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演讲与口才>口才技巧>谈话口才>

隐性暴力沟通是什么

杨杰分享

  暴力沟通就是使用强迫、否定、指责的语言和动手伤害的行为吗?对于这样的疑问和认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隐性暴力沟通是什么,欢迎借鉴参考。

  隐性暴力沟通中首当其冲的表现就是定性评判

  比如,孩子因为某种事情哭,比较恰当的说法是:

  “我注意到你很伤心,你哭是因为……? ”

  而不是:

  “都这么大了,哭什么哭,丟不丢人!”

  可以看出来,前者仅仅是说出事实,后者明显是带有评判的语气。因为一个人被理解之后,他就能坐下来倾听;而被指责之后就会产生逆反。如果同理心地想一下,究竟是不是这样?前者就是非暴力沟通,后者就是暴力沟通,尽管沟通者未必认识到。

  隐性暴力沟通中排在第二位的就是横加比较

  老实说,比较是人类的天性,很难克服,但人生中的不如意也是来源于比较。最常见的是父母经常说的“别人家的孩子”,老师嘴里的“你们是我教过的最差一届学生”。

  可以适当地比较,但比较哪有尽头,需知每一代人,每一个人从基因开始就不同,拿别人做到的成就去证明对方是个失败者,是一个非常荒谬的举动。

  隐性暴力沟通中排在第三位的是回避责任

  这种暴力沟通在我的记忆中,学生时代遇到的最多,常见的句式是“真没办法,我不得不……”

  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中有一句话:“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界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生活方式的最后自由——不能被剥夺。”

  要明白,当一个人说出“我不得不做某事”的时候,这个人其实是在逃避自己的责任,以自己是一个无辜的受害者的身份将责任归于他人和外界,并且强迫对方接受。

  隐性暴力沟通中排在第四位的是道德绑架

  比如,在传统文化中有百善孝为先的思想,这种思想如果被泛用,就会形成隐性暴力沟通:

  “你就为表弟破一次例,妈对你舅舅也有个交待,就只这一次,下不为例,就算我这个当妈求你了。”

  又如,“受人滴水之恩,必将涌泉相报”是人们普遍认同的理念,但如果忽略背景,滥用起来,就会形成隐性暴力沟通:

  “张老师对你是有恩的人呀,你要是为坚持原则就拒绝他,别人会说你恩将仇报。”

  这种隐性暴力沟通实际上暗含威胁的成分。在阐明关系后,事情做了会为大多数人反感,事情不做会为大多数人指责;而且事情做了会自责,事情不做会负疚。

  我最怕遭遇这类的隐性暴力沟通。

  因此,在沟通过程中,要多说事实,少定性评判;要就事论事,少横加比较;要善于担当,少回避责任;要顾全大局,少道德绑架。


相关文章:

1.暴力沟通是什么意思

2.《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3.能让人提高说话水平的书籍

4.大三个人总结范文

5.读书后心得体会3篇

    4155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