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演讲与口才>演讲口才>演讲技巧>

巧用潜台词的演讲技巧

杨杰分享

  就演讲而言,作为演讲者与听众之间中介物的话语,一般存在着两类,一类是演讲者通过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直接表达出来,听众听得见、看得见的东西,称为显性话语,或者叫做“显台词”;另一类是演讲者没有直接表达出来,听众却能通过想象和补充领会得到的东西,称为隐性话语,或者叫做“潜台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巧用潜台词的演讲技巧,欢迎借鉴参考。

  一、象征

  在演讲过程中,为了避免浅露的说教使听众产生心理抗阻,以致削弱演讲效果,演讲者可以选取某一富有特征性的具体事物来含蓄地表达与之相似、相近的意念、思想和情感,这就是象征。由于这种象征是凭借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映现演讲者的思想意向和心灵状态的,因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启发听众的想象力,使他们透过这一象征物象去领会演讲者想要传达的丰富的“潜台词”。例如:

  古代的伟人,像我们现代人一样,他们曾经见到过尼亚加拉瀑布。比人类第一个始祖还要早的那时的尼亚加拉瀑布和现在的瀑布同样新鲜有力。世纪前的庞大的巨象和爬虫,也曾见到过尼亚加拉瀑布,从那样久远的年代一直到现在,尼亚加拉瀑布从未有过一刻钟的静止,从不干涸,从不冻冰,从不休息。

  这是林肯赞美尼亚加拉瀑布的一段讲辞。演讲者通过描述尼亚加拉瀑布气势磅礴的物象,含蓄地象征了一种永恒的人类特质和伟大的民众精神。听众透过“从不干涸,从不冻冰,从不休息”的尼亚加拉瀑布的形象,不难体察演讲者暗示的为追求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理想而奋斗不息的崇高精神境界,从而联想和领会“像怒吼的尼亚加拉瀑布那样,以千难无阻的气魄和百折不回的意志,去完成维护联邦统一的神圣事业”这一深刻的“潜台词”意蕴。

  二、比喻

  比喻,作为一种常用的修辞方式,是增强语言形象性和表现力的重要艺术手段。在演讲中,演讲者为了表达某种不易直说的事理,往往可以巧妙地通过设喻的方式进行含蓄的暗示,使听众在形象的感受中领悟这一比喻的言外之意,从而大大丰富演讲语言的思想内蕴,这就是比喻的“潜台词”效应。例如,白岩松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发表即兴演讲时说了这样一段结束语:

  季羡林老先生的一席话给我印象很深,采访他时,他说:“我已经如此老了,但我的道路前方仍有百合花的影子,人生的前方要永远有希望、有温暖才行。”再举个例子,狗赛跑怎么比?怎么让狗跑起来,跑得快?每个狗嘴前边都吊着个骨头,我们每个人也要给自己放块骨头,(笑声)精神的骨头!(热烈的掌声)

  演讲者首先引用季羡林老先生的话,表明希望对一个人的巨大激励作用,然后巧妙地举了一个“狗赛跑”的例子,启发“我们每个人也要给自己放块骨头,精神的骨头”。毫无疑问,这一奇巧的比喻所蕴含的“每个人都要有精神的支柱,因为它会激励和鞭策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奋进”的“潜台词”,是现场每一个大学生都能感悟得到的。

  三、反语

  从演讲的实践活动来看,演讲者在特定的场合下,也可以运用反语传达某种特殊的意思。这种显露动机的反面提示,实际上就是“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由于反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听众的某种逆反心理,同时只有含蓄的幽默感,所以容易引起听众的关注和思考。恰当地利用反语的“潜台词”,无疑能够获取独特的现场效应。

  例如:外国就是比咱中国好,你看在外国乞丐都穿西装!而且他们都好有学问,都说外语呢!

  这是著名画家黄永玉在一次聚会上,针对有的人大谈特谈外国如何如何好讲的一段话。显然,黄老这是正话反说。这让现场听众哄然大笑的反语,不仅透露出严肃的情调,而且充满了幽默的趣味。它所暗示的批评那些人崇洋媚外思想的“潜台词”,既含蓄又不伤人面子,真可谓别出心裁,妙语惊人。

  四、双关

  在演讲中,为了获取某种特殊的表达效果,演讲者可以利用汉语语音或语义的关系,特意让一个词语同时兼有两种意思,表面上说这一个意思,内层里含另一个意思,这就是所谓双关,采用这种表达方式,无疑可以使演讲的语言充满含蓄性和启示力,从而传达出耐人寻味的“潜台词”意蕴。例如,郭沫若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发表题为《科学的春天》的演讲,有这样一段热情洋溢的结束语:

  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演讲者在这段讲辞中运用诗一般的话言,表达了对春天的真挚向往、深切呼唤和热情赞美,起句“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显然不只是表述两个时令节气的承接和转换,联系后面三个“春天”的特定含义,听众不难领悟它深刻的思想情感内涵。特别是“清明即将到来”一语双关,表面上说的是一种节气的变化,而实际上暗示了一个政治清明的新时代的到来,而这正是演讲者通过双关所要传达的“潜台词”意蕴,真可谓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五、反问

  反问,是演讲中一种常用的修辞方式,由于这种方式是用问句形式表示对事物的断定,而且只问不答,所要表达的肯定或否定的意思都包含在问句之中,所以问句具有的言外之意,往往体现为从肯定方面问意在否定,而从否定方面问意在肯定,这就是反问的“潜台词”效应。运用反问,不仅可以增强演讲语言的气势,而且能够启发听众从言外之意中加深对事理的理解利认识。例如:

  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哲孔子,给他的学生谈过人在生活上、工作上、态度上、作风上有五种美的德行。在《论语》里他的学生子张曾请教于孔子,子张曰:“何为五美?”子曰:“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是五美也。”什么意思呢?所谓“惠而不费”是指人和人的关系上要仁爱待人,要乐于助人,而对己呢?不要奢侈,不要糜费。这就是说,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惠而不费。所谓“劳而不怨”,就是说在工作上、为人行事上要任劳任怨,不要做一点好事、一点工作就伸手索取代价,反之就满腹牢骚,应该任劳任怨,劳而不怨。所谓“欲而不贪”,就是说在生活上要节制自己的欲望,不要贪得无厌。所谓“泰而不骄”,就是说在态度上要文雅、要谦逊、要平等待人、平易近人,对待别人,不要傲慢、专横、自负。所谓“威而不猛”,就是说在作风上,一个人应该重视威信,要有自尊心,要庄重,要严肃,但决不要盛气凌人,不要野蛮、粗鄙。这就是孔子所谈的五美,涉及到了生活、工作、态度、作风各个方面的问题。

  孔子的“五美”难道没有使我们思考和借鉴的东西吗?

  这是著名演讲家景克宁在题为《“人呵,认识你自己!”》的演讲中说的一段话。演讲者引用《论语》中孔子关于“五美”的言论,并进行了具体的阐释,最后用“孔子的‘五美’难道没有使我们思考和借鉴的东西吗”这样一个反问句启发听众思考。尽管他从否定方面问表达了肯定的意思,但“使我们思考和借鉴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演讲者并没有直接回答,这就是它的言外之意。毋庸置疑,现场的每一个听众都会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去领悟这个反问句丰富的“潜台词”。

  六、省略

  省略,是人际交往中常用的一种语言技巧,例如,冯远征在题为《走出人生的误境》的演讲中这样论述“无怨自我”的话题:

  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必将自己看死,其实人生是个多变的流程,也许昨天你是失足的浪子,但可以真诚地忏悔,赢得生命的再生;也许上帝未赋予你更多的天才,但你可以凭借后天的勤奋,摘取成功的桂冠。我想,既然小溪之水能汇入汪洋,既然沙漠能变成绿洲,那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怨叹与发愁。这世界容你存在,便是这世界需要你,你的价值由你决定,你的形象由你描绘……

  演讲者运用辩证的观点,精辟阐释了“人生是个多变的流程”的哲理,最后,在指出“你的价值由你决定,你的形象由你描绘”之后,作了省略,不言而语,这欲言又止的省略,比继续表述“你的道路由你选择,你的事业由你开拓,你的生活由你创造”更富有含蓄的“潜台词”意蕴,因为每一位听众都可以从这省略中全方位地联想和审视自己的人生状态,从而自觉地消除怨愁,并充满自信地去开创美好的未来。


相关文章:

1.演讲者必备的能力和素质

2.让演讲达到预期效果的方法

3.如何把握演讲的语言动作

4.把握演讲的语言动作

5.演讲的语言动作有哪些

    4196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