吃肉节”。另外汉族人是“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而满族人不但女人可以参加家里腊月二十三的祭灶活动,在吃肉节的祭礼担当中馈,所谓“家有万事,主持一人”,所以无论是在皇宫中的皇后还是家庭主妇,均认为这是她们的天职。

  皇宫献牲活动在坤宁宫举行,庄严的皇宫这天要在这里设屠宰场。宫内把一个长方形的大木案子摆在正殿的西侧,上面包着铁皮。案子后有两个深坑,坑里置半人高灶台两个,上面安放两个大铁锅,里面可装整只肥猪。案子两旁有两个大木案子专供给猪刮毛、割肉时用。生猪宰杀后除猪头上留着一小撮猪毛被红绳系好之外,其余全部退光,下锅煮好,然后由司俎官引着,由杂役抬到神杆前的灶台上。这个仪式在进关前的沈阳皇宫中更加重视,一般八旗兵丁也非常重视。

  传说皇宫中煮猪的汤最早是盛京(沈阳)带过来的,表示关内关外一脉相承。祭祀后的无盐白肉分赐给大家,切成薄片后再蘸佐料吃,这是保持狩猎民族的古规,叫作有福同享。八旗兵丁平日一般是以佐领(牛录)为单位开展活动,在吃肉节满族一般人家这一天也要举行家族团聚活动,到族长(穆昆达)家团聚。先祭天,再祭祖先,然后论辈份领取赏赐的白肉,饮酒祝贺,庆贺新春的到来。这一天又称太阳生日,各家把过节已破旧的挂笺、对联等拿下来,面向太阳烧掉,以边烧一边说:“烧什么得什么。”虽然叫“太阳钱粮”,不是的满族人认为老爷儿(太阳)会把自己送给太阳的“钱粮”加倍还给自己的。吃不完的肉,可以各自拿回家去。

猜你喜欢:

1.满族人怎么过春节 满族春节的习俗

2.满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3.满族传统节日

4.满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满族的传统节日和婚俗习惯

5.满族元宵节的习俗有什么

    上一篇:回族节日风俗

    下一篇:蒙古族节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