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领略演讲的艺术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演讲能力已成为考核和评价人才素质的重要尺度,学习演讲的人越来越多。初学演讲的人,往往有着迫切的成功欲望,但却容易走上两个极端:或者轻视理论、盲目实践,或者死抠理论、忽略实践,事与愿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如何领略演讲的艺术,欢迎借鉴参考。
领略余世维的演讲风采
他,搏击商海几十年,足迹踏遍五大洲;他,阅历丰富,身兼数职,既能创业更会演讲。他叫余世维,现任中国管理培训咨询金业联盟主席,慧泉(中国)国际教育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近年来,余世维频频亮相于著名企业和知名高校,作企业管理演讲,一时风生水起,好评如潮。余世维的演讲,“寓观念于谈笑间,蕴哲理于诙谐中”,用鲜活的案例为主料,佐以新颖独到的见解、幽默诙谐的语言,烹企业管理大餐,滋补了无数的听众。
用新颖的观点警醒人
一篇演讲,演讲者新颖独到的见解无疑是打动听众、说服听众最重要的法宝。有着多年职业经理人的经验,使得余世维的视野更开阔,理念更前沿,观点更新颖。比如,对于中国传统企业管理的“人治”现象仍然盛行,余世维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我讲个简单的道理。在中国一讲到海尔,你会想起谁?张瑞敏。在中国讲到中国联想,你会想起谁?杨元庆和柳传志。在中国讲到华为,你会想起谁?陈生培。所以这些总裁的名字常常被我们挂在嘴边。
大家都知道这种文化习惯,可这种习惯,在外国是没有的吧!你知道摩托罗中国总经理叫什么名字?你知道西门子的总裁叫什么名字?你知道麦当劳上海的老总叫什么名字?你大概不知道,柯达那个总经理去年在上海去世,他们公司并没有因此受到太大的影响,一切运转良好,马上换一个嘛!总经理是竞争上任,他们不是凡事都讲他的名字。如果大家统统都要把张瑞敏的名字挂起来,这个张瑞敏就最好不要离开海尔,他离开海尔,海尔就垮了。
余世维首先列举一连串有代表性的事例:海尔、联想、华为,有力地证明了中国企业管理“人治理念”深得人心。接着,连用三个反问句:“你知道摩托罗中国总经理叫什么名字?你知道西门子的总裁叫什么名字?你知道麦当劳上海的老总叫什么名字?”顺理成章地引出这些世界知名企业管理的理念,并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总经理是竞争上任,他们不是凡事都讲他的名字。”也就是他在后面所讲的“建立起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良好的企业文化”。最后,他以一个假设句收束:“如果……他离开海尔,海尔就垮了。”这些观点,是对传统观点的挑战和反叛,振聋发聩,给听众以强烈的听觉冲击和心灵震撼,让人警醒!
用新鲜的事例说服人
演讲的材料如果都是听腻了的陈年旧事,听众谁还爱听?为了避免自己的企业管理演讲过于专业化,使听众感觉枯燥无味。余世维把耳闻目睹的一些新鲜事例,巧妙地穿插在自己的整个演讲中。比如,对于企业如何培养员工有良好的职业习惯,他举出了这样的例子——
(上海)三得利刚成立的时候,从日本调过来十二名技师,每条生产线后面站一个日本人,专门监督员工的操作。哪个员工做错了,他们就会说,也、也!“也”的中文就是不是这样的意思。那些日本人站了三年,三年之后,这些日本人就慢慢调回日本。后来,我去浦东三得利啤酒厂,高总,还有他们陈副总,还有那个王科长,送我出来的时候,跟我鞠躬的样子都跟日本人一模一样。天呀!鞠躬的样子都像日本人了,看看他们被捏成了什么样子?至于鞠躬要不要像日本人一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对酒的品质和严格的要求,已经做到与日本本土的三得利差不多了。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其实并没有别的秘诀,就是不停地捏、捏,把他捏出来的。我将这个过程称为再结冻。所以一个行为,其实是这样出来的。讲一讲是没有用的,写在纸上是没有用的,挂在墙上是没有用的,行为要不停地规范,不停地塑造,不停地强化,最后变成一个圆的冰球。
思想会影响行为,行为会影响习惯。为了形象阐明一个良好的习惯是如何形成的,余世维运用了日本三得利如何管理的例子,把细节放大,把情景突出,绘声绘形,惟妙惟肖。在生动的阐述后,连用两组排比句:“讲一讲是没有用的……不停地强化”,三个“没有用的”与三个“不停”形成鲜明对比,有力地证明了良好的习惯不是说出来的,而要不停地做,才能“变成一个圆的冰球”,从而产生巨大的力量。他的这段演讲,事例新鲜,述说生动,细节逼真,对比鲜明,说理有力,让人信服。
用俏皮的语言吸引人
余世维的演讲之所以能打动人,吸引人,还在于他那幽默诙谐的语言。在《成功经理人》演讲的开始,余世维就反复强调自己演讲的一个背景:就是讲到别的国家,尽量讲人家的优点。他这样生动地开场——
我看过有人是这样的:腰上挂个松下手机,手上拿个佳能照相机,回家看索尼电视,出门开丰田汽车,然后一边开一边大骂日本人!这个不是本事,如果有本事,就把家里的松下手机砸烂,把佳能照相机丢进河里,拒绝购买索尼电视,坚决不开丰田的汽车。所以手上拿着人家的手机,用人家的照相机,欣赏人家的电视,开人家的汽车,就不要大骂日本。应该说我们海尔的电冰箱为什么没有卖到东京?为什么东京的三洋卖到我们中国上海?我们要来研究这个问题,这个民族才会争气,这样的中华民族才会伟大。所以关起门来一讲到别人,尽量学人家的优点;讲到自己,尽量探讨缺点。 -
为了形象地阐明自己的观点,余世维从反面入手,他巧妙地借鉴小说中塑造人物的方法,“杂取各种人,合为一个”,为听众细致勾描了一个漫画式的人物:“腰上挂个松下手机,手上拿个佳能照相机,回家看索尼电视,出门开丰田汽车,然后一边开一边大骂日本人!”形神兼备,言行不一的人物形象,让人忍俊不禁,笑完之后,似乎觉得这个形象也有自己的影子,不得不反思自己。接着,他明确表示“这个不是本事”的看法,用几个反问句来提示一个民族怎样做才会伟大:“关起门来一讲到别人,尽量学人家的优点,讲到自己,尽量探讨缺点”。余世维诙谐幽默的谈吐中,寓含着庄重严肃的话题,引人入胜。
余世维,这位驰骋商场的老将,誓将“企业管理”演讲进行到底,正在讲坛续写传奇和辉煌。他的演讲,用新颖的观点警醒人,用新鲜的事例说服人,用俏皮的语言吸引人,不仅向听众输送了现代化的企业管理,还给我们演讲爱好者展示了演讲的风采,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发表精彩演讲的方法,相信一定会激励广大演讲爱好者练习演讲、练好演讲的决心!
奥巴马:演讲助他进白宫
在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中,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一举击败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成为第56届美国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精于演讲,只要他在台上振臂一呼,台下往往听众云集。演讲现场,许多民众忘情地跟着他高喊口号,甚至有人会因过度兴奋而昏倒。可以说,奥巴马能够竞选获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非凡的演讲能力。
那么,这匹“政坛黑马”的演讲,究竟魅力何在呢?
主题鲜明,注重现实性
成功的演讲,特别是竞选演讲,必须主题鲜明,切合现实,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和打动听众。美国民众痴迷于奥巴马的演讲,为了听他演讲,不少人天还没亮就去排队,等上好几个小时,主要还是因为他的演讲突出现实主题,关注民生,唤起了大家强烈的认同感。
2008年1月3日,在艾奥瓦州党团会议选举获胜之夜,奥巴马发表演讲——
人民此刻需要这样一位总统:他能诚实面对机遇和挑战;即使跟人民见解不同也会倾听和了解他们的想法;他不仅要说人民愿意听到的话,更要提供人民需要知道的信息。希望下一站——新罕布什尔州也给我像今晚这样在艾奥瓦竞选获胜的机会,我将会是这样一位总统!
我会是这样一位总统:让每个人都能看上病和看得起病——我在伊利诺斯州就通过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的携手合作实现了这一目标;
我会是这样一位总统:给美国最值得享受减税的中产阶级减税;
我会是这样一位总统:让农场主、科学家和企业家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使我们国家彻底摆脱石油的主宰;
最后,我会是这样一位总统:我要结束伊拉克战争并让我们的士兵回家;我要恢复我们的道德地位;我知道9·11不是骗取选票的借口,而是使美国和世界联合起来应对人类共同的威胁:恐怖主义和核扩散,全球变暖和贫困,种族屠杀和疾病。
务实的奥巴马知道,要想赢得选民支持,必须了解他们的心愿,抓住他们的心。演讲中,他先粗线条勾勒出人民心目中未来总统的形象后,紧接着以四个“我会是这样一位总统”的排比段,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在确保民众医疗服务、为中产阶级减税、摆脱石油主宰、结束伊拉克战争、恢复美国的道德地位、与其他国家加强合作等方面作出明确承诺,直面美国现阶段的政治、经济、社会特别是民生等现实性问题,对未来的美国进行规划。这些规划切中时弊、切合实际、切实可行,符合选民的意愿,反映选民的心声,自然就会激起选民的心理共鸣。奥巴马用铿锵有力的话语,表述自己的执政理念和施政纲领,符合现实,鲜明地揭示出整篇演讲的主题——给我一个机会,就是给美国的未来一个机会!因此深深地打动了听众的心。
结构严谨,极具逻辑性
竞选演讲,在向公众宣传主张和作出承诺的同时,还要对竞选对手的政策进行质疑,攻击加以反驳。因此,必须充分借助逻辑的力量。奥巴马每次演讲时,侃侃而谈,滔滔不绝,却非信口开河。他的演讲结构严谨,论证缜密,具有很强的内在逻辑性。
在一次演讲中,他这样讲道——
当过去一年麦凯恩在参议院95%的议题上选择与布什站在一起的时候,这并不是改革;当麦凯恩宣称将延续布什失败的经济政策时,这也不是改革;当麦凯恩承诺延续美国在伊拉克的政策时,这还不是改革。
所以,我认为,描述麦凯恩试图掩盖自己拥护布什政策的行为,可以有很多说法,比如“两党协作”或者“新颖”,但无论如何,肯定不是“改革”。
改革意味着我们的外交政策不能始于也不能终于一场不应该发动的战争;改革意味着我们要意识到解决当今的威胁不能只靠武力,还要靠外交,坚定而直接的外交;改革意味着我们的经济不能只奖励富人和他们的财富,还要奖励普通人和他们的辛苦工作,正是他们创造了那些财富……
在演讲结构和论证方式上,奥巴马采取了先破后立的方法:以“这并不是改革”等语句组成的排比段落,对对手麦凯恩的施政纲领进行了否定和批评,此为“破”;以“改革意味着”等语句组成的排比段落,向公众宣传自己的施政纲领和改革措施,并作出承诺,此为“立”。在“破”的过程中,他又采取了先分后总的结构方式,通过对麦凯恩一系列言行的描述,最终揭批了他所谓“两党协作”“新颖”等说法不过是掩人耳目,本质上还是小布什政策的延续,因此“肯定不是‘改革’”。奥巴马在演讲中采取这种先破后立、先分后总的结构和论证方式,使得论证严密,逻辑性强,观点阐述精辟透彻,令听众由衷信服。
感情激昂,富有鼓动性
有句古语说得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演讲若要感染听众,离不开演讲者澎湃的激情。奥巴马的演讲大多声情并茂。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女儿凯洛琳·肯尼迪这样称赞奥巴马:“除了我的父亲外,从未有一位美国总统能如此鼓舞我——不仅是我,还有新一代的美国人。”奥巴马演讲的鼓动力由此可见一斑。
在获得民主党内的初选胜利后,奥巴马激情洋溢地讲道——
美利坚民族是一个高尚、慷慨、富有同情心的民族,一个在挑战和希望面前团结一致的民族!
正因为这样,我们这个国家才会逐渐变得强大;正因为这样,二百年前的爱国者才会在费城独立厅宣布“一个更好的联邦”的诞生;正因为这样,在葛底斯堡和安提坦的战场上,人们才会拼尽最后一份力气来保卫这个联邦;正因为这样,二战期间“最伟大的一代”美国人才会战胜恐惧,将欧洲大陆从独裁中解放出来,把美国变成了机遇与繁荣的乐园;正因为这样,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才会努力应对各种巨大的挑战和各种不可思议的恶劣条件,努力为他们的孩子建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现在到了我们这样去做的时刻。美利坚,这是我们的时刻,这是我们的时代!是时候翻过旧的一页了,是时候使用新能源和新观念以应对挑战了,是时候为我们的祖国开辟新的方向了!
为了鼓舞民众在新的历史时期团结起来,“应对挑战”,奥巴马在演讲中连续使用了五个“正因为这样”和三个“是时候”,组成了多个排比句,气势磅礴,豪气冲天,充沛的感情宛如排山倒海;加上他声音抑扬顿挫,态势语言丰富,使这段演讲既像赞美诗一样热情,又像战斗宣言一般激昂,彻底感染并征服了现场的每一个人,使大家油然而生“为祖国开辟新的方向”的信心。难怪事后,《泰晤士报》专栏作家威廉这样评价奥巴马的演讲:“他的演讲激情澎湃,让人联想起马丁·路德·金。”
48岁的奥巴马,以其高超的演讲艺术征服了选民的心,终于在总统大选中一“马”当先,入主白宫。难怪有评论家说:“演讲为奥巴马铺就了通往白宫之路!”
相关文章:
2.成功演讲者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