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演讲与口才>口才技巧>职场口才>

听懂老板的弦外之音的技巧

杨杰分享

  今天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关于听懂老板的弦外之音的技巧,希望大家会喜欢,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一些参考的作用!

  1、该干的一丝不苟,其他的深想细做

  有个经典的职场故事。张三和李四同时工作,领相同的薪水。一段时间后,张三升职加薪,李四没变化。李四问老板,为何厚此薄彼?

  老板说:“你现在到集市看看,今天有卖土豆的吗?”

  李四去了,回来汇报:“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有多少?”

  李四被问住,又跑回市集,回来后说:“40袋。”

  “多少钱?”

  “您又没有叫我问价钱。”李四很委屈。

  老板把张三叫来,也叫他去集市看有没有卖土豆的。

  张三很快从集市上回来,他向老板汇报:“今天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有40袋,2毛5分钱一斤。质量还不错,价格也便宜,我带了一个回来,您看看需要不?”

  张三边说边拿出土豆,“我想这么便宜的土豆一定可以赚钱,根据我们以往的销量,40袋土豆在一周左右就可以卖掉。咱们如果全买下,还可以优惠。所以,我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在外面等您回话……”

  著名管理学家马歇尔•多普顿曾提出“多一圈定律”。

  他发现德国人做汽车拧螺丝时,会比规定的标准多拧一圈,而法国人出于浪漫不羁的天性,往往少拧一圈。拧螺丝是细小的生产环节,多拧一圈和少拧一圈地不断积累,最终就体现为汽车质量的差异了。

  “多一圈定律”说出了优异成绩大多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职场中,人与人的差距也往往就在“多一圈”和“少一圈”。

  多一圈,效果可能就大不一样。尽职尽责完成自己的工作,最多算是称职的员工。要想取得突出成就,你必须比那些人多努一把力,再“多一圈”,比自己份内的工作还多做一点点,比别人期待的更多一点点。

  听完任务做事情,总能想深一层,做细一点,妥帖周全。身具这种品质,你一定能赢得机遇,获得快速成长。

  2、意图领会过了头、会赔了夫人再折兵

  事物皆有两面性,皆怕过犹不及。

  不懂体会领导心意,只知无脑执行的员工不让人省心;太懂领导意图,仿若肚子里蛔虫的员工,更不让人省心。

  历史上著名的例子,当属三国时期的杨修。他屡屡洋洋得意地表现出自己对曹操心意的精准揣摩。当他再次从一根“鸡胁”看出曹操退兵意图,并毫不顾忌告诉夏侯敦时,曹操忍无可忍将之杀死。

  他这种作死的行为,就叫做过度领会。

  混迹职场多年,我见过不少天资聪颖自以为是的“杨修”。

  何静是985名校法语专业的高才生,毕业后进入一家外企,能力突出,深得上司器重。

  由于年轻,职场发展又过于顺利,何静心高气傲,无形中总把自己当成二把手。

  在跟法国一家做茶的公司谈合约时,因为老板只懂英语,对方客户代表一大堆的法语专业词语冒出来,只能靠何静翻译。何静的表现欲上升到了顶点。

  她觉得自己已经深刻领会老板的意思,就是要让交易尽早达成。于是,在转述双方意思时“添油加醋”,擅自报低了加工费,承诺若干技术问题可以自行解决。

  客户回国后,发来订货合同。老板看了大怒,好几处公司做不到的条款,被何静擅加承诺后列入合同。如果单方毁约,会招来索赔。

  经过反复磋商和解释,公司最终象征性赔付了一万元,何静也即被辞退。

  培根说,有许多世故又会揣摩人脾气性格的人,并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这种人所擅长的是阴谋而不是研究。

  这种揣摩到了最后,只会是把自己的前途也一并赔进去。

  身在职场,要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位置,再开明的老板,其包容心也是以公司利益为底线的;不要善做主张,要永远把做决定的权力留给上司。

  能领会领导意图是好事,但将之引为谈资当众炫耀,甚至擅自搞小动作,那就彻底本末倒置了。

  3、听得懂弦外之音,是多做换位思考

  领导说让你看着办,不是不让你办,而是让你抓紧办;

  领导说再想想,不是他没想好,而是要你别再想了;

  领导征求你的意见,不是真的广开言路,而是在寻求同谋;

  领导批评你,不是你真的有什么过错,而是提醒你别站错队伍。

  职场上,听懂“弦外之音”,是一门需要修炼的技能。

  我的朋友大熊在知乎写过故事。

  领导带着新人小A和小C,到咖啡厅去见一个女客户。双方相谈甚欢的时候,领导从钱包掏出5块钱,叫他俩出去买包烟。

  走出咖啡厅,小C说肚子疼,让小A自己去买,他要先上厕所。

  小A拿着钱到了卖烟的地方,这5块钱能买什么好烟?他想,领导平时又不抽烟,这回该不是要考验我的办事能力吧?那不能给领导丢面子。

  小A垫了几十块钱买好了,见小C还没回,就自己拿着烟进去,递给了领导。领导看了他一眼,有点惊讶。接过烟后,继续跟客户交谈。

  回公司后,人事部找小A谈,说他不合适做销售,试用期没过,请他离开。小A愣住了,一没犯错,二还垫了钱,为什么被辞退的是自己不是小C?

  小A很委屈地找大熊聊,职场老油子的大熊问了他几个问题:

  1.老板缺钱吗?要买东西只给5块?

  2.平时不抽烟,为什么现在要叫你们出去买?

  3.咖啡厅里面,客户是女士,客户一直没抽烟,领导抽烟合适吗?

  4.小C叫你一个人去买,他自己为什么溜了?

  小A这才恍然大悟。

  领导不是缺钱,也不是想抽烟。他的真正意图,是想把他俩支开,但当着客户的面,又不好意思直接说。

  领导当时肯定是想和客户谈一些,不希望小A小C知道的事情。他后来又直接进去,让领导怎么谈?

  事实上,听懂“弦外之音”,根本用不着什么天赋。买土豆的张三能令老板省心,敢放心把事情托付给他做,无非是他善于站在老板的角度换位思考,而李四仅仅只把自己当做一个单纯的执行者,从没有过“老板思维”。

  心理学上有换位思考定律。即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理解对方的想法、感受,从对方的立场来看事情,以对方的心境来思考问题。

  比如,老板让你去参加一个高端展会。真是想听你回来说模特多好看,免费茶点多好吃?如果你是老板,一定是希望员工回来说,有多少企业参加,都是什么行业,哪些有对接合作的可能性;

  比如,休假时老板亲自打电话,说临时需要你一起帮忙拿个主意。你要换位想一想,你是老板,你这样说是为什么?当然是内心期望员工尽快返岗共同解决问题,以后再休不迟;

  比如,你一直在埋头加班,老板突然对你说,有什么困难尽管说。换位想想,为什么会这样说?或许潜台词是,你小子多久没汇报进展了,我心里没底啊,是不是该沟通一下了?

  ……

  每个入职正规公司的员工,都会拿到相应的岗位描述,明确界定了你的工作岗位需要承担的职责。但仅是做好岗位描述的人,永远只能打及格,能换位思考,替上级分忧的人,才会是优秀。

  比尔•盖茨说,一个公司想发展迅速,得力于聘用好的人才,尤其是需要聪明的人才。

  什么是聪明的人才?凡事想深一层,多迈一步,正确领会意图,听懂老板的弦外之音,好好干活专注成长,就是聪明人。


相关文章:

1.那些分手后才会听懂的歌

2.怎么跟领导说话不紧张

3.三年级语文书下册第26课一面五星红旗课文

4.徐娘半老的解释和造句

5.努力工作的小故事 工作的励志小故事(2)

    4149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