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演讲与口才>演讲口才>演讲技巧>

如何巧妙运用演讲技巧

杨杰分享

  很多经理人都是在演讲结束时才开始大彻大悟:“要是我处理那个问题时,稍稍多一点技巧就好了”;“要是能找到更多有说服力的数据来支持我的观点就好了”。当然,演讲过后最追悔莫及就是:“要是我有更多时间准备就好了。”这些都是事后诸葛亮,完全于事无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如何巧妙运用演讲技巧,欢迎借鉴参考。

  一、演讲前的准备

  林肯曾经说过:“我相信,我若是无话可说,就是经验再多,年龄再老,也不能免于难为情。” 要进行成功的演讲,需要有成功的准备,否则,未经准备即出现在听众面前,与未穿衣服一样。卡耐基也一再强调,只有有备而来的演说者才能获得自信和成功。如果没有准备,就像一个人上了战场,带着有故障的武器,并且身无弹药。任何演讲都需要作一定准备,长则数十年,短则数分钟。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那么在公开演讲前要做哪些准备?最重要的是了解你将要面对的演讲对象,想方设法了解演讲听众的需求。演说者与听众间建立起和谐关系,是一切成功演说的关键。根据听众的兴趣来讲演可以有效地抓住受众,也可以使自己尽早进入演讲的角色。

  曾把《如何寻找自己》这一题目讲过六千多次的演讲家罗索·康威尔博士这样回忆:“当我去某一城或某一镇访问时,总是设法尽早抵达。以便去看看邮政局长、旅馆经理、学校校长、牧师们,然后会找时间去同他们交谈。了解他们的历史与他们拥有的发展机会。然后,我才发表演说,对哪些人谈论,就得适当地选择当地题材。”

  二、核心观点贯始终

  无论你采用何种方式来确定演讲稿的结构,你都可以通过列出重点段落或概念作为“记忆触发点”来节省时间,也就是要抓住要点,而不是逐字逐句地把整篇文章写出来。

  曼德尔沟通有限公司的CEO史蒂夫·曼德尔(Steve Mandel)认为,记忆触发点模式有助于演讲时的即兴发挥,而听众也喜欢听。“我告诉那些演讲人,演讲时不要唱独角戏,要多用对话模式与听众进行沟通,就像两个人坐在厨房的桌子边聊天那样,这会令人感觉自然、放松,而且你还不用花很多心思去想说些什么。而独白式的演讲就是一个人对着幻灯片生硬地自言自语。”

  曼德尔说,在准备演讲的开始阶段,应该花更多时间去琢磨如何围绕核心观点来组织演讲内容。“电梯式演讲”是指核心观点始终贯穿整个演讲过程,就像电梯在每个楼层间运行一样。当然这得花费时间,但却是值得的,可以避免在遇到挫折时就投降,也可以避免在找到核心观点之前,在那些无关痛痒的事情上花太多时间。

  三、演讲时巧妙运用技巧

  当公开演讲马上就要来临,而你虽已经准备了数个小时,可仍然怯场。有一则古老的戏剧法则这样说到:“谁若不再有怯场的感觉,他定会走下坡路,而且必然会退出舞台世界。”所以演讲者不是要消除怯场,而仅仅是要控制怯场的消极方面。当一个人处于一个很特别的场景之下时,精神就会紧张,一旦急剧上升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语无伦次、昏厥等极端现象。在演讲准备工作已做得充分后,演讲者需要关注一些小细节就可以把怯场控制住,例如穿稍宽松衣服、深呼吸、建立自信等等。

  人们常常更多地根据感觉和直觉,而很少凭借理智来做决定,当然前提是“讲什么”实事求是,而且翔实具体。所以如何把准备好的演讲题材说到人们心坎儿里去,这决定着演讲的成败,但更多取决于演讲前的充分构思和准备--“猪肚”,但演讲中的“凤头”和“鱼尾”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每个演讲都需要有一个无与伦比的、非常吸引人的导语,导语的目的是要让听众从自身角度出发确信,这个演讲对演讲者十分重要。

  开场一定要与众不同,确切地说就是一定要在开场时就能抓住听众的注意力。纵观那些优秀的演讲家,他们大多以四种方式来开始自己的演讲:一、一则小故事。幽默故事和一般故事都可以,使用幽默故事当然要求讲话者要有幽默秉赋,切不可平淡呆板;而后一类故事,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轶事趣闻,也可以是中外历史上有影响的事件;二、展示物品。讲话之前,先拿出一件物品,肯定会让在座的听众挺直身子。他们会猜想:他要表演魔术吗?这就引起了听众的好奇;三、令人震惊的事实。它可以使听者从一系列触目惊心的事实中醒悟过来,造成一种“悬念”,使听者急于了解更多情况;四、涉及听者切身利益的话。把自己讲话的内容与听者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引起听者的关注和重视。

  应该摒弃的开头有:沽名钓誉式,把空洞客套的导语当作时髦的开场白,“很可惜我没怎么准备,但尽管如此,我还是想要试一试……”;不言而喻的事,无聊,“我们今天相聚在一起,因为……”;自杀式,无异于告诉听众,他们是何等的不重要,“我很抱歉,给诸位带来了负担,但……”一旦使用这样的开场方式,演讲将失败无疑。

  结束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精彩的结束语犹如与人话别,能促人深思。一般来说,结尾都要总结观点,简明扼要地对所阐述的思想和观点做一个高度概括的总结,以达到强化主题、画龙点睛之作用;“请求采取行动”也是一个好的选择,演讲者在结尾可以以充满激情、扣人心弦的语言来表达思想主张,赢得听众感情共鸣,对听众的理智和感情进行呼唤,鼓舞听众振奋精神,付诸行动;结尾的另一个作用是“提出问题引起思考”,提出问题,甚至是一系列的问题,这能引起听众深入思考;如果已经掌握了演讲的奥秘,好的演讲者经常会用用含蓄、幽默的言辞或动作作为结尾,意思虽未直接表露,但富有趣味,发人深省,听众在欢声笑语中禁不住要去思考、领会演讲者含而未露的深刻用意。

  当然,所有的解决方法,都像是一个“悟道”的过程,如果不能参透其中玄机,那么“方法”层面的“知识”就永远不可能变成“智慧”,你也将仍然经受着演讲前的局促不安,并且收获“蹩脚”的演讲。

  四、勤加预演“怎么说”

  某咨询公司的总裁玛里琳·莫布利(Marilynn Mobley)建议在演讲稿还未定稿之前就开始预演,这样就可以尽早知道在哪些地方你可能会讲太长时间、哪些内容还需要调整。

  莫布利在准备一个演讲时,是这样安排时间的:因为对话题和听众都很熟悉,她先用15%的时间调查听众的需求;50%的时间用来准备演讲---确定论点、收集论据、设定起承转合、制作幻灯片;20%的时间用来进行初步的预演,“就当有听众在面前,练习如何停顿、如何结合幻灯片讲解,并熟悉设备,从而确定整个过程是否可行,时间拿捏是否合理”;10%的时间是在初步预演后进一步修改演讲稿,包括编辑文字和调换某些幻灯片的顺序;剩下5%的时间用来进行最后的预演。

  先想想你以前通常是怎么准备演讲的。也许你和大多数经理人一样,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练习,或在路上分秒必争,或在办公室里忙里偷闲。

  专家认为,这种方式大有问题:花太多的时间去练习,而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预演。预演意味着要站起来,用和真实演讲同样的手势、同样的眼神,配合视听设备控制演讲进程。

  卡内基公司的格林认为,坐在飞机上或在办公室里回顾演讲稿或幻灯片是练习,不是预演。就像戏剧里的演员没有穿上戏服就没有入戏的感觉一样,非专业的演讲者不经过一到两次的全程预演,就不应该出现在听众面前。预演时最好还要选择一些人坐在台下,给演讲者一些反馈意见。

  格林说:“你不能只坐在房间里背诵演讲稿,必须去预演,模仿真实的演讲,这样才能达到预演的目的。把你的心思从演讲的内容转移到和听众的互动上去,这也是预演与练习的不同。我并不认为企业界人士都理解预演的价值。经理人往往在”说什么“上面花了太多精力,但对”怎么说“却重视不够。


相关文章:

1.怎么巧妙运用幽默演讲技巧

2.演讲技巧:说服别人的六种方法

3.20个说话演讲小技巧教你学会演讲

4.手把手教你做演讲手势

5.如何巧妙进入演讲主题的技巧

    419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