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百家姓>

百家讲坛之百家姓艾姓

蓝俊分享

  艾姓,最早起源于夏朝少康帝中兴大臣汝艾,其后人以艾为姓;汝艾祖籍天水,故天水为艾姓发扬之郡。下面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百家讲坛之百家姓艾姓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百家讲坛之百家姓艾姓

  艾姓,最早起源于夏朝少康帝中兴大臣汝艾,其后人以艾为姓;汝艾祖籍天水,故天水为艾姓发扬之郡。艾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34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259位。

  历史上艾姓重要人物有:商朝艾侯;唐朝镇军辅国大艾朝,书法家艾居晦;宋朝画家艾宣,诗人艾可叔,元朝名医艾元英;明朝征西前艾万年,礼部侍郎艾常富;清朝刑部尚书艾元徵,武显艾肇昌;现代工程院院士艾兴,经济学家艾春荣。

  截至2009年,艾姓人口大约69万,为全国第184位姓氏,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052%;主要分布于湖北、江西、湖南、四川四省,大约集中了艾姓总人口的41.6%。

  百家姓艾姓历史发展

  主要源流

  汉族艾姓起源

  远古时期发明艾刀的氏族,以艾为氏 。

  辅佐夏朝少康帝中兴夏朝的大臣汝艾,因其功高,少康帝赐姓艾,汝艾为文字记载的艾姓得姓始祖 。

  商朝修水古艾国(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其子孙以国君姓为氏 。

  汤阴艾国最后一任侯爵的子孙以故国名“艾”为氏 。

  春秋时期宋国大司马孔父嘉的第6世孙季梁(孔子之叔),隐居于齐国艾陵(今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东南),更姓改名,以隐居地名艾为氏,以原姓孔为名,取名艾孔。后世以艾为姓 。

  春秋吴王僚之子庆忌于公元前515年避难于艾城(一说是吴国的艾邑—今江西省修水县,一说是卫国艾城,可能是今河南省汤阴县),其子孙中的一支以其避难地地名艾为氏 。

  少数民族艾姓起源

  北魏鲜卑族去斤氏于公元496年改为艾姓 。

  回鹘族爱里八都鲁于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率部归顺宋朝,并改爱姓为艾姓,取名艾忠孝[3] 。

  回族艾姓主要来自经名(即回族人名字)首音,如归附清朝的回族人艾布巴克,其后裔以艾为姓[4] 。

  满族爱新觉罗氏、西林觉罗氏、爱义氏、爱浑(瑷珲)氏有改为艾姓者[4] 。

  蒙古族艾姓源于蒙古族“艾日尹古特”姓氏的第一字。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彝族绞姓于1872-1873年期间改为爱姓,后演绎为艾姓。

  柯尔克孜族、锡伯族、白族、瑶族、土家族、苗族、侗族、布依族、仡佬族、哈尼族、拉祜族、佤族、傣族、布朗族、壮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亦有以艾为姓氏。

  外来民族艾姓起源

  留居中国的犹太人中有艾姓,如北宋中期(1050年前后)来华经商、后定居于国都汴梁(今开封市)等地的犹太人中有艾姓[5-6] 。

  元朝中后期至顺年间任裕州(今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达鲁花赤的中东波斯回族艾米那后世以艾为姓。

  迁徙分布

  艾姓的历史可追溯到先秦,族人最初分布在今山东泰安东南和江西修水一带。秦汉以后,有艾氏族人迁徙到今甘肃临洮、天水和河南平舆、洛阳等地,逐渐成为当地的望族。北魏时,在汉化改革的推动下,由去斤氏改姓而来的艾氏族人迁徙到北魏新都洛阳(今属河南),与当地艾姓人融合在一起,使河南郡的艾姓家族更加枝繁叶茂,鼎盛一时。隋唐时期,艾氏家族已繁衍到今北方诸省。唐末五代之际,艾姓族人为躲避战乱向南迁徙,定居在今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湖北、湖南等南方省份,并有远徙到今福建者。宋元时,艾姓族群在今南部省份繁衍开来,今四川、云南、广东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均有艾姓人人迁。明初,艾姓族群作为洪洞大槐树(今属山西)迁民最大的族群之一,被分迁到今陕西、河北、河南、湖北等省。嗣后又有今浙江、福建、广东沿海的艾姓人迁徙到台湾。清朝时,今山东等地的部分艾姓随“闯关东”的风潮前往今东北三省谋生,主要集中在黑龙江流域。民国时,艾姓人在全国分布愈广。

  百家姓艾姓姓氏名望

  名人频率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艾姓历代名人21名,占总名人数的0.05%,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259位;艾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04%,排在并列第218位;艾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04%,排在并列第222位;艾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07%,排在并列第172位。

  名门望族

  ⒈浙江金华艾海清家族

  儿子:艾秀山,唐殿中侍御史。

  孙子:艾恒春,唐朝奉大夫。

  曾孙:艾景新,唐工部侍郎。

  第六世孙:艾颖,北宋工部侍郎;艾预,北宋户部侍郎。

  第八世孙:艾仲儒,北宋户部员外郎。

  第九世孙:艾荣岳,北宋太子洗马。

  ⒉江西东乡艾宰家族

  孙子:艾牧,北宋虎贲校尉;艾攸,北宋安抚使;艾颖,北宋抚州路都总管。

  第六世孙:艾世英,北宋都总管。

  第七世孙:艾釜,南宋吏部尚书。

  第八世孙:艾爕,南宋户部侍郎;艾烨,南宋刺史。

  第九世孙:艾本之,南宋和州知府;艾崇之,南宋通议大夫;艾彭,南宋礼部尚书;艾弃疾,南宋邠州防御使;艾文举,南宋枢密副使;艾庆之,南宋宣议郎;艾鼎之,南宋儒林郎;艾爕之,南宋朝议大夫;艾茂之,南宋奉直大夫。

  第十世孙:艾应德,南宋左谏议大夫;艾可叔,南宋西台御史中丞,诗人;艾可翁,南宋朝议郎,诗人;艾性夫,南宋焕章阁侍制,诗人;艾晋,元朝刺史。

  ⒊陕西米脂艾旺家族

  曾孙:艾希淳,明朝户部右侍郎。

  玄孙:艾杞,明朝奉政大夫;艾梓,明朝光禄大夫;艾自约,明朝武节。

  第六世孙:艾应甲,明朝江西省赣州府同知;艾应兆,明朝定国。

  第七世孙:艾万年,明朝征西前;艾郢胤,明朝监察御史;艾毓初,明朝议大夫;艾泰征,明朝奉议大夫;艾穆,明朝定国。

  第八世孙:艾能奇,明延安王;艾大选,明昭毅;艾元复,清朝御史;艾朝栋,清朝知府;艾怀英,明朝定国;艾槐栋,清昭毅;艾槐楹,清昭毅。

  第九世孙:艾承业,清顺天府府尹;艾十奇,清县令。

  第十世孙:艾芳曾,清朝光禄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