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背诵加强语言积累
提倡的背诵,主要的目的是在于锻炼我们的口才,加强语言的积累。下面学习啦小编分享了用背诵加强语言积累,希望你喜欢。
用背诵加强语言积累
我们要求的背诵,并不仅仅要求你把某篇演讲辞、散文背下来就算完成了任务,我们要求的背诵,一是要“背”,二还要求“诵”。这种训练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记忆能力,二是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记忆是练口才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没有好的记忆力,要想培养出口才是不可能的。只有大脑中充分地积累了知识,你才可能张口即出,滔滔不绝。如果你大脑中是一片空白,那么你再伶牙俐齿,也无济无事。记忆与口才一样,它并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后天的锻炼对它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背”正是对这种能力的培养。
“诵”是对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这里的“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朗诵”。它要求在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声情并茂的表达。
背诵法,不同于我们前面讲的速读法。速读法的着眼点在“快”上,而背诵法的着眼点在“准”上。也就是你背的演讲辞或文章一定要准确,不能有遗漏或错误的地方,而且在吐字、发音上也一定要准确无误。
其方法是:第一步,先选一篇自己喜欢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第二步,对选定的材料进行分析、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要花点工夫的,需要我们逐句逐段地进行分析,推敲每一个词句,从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激发自己的感情;第三步,对所选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等进行一些艺术处理,比如找出重音、划分停顿等,这些都有利于准确表达内容;第四步,在以上几步工作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也可分步进行。首先,进行“背”的训练。也就是先将文章背下来。在这个阶段不要求声情并茂。只要能达到熟练记忆就行。并在背的过程中,自己进一步领会作品的格调、节奏,为准确把握作品打下更坚实的基础。第二,是在背熟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大声朗诵。将你背熟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等大声地背诵出来,并随时注意发声的正确与否,而且要带有一定的感情。第三,是这个训练的最后一步,用饱满的情感,准确的语言、语调进行背诵。
这里的要求是准确无误地记忆文章,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比如,我们要背诵高尔基的《海燕》,我们首先就应明白,这是篇散文诗。它是在预报革命的风暴即将来临,讴歌的是海燕——无产阶级战士的形象。整篇散文诗都是热烈激亢的,表达了革命者不可遏止的憎爱分明。那么我们在朗诵《海燕》时就要抓住这个基调。当然仅仅抓住作品的基调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对作品进行一些技巧上的处理,比如划分段落、确定重音、停顿等等。平平淡淡,没有波澜,没有起伏,一调到底的朗诵是不会成功的。有些人在背诵《海燕》时把握了它激昂奋进的基调,却没有注意朗诵技巧,开口就定在最高的音上,结果到了表达感情的最高点时,就只能是声嘶竭力。我们说这也是把握欠准确的缘故。如果对作者的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有了准确的把握,那么就不会犯类似的错误了。
这个训练最好能有指导,特别是在朗诵技巧上给些指导。如果没有这个条件,也可以找人帮助,请人听自己背诵,然后指出不足,使我们在改进时有所依据,这对练口才很有好处。
加强背诵训练技巧
一、明确背诵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除了对背诵的数量(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提出要求外,对背诵的内容达到什么程度,没有具体规定。但是,我们可以根据朗读和背诵的关系,要求学生凡是背诵的课文,都要像朗读课文那样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正确——要求用普通话,发音清晰、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唱读。
流利——要求通顺流畅,一气呵成,不断断续续。
有感情——要求背诵时有语调的高低、语气的轻重、语速的缓急。
二、指导背诵方法。
朱作仁教授在《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导论》中对背诵心理做了精辟的分析,他说:“背诵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是意义识记,也就是要对背诵的材料有初步的理解,如果不理解所背材料的内容,死记硬背,即使当时勉强记住,事后也会很快遗忘。”所以,指导背诵,必须掌握记忆的心理规律,讲究背诵方法。背诵的方法,常用的有“先分后合法”、“抓词抓句法”(抓领头词语、抓关联词语、抓过渡句)等。在教学中笔者还尝试了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板书提示法。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详细的资料是靠表达它的简化方式保存在记忆里的。这些简化的方式,具有可以叫做再生的特性。” 教学中的板书提示正是一种直观的简化的表达方式,一般都与课文内容合脉,语言精当,形式悦目,简明地展示出课文的全貌。学生依据板书导向记忆,能加快背诵的速度。一般游记、写景状物的课文可引导学生按板书提示来背诵。
2.先抄后背法。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这话强调了抄写对记忆的作用。抄录识记是视觉、运动觉协调参与的活动。在抄录时精神贯注,印象深刻,从而能加强记忆的效果。抄后再读,便易于背诵。
3.背听交替法。在背诵的过程中,把“自己背”与“听人背”结合起来,交替进行,也可先一人朗读或者背诵,其余学生凝神静听,回忆印证。
4.尝试背诵法。心理学家曾经对中学生进行实验:在十分钟的时间段内,让甲组学生用全部时间以读的方式识记,乙组学生用五分之一的时间读,五分之四的时间试着背。随即测验,甲组学生能记住的材料为35%,乙组学生能记住的为42%,比甲组多7%;四小时以后,甲组只能记住16%,乙组尚能记住29%。这说明边读边试着背诵的方法比反复读的方法效果要好些。因此,对于要背诵的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几遍后,便合上课本尝试着背诵,反复几次,就能较快地背诵下来。
三、落实背诵检查。
在教学中,我采用定时互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法,落实背诵检查。
第一步,定时互查。头天晚学时布置了背诵作业,第二天早读课上同桌互查。首先,单数组(1、3、5、7)的同学起立背诵,双数组(2、4、6、8)的同桌面对面听着,并随手划出对方的错处。接着,同桌角色对调,单数组的同学当“考官”,双数组的同学作考生。然后,同桌交流检查情况。最后向老师汇报检查结果。这样,一篇课文背诵两遍,大约15分钟,全班的同学背诵作业便初查完毕。
第二步,随机抽查。教师当场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抽查。为了保证检查的质量,我在教给学生互查方法之前,还向他们宣布了两条规矩。一是评判正确,不马虎。教师把背诵的尺度交给学生。互评时,“小考官”就要依据标准,认真评判。若同桌检举批评有误,经核实,“马虎官”要当众为同桌纠正成绩并道歉,还要被作为工作不认真记名字一次。二是检查严格,不包庇。若互查结果与教师抽查结果出入大,不但没完成作业的同学要当天补完,而且“小考官”与“考生”都要被认定作弊记名字一次。学期末,记录在案考生的读背平时成绩要相应降低,“考官”要被取消评先资格。
四、调用背诵材料。
教材中的课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书上的规范化的语言,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原来不规范的语言就被规范的语言代替了,“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因此,学生熟读成诵的这些范文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布局谋篇的能力。习作指导课上,教师无须再滔滔不绝地讲要求,举例文,只需提示学生学过的课文,加以“点拨”,就能心领神会。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当补充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背诵素材,既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也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如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可以适时推出《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芙蓉楼送辛渐》等一系列送别诗,并引导背诵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洛阳亲友若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使学生对离别愁绪有更多的感受。除了补充古诗,还可以补充一些便于记诵的名言警句,如教学《黄山奇石》一文为了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可以推荐“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等名句。
背诵相关文章:
1.优美散文名家背诵
3.背诵记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