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服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经常得去说服孩子做一些事,或者在意见不合时,父母想要孩子听从自己的建议,这时候怎么办?下面学习啦小编来告诉你怎么说服孩子吧。
说服孩子的方法:相关阅读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在西式快餐店点餐时,若你告诉服务人员:“我要一个汉堡、一杯可乐。”
服务人员会响应着说:“是!您要一个汉堡、一杯可乐。另外,请问要中薯(薯条)还是大薯?”于是你接着回答:“中薯吧!”
这就是非常高明的“说服术”,对方不问你“要不要薯条”,而是要你在两个答案之间做一个选择:“中薯还是大薯呢?”
如果你一时不察,中了对方“你需要薯条”的假设,过后再仔细地考量起“大”或“中”的问题时,那么麦当劳叔叔就已成功地说服你再多花一些钱了。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经常得去说服孩子做一些事,或者在意见不合时,父母想要孩子听从自己的建议,这时候怎么办?要想达到目的,以选择题(中薯还是大薯)代替是非题(要不要薯条)的做法,是非常高明的沟通方式。因为它会减少正面的言语冲突,并通过把决定权交给对方的方式,让听者觉得受到尊重,因而会愿意做出配合的决定。
例如,孩子想看恐怖片,而你希望一家人开开心心地看喜剧片。这时若直接说:“宝贝,我们别看吓人的电影,看周星驰的笑片好不好?”就容易突显你和他意见上的矛盾之处,让他心生防卫,答案当然会是“不要,我就要按我的意思做”,对吧?
若换选择题的说法,就会好得多:“宝贝,你是想吃饭前看《少林足球》,还是饭后看呢?”
用选择题代替是非题,并用你能接受的方案作为选项,对方不论做出哪个选择,都能达成共识,岂不太棒啦?
再举个例子,做妈妈的想叫孩子关上电视,去做功课,这时与其大吼:
“快把电视关了,去做功课!”
不如说:“乖,你是要先吃饭?还是要先做功课?”
这么一来,不论孩子做任何选择,做妈的都可达到让他离开电视的目的。
好吧,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几个练习,看看你是否已能运用自如:
(1)你想要孩子在星期五以前练习好新的钢琴曲。
普通的说法:“你可不可以在星期五以前练好它?”
更好的说法:“为了在星期五以前练好这个曲子,你希望是今晚多练一些,还是明晚呢?”
(2)爸爸希望能带孩子去公园玩。
普通的说法:“宝贝,我们去公园玩好不好?”
更好的说法:“宝贝,你是想我们这周六、还是周日去公园玩呢?”
这种不着痕迹的说服方式,要你多练习、常利用,自然能很容易地得心应手,成为一个高EQ的说服父母。
说服孩子的方法:三个方法
一、运用“标签”法。 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优点,而且对自己的优点有点自负,希望得到父母的赏识。那么,如果我们能够利用这一特点,在众人面前夸赞孩子,就可以使孩子愉快地接受教育。如,小刚的手比较灵巧,会组装不少的玩具。有一次,小明和父母一起到外婆家去玩,见到弟弟的遥控汽车爱不释手,使得弟弟哭哭啼啼地向小刚父母告状。小刚的妈妈把小刚拉到身边,对小刚说:“我家小刚最会玩玩具了,你去当弟弟的老师,教弟弟玩玩具,好吗?”小刚愉快地当起了“老师”,就再也不好意思跟弟弟抢玩具了。
二、运用“逆反”法。 平时,有些调皮的孩子,常常难以听进父母的劝导,潜意识中总有个“不”字。但如果家长设法引导孩子,也能促使孩子去很好的认识自己。如,四年级的小龙虽然成绩还不错,但是很调皮,有时会忘记做家庭作业。小龙的妈妈对小龙说:“今天我下班回来,你还没有完成作业,但我想明天我这个时候下班回来,你一定已经完成了作业。对不对?妈妈相信你。”第二天放学后,小龙果然完成了作业,见到妈妈回来,很得意地拿出了做好的家庭作业。妈妈欣慰地笑了。
三、运用“阿伦森效应”法。 社会心理学中有一个 “阿伦森效应”,其意思是:人们总喜欢褒奖不断增加,批评不断减少。确实如此,我们大人都喜欢听好话,更何况小孩子呢? 面对孩子幼稚可笑的行为,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它,应发自内心地赞美孩子:“你真行!爸爸小时候可不如你。”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对孩子的表扬鼓励多于批评,孩子各方面的进步会越来越快,与家长的关系也会越来越密切。如果一个家长,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只是一味地批评、指责,甚至是恶狠狠的斥责,那么必定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当然,说服孩子的方法远远不止这些。只要我们多加思索,从真正爱护、关心孩子的角度出发,去想方设法教育孩子,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