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筑梦中国》“发展新境”心得体会发言稿写作(2)
“我是农民的儿子,祖上几代耕织,辈辈纳税,今朝告别了田赋。我要代表农民铸鼎刻铭,告知后人,万代歌颂,永世不忘。”这段饱含感情的铭文,镌刻在告别田赋鼎上。它的铸造者就是河北省灵寿县清莲村的一个普通农民王三妮。
一个普通农民用特殊的方式,记录下中国社会鼎新革故的大事件。
世代以土地为生的人们,生活内容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自2004年开始,一个个中央一号文件连续锁定“三农”问题。曾经为国家的工业化资金积累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农民在国家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时候得到了回馈。
面对汹涌澎湃的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中央做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2006年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描绘了中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壮美前景。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国加快了区域协调发展、共同发展的步伐。
中国的发展迎来更大的格局
西藏,雪域高原。2006年7月1日,一个奇迹般的工程在世界屋脊上揭开了面纱,这就是被誉为天路的青藏铁路。曾几何时高寒缺氧、多年冻土和生态脆弱,这三大世界性难题横亘在前,在世界第三极上修建铁路,被称为工程界无法挑战的极限。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建造青藏铁路一直是新中国的梦想,尽管面临着诸多难题,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以难以想象的魄力,开始在世界第三极上修建铁路,在六年的时间内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人们的视线越过八千多米的世界屋脊审视东方时,看到的是一幅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统筹兼顾的中国发展蓝图。
西部正在变成一片热土,中部六省正在寻找独特的区位优势,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描绘了新的未来。天津滨海新区的建立,为环渤海经济带增加了新的活力。率先发展的东部地区,将与其它地区共同撑起一个经济全面发展的中国,而这一切必将带来中国社会全面而深刻的变革。
海峡两岸的经济交流和合作也已经达到相当的规模和水平,使两岸同胞的利益和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举行了历史性会晤,为两岸同胞抓住机遇、携手合作、开创未来,实现两岸共同繁荣创造了新的机遇。
中国的发展有了更大的格局。2007年经济总量跃升到世界第四位,并且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
“三位一体”格局扩充为“四位一体”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做出全面部署。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之外加入了社会建设,“三位一体”增加为“四位一体”。
在十七大报告中,把 “又快又好”调整为“又好又快”,把“增长方式”修改为“发展方式”。一词之差,两种境界,中国的发展步伐更加稳健从容。
转变方式,又好又快,科技水平决定经济水平。
2012年6月,继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等航天员之后,神舟九号又搭载三名航天员奔赴太空,与“天宫一号”再次完美对接。浩渺苍穹,见证了中华民族叩问天宇的新高度。
神舟上天,蛟龙入海。
这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国家发展战略结出的硕果。
2003年12月和2010年5月,中央两次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人才强国成为国家战略。
转变方式,又好又快,统筹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2008年10月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规定,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方针。
在这一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均享受到了“两免一补”政策,之后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又成了一项覆盖城乡的普惠制度,发展理念之变透过公共财政滋润到一个更为和谐的社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