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姓的姓氏来源和迁徙分布
卫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那么卫姓到底是怎么来的,又是分布在哪里的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卫姓的姓氏来源和迁徙分布,希望大家喜欢!
卫姓姓氏来源
卫(Wèi 衞)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来源于周文王的第九子康叔之后,以周国封地国名为氏。上古周文王的第九子康叔被封于卫(今河南省淇县),接管旧殷都朝歌七族的遗民,建立了卫国。到春秋战国时,卫国被秦国兼并。卫国公族子孙就以故国名为姓,世代相传姓卫。据《辞源》记载:卫,古国名。周武王弟康叔封地。至懿公为狄所灭。戴公野处漕邑,文公又什居楚丘。秦始皇既统一。全国独置卫郡,为附庸。至二世元年废;卫,姓。周文王子康叔封于卫,子孙以国为氏。汉有丞相卫绾,见《无和姓篡》。
2、出自中国古代小数民族鲜卑族有卫姓。据《后燕录》载:昌黎(今河南省昌黎县)鲜卑为卫姓。历史上昌黎卫氏为鲜卑族的一支,入中后相传为卫氏。
得姓始祖:康叔。据《姓纂》的考证,卫姓的开山祖是康叔。上古周文王第九子叫康叔,被封于上古商代首都朝歌,商朝已为周朝代替,原商遗民,有七族归康叔管理,康叔于是建立卫国,即现在河南省淇县,就在卫地繁衍了40余代。后卫国迁至濮阳,至春秋战国末年,卫国才被强秦所灭,卫并入秦,卫国公族的后代,遂约定以国名为姓,子孙都姓卫,称为卫氏。故卫氏后人奉康叔为卫姓的得姓始祖。
卫姓迁徙分布
(缺)卫姓在大陆和台湾均未列入一百大姓。周文王第九个儿子,周武王的弟弟,被封在康地,称“康叔”,后来转封卫地,国都在殷商旧都朝歌。管理商朝的遗民。后来卫国又迁到今天的河南濮阳。卫国被秦所灭后,卫国贵族子孙便以国名“卫”为姓。因此,卫姓出于姬姓,起源于河南。发展和演变:卫姓不仅仅是康叔的后代,古代少数民族鲜卑族在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时候也有改姓“卫”的。卫姓从河南发祥 地向外发展,有一支逐步迁移到河东郡,发展成为望族,因此卫姓郡望河东。按,周文王第九个儿子,周武王的弟弟,被封在康地,称“康叔”,后来转封卫地,国都在殷商旧都朝歌。管理商朝的遗民。后来卫国又迁到今天的河南濮阳。卫国被秦所灭后,卫国贵族子孙便以国名“卫”为姓。因此,卫姓出于姬姓,起源于河南,望居河东郡(秦代初置。在今天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陈留郡(秦始皇置陈留县,汉代改置陈留郡。在今天河南省开封地区)。
卫姓历史名人
卫 青:字仲卿,另曰仲青。汉朝时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县)人。西汉时期著名武将,率骑兵抗击匈奴侵扰,他曾先后七征匈奴,屡建战功,威震沙漠,拜为大将军,封长平侯,是历史上出身最低,功劳最大,官位最高的代表人物。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骑兵南侵上谷郡、今河北怀来)。汉武帝派遣四路军马同时出击,卫青一路,率军万骑,直捣龙城(匈奴祭把祖先的地方),首战成功,深得武帝赏识。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匈奴集结大量兵力再次进犯汉朝上谷、渔阳,汉武帝派卫青率大军进攻久为匈奴盘踞的河南地(今黄河河套地区)。卫青等人引军北上,发动突袭,击败匈奴的白羊王和楼烦王,收复了秦时蒙恬所辟的河南地,在这里设置了朔方郡和九原郡,建筑了朔方城,又从关东移民10多万到此屯田戍边。从此解除了匈奴骑兵对长安的直接威胁,也建立起进行反击匈奴的前沿基地。
卫 宏:东汉时诗人,初从九江谢曼卿习《毛诗》,作《毛诗序》;后随大司空杜林受《古文尚书》,作《训旨》。曾集西汉杂事为《汉旧仪》四篇。
卫 瓘:西晋书法家。字伯玉(220-291),河东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曾任三国魏镇东将军,西晋时任司空、太保等职,惠帝时被贾后所杀。出身书法世家,父卫觊长于书法。卫瓘擅长隶书、章草,师承张芝书法传统,自称得张芝之筋,风格流便秀美。其章草笔画去掉波势,见出今草端倪。无墨迹传世,北宋《淳化阁帖》收有他的刻帖《顿首州民帖》。
卫 恒:西晋书法家。字巨山(?-291),河东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卫瓘之子。曾任黄门侍郎,惠帝时与其父卫瓘一道为贾后所杀。出身书法世家,祖父卫觊、父亲卫瓘均是书法名家,受家庭熏陶,自幼喜爱书法,能传其家法,擅长草书、章草、隶及散隶等书体。无墨迹传世,仅北宋《淳化阁帖》收有草书二行。著《四体书势》,论述草、章草、隶、散隶四种书体的演变,并保存了一些书法史料。
卫 铄:字茂漪,西晋书法家。河东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卫瓘之女。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世所共推,而他们究竟师承何人?却不大有人注意,更很少有人知道。说来令人不敢置信,王氏父子的老师,竟然是一位出自卫家的女子。这位不大为人所知的才女,叫做卫铄,后人尊称为卫夫人。是东晋望族之一卫瓘的女儿,卫瓘在当时不但武功彪炳,而且写得一手好草书。卫夫人家学渊博,她所写的隶书与正书,更冠绝一时。曾有“粹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婉然芳树,穆若清风”的时誉。《书断》一书,也特别推崇她的字说:“卫夫人隶书尤善规矩”。有这样好的老师,怪不得王氏父子的字会写得那样好了。
卫 玠:字叔宝(285-312),小字虎,西晋河东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卫瓘之孙。卫玠的死,至少有两种说法,都见于《世说新语》。一种是上面这则记载。说是卫玠刚渡江南来,见大将军王敦,因有谢鲲(幼舆)在坐,彻夜畅谈,结果累得一病不起。另一种说法是,卫玠南渡后到豫章,然后到下都(东晋都城建康),因为人长得极其漂亮,名气又大得吓人,所以“观者如堵墙”,大有狗仔队围攻的架式。由于不堪劳累,遂病而死。
卫 泾:字清叔(1159-1226),初号拙斋居士,晚号西园居士,南宋初江苏省昆山石浦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进士第一,为昆山历史上第一个状元。在朝廷为官,他曾向孝宗陈述不可苟安的政见。光宗初政,又请卧薪尝胆,毋忘故土。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被派往使金,归言金弱蒙强,“一弱国灭,一强敌生”,颇有政治家的远见,后南宋果为蒙元所灭。累官至中书舍人、资政殿大学士、参知政事。后因排挤,出知潭州。68岁病重辞仕,未几去世。理宗为辍朝一日,以示哀悼,特赠太师,追封秦国公,谥文节,又封吴郡开国公。
卫康叔:姓姬,名封。是周武王的同母弟。周公旦把武庚所统治的殷朝遗民,封给康叔。定居 在黄河和淇水之间的商朝故都朝歌这个地方。周公旦担心康叔年纪大小,不足以胜任,乃作《康浩》、《酒浩》、《梓材》以示告诫,所以到了他的封国,很快就能安抚其人民,人民也非常的欢悦。后周成王拔举康叔为周司寇,赏赐宝贵的祭器给卫国,以彰显他的美德。
卫大经:唐代蒲州解梁(山西省临晋县西南)人。因有学问而远近闻名,不媚俗,经常闭门而谢绝与他人来往。他生来天资聪慧而有很高悟性,通晓天文历象,对天宇间的玄奥也有很深的研究和探索。后来寿终正寝,葬于解梁郊外。唐开元年间发大水,姜师度奉皇帝之命开凿无咸河,用以灌溉盐田。他拆除了很多房舍,铲平了很多坟丘,解梁的百姓都很不满。等挖到卫先生墓前,在向地下挖土时,发现一块石头,刻字为铭,那是当年卫先生留下的话。他写道:“姜师度,更移向南三五步。”修河工得此石后,便把这一情形禀报姜师度。姜师度对此事十分惊奇,他感叹良久,对左右的僚属们说:“卫先生真是奇才啊!”就立即命令修河工们改变河道走向,离开卫先生的墓地几十步远。
卫富益:宋末元初崇德人,祖籍华亭(今上晦市松扛),南宋著名学者。卫富益少有异质,识见高远,读书不务章句。尝学于金履祥、许谦学《易》,深为业师所器重。祥兴二年(1279年),张世杰兵败崖山,陆秀夫负帝投海,南宋灭亡.富益闻讯,日夜悲泣,设坛以祭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词极哀惨,观者无不坠泪。从此决意不仕,隐居石人泾(今屠甸镇),创白社书院讲学。著有《四书考证》、《性理集义》、《易说》、《读史篡要》、《耕读怡情录》等书传世。卒后门有谥正节先生。
卫立煌:字俊如(1896年-1960年),安徽省合肥人,国民党爱国将领,上将军衔。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第九旅旅长。1943年冬,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于1945年1月收复畹町,同中国驻印军会师,打通了中印公路。1948年1月任东北“剿总”总司令,所部在东北人民解放军发动的辽沈战役中惨败,被软禁于南京。1949年初秘密去香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致电毛泽东祝贺。1955年3月回国,并发表“告台湾袍泽朋友书”。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民革第三、四届中央委员会常委等职。被毛泽东称誉为“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1960年1月病逝。
猜你喜欢:
3.朝歌是现在的哪里
上一篇:褚姓的姓氏来源和迁徙分布
下一篇:蒋姓的姓氏来源和迁徙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