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演讲与口才>演讲口才>演讲技巧>

怎么演讲才有现场感

杨杰分享

  演讲,作为一种现实的信息交流活动,是在演讲者与听众以及听众与听众之间展开的。正如着名文艺理论家孙绍振教授所言:“演讲与作文的不同,归根到底在于作文是单方面的输出信息,演讲是在现场与听众双向交流信息。除此之外,听众与听众也在双向交流情绪。严格地说,演讲是三角信息的相互交流。”因此,增强演讲稿写作的现场交流感,就成了获取演讲成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怎么演讲才有现场感,欢迎借鉴参考。

  一、突出时境

  所谓时境,是指演讲中事件发生的时间和环境。由于时境不仅可以体现一定地域范围的现实情况,而且能够显示特定时间条件下的历史背景,所以演讲者就必须特别注重时境的交代和叙述,以增强演讲的针对性和现实感。由特定的时境引发的具体而真切的感受,也就成了演讲者和听众进行现场交流的直接动因。例如:

  我今天来参加《发扬雷锋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座谈会,心情十分激动。坐在这庄严肃穆的人民大会堂里,坐在先进青年的身边,我这个五十开外的人,似乎也变得年轻了许多。今天我如同又回到了十九年前即一九六三年的春天,那年是我国经历了三年严重自然灾害,举国上下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建设祖国的一年,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雷锋题词的一年,也是雷锋精神大发扬的一年。

  这是李燕杰题为《心上绽开春花,芳草绿遍天涯》的演讲的开场白。演讲家首先表明了参加座谈会的激动心情,接着表达了自己“坐在这庄严肃穆的人民大会堂里,坐在先进青年的身边”的真切感受,然后回想起一九六三年春天中国的困难局面和人民的精神面貌。这特定的时境,不仅重新激发起他的政治热情,而且使听众受到强烈的感染。于是,演讲家和听众之间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就在接下去的一句过渡语之后自然地展开了。

  二、渲染气氛

  演讲的现场气氛能够对演讲者和听众的心理产生影响,这是不言而喻的。因此,高明的演讲者往往善于抓住现场情景的某一特点,不失时机地进行即兴发挥,渲染并强化现场气氛,从而营造出一种有利于演讲者和听众产生互动效应的“交际场”。有了这种“场”效应,演讲的现场交流感也就鲜明地体现出来了。例如:

  站在明净的长天之下,极目远眺经过人们长年耕耘而已安静憩息的广阔田野,那雄伟的阿勒格尼山脉隐约耸立在我们前方,兄弟们的坟墓就在我们脚下,我真不敢用我这微不足道的声音来打破上帝和大自然安排的这意味无穷的寂静。但我必须履行你们交给我的任务,因此请求你们施与我宽容和同情。

  这是爱德华·埃弗雷特在国家烈士公墓落成仪式上的演说的开头语。演讲者以深沉凝重的语调,描述了“站在明净的长天之下”看到的广阔的田野、雄伟的山脉和“兄弟们的坟墓”,营造出一种崇高而又悲壮的意境。这样独特的情景感受,是通过演讲者所渲染的庄严肃穆的气氛生发出来的。演讲者和听众之间的情感交流,也就在“这意味无穷的寂静”气氛中融为一体了。

  三、妙用呼语

  所谓呼语,是指演讲者对听众的称呼语。这种呼语,针对性强,意向鲜明。既可以体现称呼者的心理动机和情感态度,又能够引起被称呼者的心理关注和情感认同,因而成为了演讲者进行现场交流的一种最便捷而有效的表达方式。实践经验表明,演讲者善于在演讲过程中妙用呼语,往往能够激发听众的情绪感应,从而大大增强现场的交流感。例如:

  哈娜,你听见我在说什么吗?不管这会儿在哪里,你抬起头来看呀!抬头来看呀!哈娜!乌云正在消散!阳光照射出来!我们正在离开黑暗,进入光明!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的世界——一个更可爱的世界,那时的人将克服他们的贪婪,他们的仇恨,他们的残忍。抬起头来看呀,哈娜!人的灵魂已经长了翅膀,他们终于要振翅飞翔了。他们飞到了虹霓里——飞到了希望的光辉里。抬起头来看呀,哈娜!抬起头来看呀!

  这是卓别林为《大独裁者》而作的演讲词的结束语。这位喜剧大师在表达了“我们要把生活建筑在别人幸福上,而不是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的中心论点并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之后,满怀激情地运用呼语,直抒胸臆,通过对剧中犹太姑娘哈娜的深情呼唤,向广大听众展现了一个充满光明的理想世界。这些情真意切的呼语,有希望,也有憧憬,是心灵的期盼,也是情感的交流,充满了强烈的现场鼓动性和巨大的精神感召力。

  四、对应人称

  在演讲中,无论叙事、说理,还是抒情,总有一个表达的主体,这就要求演讲者必须确定运用什么人称向听众演讲。一般来说,为了增强现场交流感,演讲者可以针对特定的听众对象,特意把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对应起来表情达意。因为这样运用人称,一下子就把演讲者和听众直接联系并融为一体了。例如:

  你们深信你们的制度,我们同样深信我们的制度。我们在这里聚会,并不是由于我们有共同的信仰,而是由于我们有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希望,我们每一方都有这样的利益,就是维护我们的独立和我们人民的安全;我们每一方都有这样的希望,就是建立一种新的世界秩序,具有不同制度和不同价值标准的国家和人民可以在其中和平相处,互有分歧但互相尊重,让历史而不是让战场对他们的不同思想作出判断。

  这是首次访华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在答谢宴会上的祝酒词中的一段话。显而易见,这段话开头两句中的“你们”指中方,“我们”指美方,从第三句起,“我们”是指中美双方,最后一句的“他们”又指所有国家。人称的对应和变化,构成了演讲者和听众之间坦率交流思想、真诚沟通情感的最佳表达方式。正是这种既承认分歧,又互相尊重的求同存异的务实态度和良好愿望,为美中两国的关系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五、巧设提问

  显而易见,提问在演讲中的作用是两方面的。它既可以突出演讲者的表达重点和思维导向,从逻辑上自然过渡到对问题的阐述,又能够激发听众的关注和思考,从心理上参与对问题的探讨。因此,明智的演讲者往往善于在演讲中巧设提问。通过设问,把自己和听众的思想情感都引导并集中到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上来。这样做,实际上也就把演讲者和听众融合在现场交流的特定情景中来了。例如:

  诸位也许说“你说的是历史,现代的例子呢?”那么,刚才李燕杰的演讲有没有科学?有没有艺术?但为什么能够使这样一个广大会场的同志全部聚精会神地听他演讲,不时地以热烈的掌声去赞扬他的讲话?难道其中没有科学吗?没有规律吗?没有艺术吗?仅仅因为李燕杰同志样子长得漂亮吗?我想不是的,而是有科学,有艺术的。他今天宣传了什么啦?驳斥了什么啦?坚定了我们什么信心啦?给了我们什么力量啦?这不是武器吗?也许诸位又说了“我们不就有那么一个李燕杰吗?”不!我们已经有,而且将要有更多更多、千千万万李燕杰。

  这是张志公先生在演讲邀请赛闭幕式上即席讲话的一部分。这位着名语言学家在列举了中外历史上许多杰出的演讲家并说明“演讲是科学,是艺术,是武器”之后,巧妙地从听众的角度,两次设置提问,或先用选择性设问引发思考,再用一组反问句间接回应;或先予以否定,再用一个肯定句直接作答。无论是问,还是答,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互动感。而演讲者和听众之间的现场交流,也就在问答之中自然进行下去了。

  六、置换角色

  就演讲的构成而言,演讲者和听众的角色位置是不同的。就演讲的本质而言,演讲是一种现实的信息交流活动,它要求演讲者必须运用多种有效的手段,增强演讲的现场交流感。因此,为了强化这种感觉,演讲者根据表达的需要,可以临时置换一下角色,也就是站在听众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表达看法,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讲述自己的想法。例如:

  你们会以为在你们面前的这个老头子是在唱不吉利的反调,可是我这样做,目的无非是向你们提一点忠告。如果你们想使你们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

  在你们埋头于图表和方程时,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

  这是爱因斯坦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发表演讲时说的一段话。这位着名科学家在讲到“有时科学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幸福欢乐”时,特意站在听众的立场上,说了一句“你们会以为在你们面前的这个老头子是在唱不吉利的反调”。这种换位思考,尽管只是假想,却把一些听众的疑惑表达出来了。在此基础上,演讲者才语重心长地说出自己的忠告。这样置换角色的好处,在于营造出一种心理对话的氛围,从而增强了演讲的现场交流感。

  演讲是一种颇为独特的交流方式, 不同于书信交流,也不同于日常会话,因而在构思时必须突破写作和交流的思维方式,从寻找现场感觉入手,直接进入了“现场”,在内容选择、语言选用和结构上有临场感,对可能面对的现场气氛和效果,有所预感和把握。

  第一、演讲语言要适合现场表达

  演讲语言是生活化的语言,必须既要能“讲”又要能“演”,便于现场表达。它一般使用经过精心锤炼和构筑的口语,它的语汇、句式和语气都有浓厚的口语色彩,自然流畅。它必须去除雕凿的痕迹和公文的程式化,消除诗歌式的跳跃和剪辑,同时运用语气、停顿、语调等语音手段和感情、手势等体态语言,提供了充分的交流空间。

  总之,演讲语言在起草演讲稿时,要摆脱其他文体的负面影响,在语言体裁的抒情上以适合现场表达为尺度。

  第二、适合于现场调控

  演讲必须要顾及针对听众的现场调控,在构思时必须适当地预设或埋伏一连串能够触发听众的想象、情感、意志、经验等等的兴奋点,以便张弛有度、擒纵自如地驾驭现场,调控听众,促使听众参与,更好地进行现场交流。

  在构思的过程中,必须围绕演讲目的和内容,在开头、过渡、展开、收束等各个环节上有意识地运用调控技巧。比如说设置悬念以引人入胜,运用蓄势的手法导向情绪的爆发点,形成一个个激荡人心的涡旋。还可以穿插一些无关紧要,但是风趣幽默的插曲,用来调节心理、活跃气氛,化隔膜为亲密,化挑剔为欣赏,及时喷洒防止精神疲劳的清醒剂。

  在演讲时,必须对风云变幻的“现场”要有所准备,必要时还要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有所设想。

  第三、适合于现场环境

  演讲是发生在某个特定时空的行为,将要在哪里演讲,以及“此时此地”的情景,也是在准备时应当考虑的,是北疆还是南国,是故地还是异乡,是城市的广场还是乡村的田头,是轻松的场合,还是庄重的典礼,是相聚于一室还是于行旅之中,这些环境因素完全可以作为演讲的构成要素,有时甚至可以作为构思的重要基础,构成演讲的框架,以调动思想、感情和生活的积累,形成独特的情绪基调和语言特色。

  南宋初年的一天,在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的皇宫里,宋高宗刚想退朝,听说岳飞元帅从抗金前线回来求见,就召他进宫。

  岳飞汇报了前线的一些情况后,故意谈起双方的战马。

  宋高宗随意地问道:”爱卿,你最近得到什么好马吗?“

  岳飞说:”臣以前倒是有两匹骏马,食量要比一般的马大好几倍,而且对食物很讲究,稍微不洁净就不吃。当然,本事也远远高于普通的马。我从早晨策马出发,那马跑得还不算怎么快,等到跑上百八十里,却如同风驰电掣般地飞跑。即使到了中午,那马仍有后劲,再从中午跑到晚上,仍能跑200里,到达目的地后,我卸下鞍甲,见这两匹马不但不喘息,甚至连汗都没有。这样的良马是致远之材,可托重任啊!“

  宋高宗赞许地点点头。岳飞又说:”可是很不幸,前不久,我的这两匹马先后都死了。而现在我乘的这匹马,虽然给什么草料都吃,脏水也能喝。跑起路来,开始时倒是逞能,可没跑上几百里就没劲了,又是大口喘气,又是浑身是汗。这种劣马,消耗是少,容易满足,但是爱逞能,没后劲,不过是个驽钝之材啊!“

  宋高宗明白,岳飞以马为题劝自己要珍爱人才。虽然其中隐寓着忠告和批评,但只是暗喻,没有明说。他欣然接受说:”你说得好极了,要得到好马,就要珍爱它们啊!“

  可见,自然而巧妙地引入环境因素,更能切合演讲的场合,形成心心相通的同感和相互感染的情绪氛围。

  演讲,重在交流。一次成功的演讲,并不是客观事理的空洞说教,而是思想情感的真诚交流。只有强化演讲稿写作的现场交流感,才能增强语言表达的激励性和感召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演讲的社会交际功能。


相关文章:

1.控制演讲气氛五步走

2.演讲稿写作思维如何增强现场感

3.演讲稿写作三大技巧

4.演讲稿有什么写作技巧

5.怎么演讲才有感情

    419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