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三分钟演讲小故事
其实即兴演讲和平时唠嗑一样,只是你面对的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大群人而已。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几篇课堂三分钟演讲小故事,希望能帮到你哟。
课堂三分钟演讲小故事篇一
中国的圣贤先哲大都强调一种格物致知的精神,认为做学问就要把它弄明白,搞透彻,不能浅尝辄止,似是而非,因而孔子韦编三绝而精通周易。今日之时,商业化的文化如快餐般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往往手足无措,我们确实失去了什么,也许就是文化的厚重感。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非常快,“浅阅读”同样是快节奏生活的产物,我们也许根本就无法空出时间来一次真正的阅读,更不用说研习经典了。但反思这种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生活,我们不一定快乐,同时也失去了很多趣味,难道生活本身就这样吗?
古代与现代的价值观念体系截然不同。古人专心做学问,对于贫困饥饿当真能安之若素。孔子有云: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可谓好学也矣。而今人则更多追求商业利益,一切以钱为主,这就引发一系列的商业炒作以及学术丑闻,争论与批评过后,我们应该更深入地反思。
失去了厚重的文化支撑,一个民族很难立足于世界。正如四大文明古国中除中国外其它三国的没落与衰亡,它们的衰亡归根到底是文化缺失和没落。相反美国只有两百多年的建国历史却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同样得益于那民主自由的先进文化。当中华文明经历了数千载的传承后,能否在当代发扬光大,确实还有悬念。
环顾我们周围的读物,十之八九便是杂志,很少有人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钻研一本名着。其实知识本身就需一个长期的理解与领悟后方可掌握,而钻研名着正是这样的过程,虽然艰涩难懂,但细细咀嚼后却别有一番滋味。那些厚重的经典名着不应该是图书馆书架上的陈列品,我们只是恭敬虔诚地仰望,它们应该真正走进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学海无涯,学习本身就无法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我们具有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阅读厚重的书籍,感受厚重的文化,你也会变得厚重起来,腹有诗书气自华,越是有学问,你才会越有气质。
文化快餐只能作为一种尝试,一种体验,它不能替代主食。重拾遗落的厚重,沉潜宁静,到知识的海洋中开拓一片全新的天地。重拾遗落的厚重,让民族有强大的精神支撑,我们会看到真正的崛起与复兴。
课堂三分钟演讲小故事篇二
闲来无事,总会蹲在旧书摊旁,小心翼翼地翻开泛黄书页,贪婪地嗅着那特有的馥郁古朴的味道,伴着那柔曼隽永的韵律,悉心感受这古老的舟撩拨的文字的海。
那深沉的纸页,以一种无华平缓的语调讲述着一个个干枯如柴的人生、衰落的家族、殷红如血的事实,以及纯真饱满的幸福、温馨深邃的大爱、浩瀚抽象的哲理。它像一位老人,褪去世间的浮华,语重心长地告诉你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让你的思想走向深刻纯净,教你抛开烦恼与重负,笑对人生。旧书实实在在,没有复杂的插图,没有突兀的栏目,更没有天花乱坠的包装。它只有质朴的装裱,只有占满书页的文字。
一页浅色的纸做封面,几个庄重的宋体字做书名,几句富有情意的话做前言,几列简单的目录做索引,接下来,便是洋洋洒洒的正文。若是能够有幸翻到附有批注的旧书,那便如同得到了书中珍宝。你可以与旧书原有的主人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发现自己没有领悟到的思想层面,给自己再添一颗颗深藏在箱底的钻石。让原来还肤浅的思想渐渐丰腴起来。这不是名家所做的批注,你不必毕恭毕敬地全盘接受,不敢质疑。
这是一个思辨的过程,你思维的广度由此打开。阅读文学巨著、古典名著,若是能够拥有一本古老的简装本,这超越时空的韵调,便能够带你走进那个时代,真切感受那时社会的氛围,感受那时人们的情感,追循历史人物的足迹,那古时的空气都能够荡起你心中的涟漪。
这时的你,自由翱翔在历史的天空,畅游在历史的长河,那俯瞰历史的曼妙,打捞历史的神秘,如梦如幻。旧书,是被遗忘被尘封的记忆。它布满尘土的封面下,包含着永不落伍的知识,旧书被一次又一次的翻新,不变的,是其中永恒的富有深远意义的常读常新的文字。它不像市面上有些装裱华丽而内容平淡甚至低俗的书籍,它补给包含着文学史上沉积下来的精华,还蕴含着一种简单沉稳的心态。
捧一本旧书,泡一杯浓茶,与阳光交织的黄晕中,让心灵恬然地律动。翻开旧书,深吸一口历史的气息,让它,教给你文字的真谛,人生的真谛。
课堂三分钟演讲小故事篇三
“因材施教”这是一个大家普遍接受的思想。成功需要汗水需要付出,但更需要对学习主体客观的分析与了解,扬长补短,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兔子是短跑冠军不会游泳,这是由它先天条件决定的。而鸭子教练却逼着兔子、松鼠学游泳,功夫费了不少,但成效却不大!自己却还不明原因地而嚷嚷“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加油!”这是一个多么可悲的例子,试想,如果那只兔子不但没有学会游泳,反而把跑步的本领也给忘了,那又该怎么办呢?
有一篇文章曾写道:“不是任何竹子都能做成笛子,太嫩的竹子质地过于松软,无法吹出悠扬的笛声来。但他们不是没有用了,它们还可以发挥自己柔性强的特点,还用做编竹席的材料!”倘若非要嫩竹做笛子,那想必是费力不讨好,别说像“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那样勾起客居者的思想(乡)之情,恐怕是自己自娱自乐也显它声音太艰涩难听了吧!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因材施教,辩证客观地看待人和物,而不是一个模板育人办事,这样才能突出每个人的个性,使其成为自己领域中的“爱因斯坦”、“毕加索”,而不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庸人!
“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客观地分析我们的潜能,我们才能实现飞跃!最近一段时间,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是否文理分科。我想:作为一个学生当然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这是我们美好的愿望。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先天条件不同,个人爱好不同,目标和愿望不同,因此很难实行一个模板的教育方式。让热爱文学、醉心于诗词歌赋的文学少年整天沉浸在物理、化学艰涩难懂的公式中,让精于严密推理的明日科学家整天哼吟着散发着发散性思维气息的散文长诗,这是多么难以想象!就像非得让陈景润写抒情诗,让李白研究数学公式一样,最后只能一心期望,终归要破灭!
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现自己的个性。“因材施教”,让每一个人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扬长避短让我们都成为自己世界的“爱因斯坦”。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