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演讲与口才>口才技巧>领导讲话艺术>

如何提高领导说话能力

靖婷分享

  领导讲话是其指导、部署工作的基本方式,自然很重要。然而,现在相当一部分领导不会“说话”,套话连篇、废话不止,习惯于照本宣科,一脱稿就可能冒出“雷人之语”,正如人们讥讽有的领导干部是“新社会群体说不上去,年轻人说不进去,退休老干部说了就被顶了回去, 新闻媒体一炒就广泛流传开去”。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如何提高领导说话能力的资料,供你参考。

  提高领导说话能力:分析领导干部不会“说话”具体表现

  1照搬照套

  现在不少会议纯粹是为表明“重视”、体现“贯彻”而开,领导讲话不过是一个程序,由谁讲、讲多长、讲什么,都照上面套。既无地方特色,又无具体要求,尽说那些正确的废话和无用的套话。为开会而开会,不考虑讲话效果,纯粹是走形式。如此讲话,虽然应付了上级,但败坏了会风文风,必然在基层产生消极影响。

  2班门弄斧

  一些人新官上任,虽有先天不足,却不愿后天补拙,无心熟悉业务工作,懒于调查研究,开会讲话就知道念稿子,任凭秘书“指挥”。或讲得太浅,听来索然寡味,不屑一顾;或讲得过深,云里雾里,自我“折腾”,正所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自己都读得没有底气,更遑论感染别人,有的甚至现场出丑,贻笑大方。尤其鄙视那些“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官员,自以为会“说话”,习惯于“喊口号”、“吹喇叭”、“抬轿子”,说大话、空话、疯话,什么“全国第一”、“亚洲第一”,甚至是“世界第一”,可谓“语不惊人死不休”。

  3为“下”所用

  现在部门请上级领导讲话,大多准备好现成的稿子,有的领导不愿认真推敲,甚至来不及过目便发表“重要讲话”。于是“后遗症”随之产生:有的假“领导重视”之名,要求各地拨钱拨物,使各级财政叫苦不迭;有的以“齐抓共管”为由,提出一些“土政策”,为部门违规“创收”开“绿灯”,往往造成“政策打架”,部门之间产生矛盾。有的明明知道说了也白说,仍然滥开“支票”,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如此,领导讲话不但不能指导工作,反而成了部门的“尾巴”,既妨碍工作,又影响领导形象。

  4内容重复

  为了体现“领导重视”,开会往往“多头讲话”。书记讲了县长讲,县长讲了副职讲,而且常常是几个稿子同一个人写。由于缺少“干货”,又不能完全一样,于是秀才们只好“妙笔生花”,文字游戏,在调整结构、变换角度、改变句式上穷折腾。不同的人轮番讲同样的话,令人不忍卒听。领导如此讲话与其说是作指示,不如说是“卖面子”。

  5千人一面

  时下领导讲话太多废话、空话和套话,缺少个性,缺少深度,缺少感染力。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最后讲什么,都是一个模式,如同机器制作的标准件。首先是充分认识重要意义,接着是把握工作重点,再就是搞好自身建设,最后是加强党的领导,结尾总是“振奋精神、增强信心,以某某指导,为某某而努力奋斗!”如此讲话,虽面面俱到,却无重点;虽处处正确,却无特色,更谈不上入耳入脑。

  6照本宣科

  有的领导只会念稿子,连简短的主持词都要一字一句写好,因而离不开秘书,秘书写得好就讲得好,秘书写得差就讲得差,换了秘书也就换了大脑。秘书不在身边就危机四伏:有的患“失语症”,座谈讨论不敢发言,自我放弃“话语权”;有的弄巧成拙出洋相,报载某地副县长强调发展第三产业,竟然说“伸长第三条腿”(他把第一第二产业作为第一第二条腿),附会风雅,胡乱比喻:有的信口开河,发“雷人之语”,最典型的如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质问采访他的记者:“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

  提高领导说话能力:关键在学习首先要多读书,备好“垫底酒”

  “腹有诗书气自华”。领导干部要减少应酬,多一些书卷气,勤读书善读书读好书,潜心阅读一些马列原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重要报告和文献以及现代科技业务书籍。

  其次要勤调研,躬身“接地气”。

  深入改革建设第一线,掌握基层的艰难困苦,了解群众的喜怒哀乐,增进与老百姓的感情,避免说出与人民对立的“雷人之语”;同时,注意从“无字书”中增见识学本领,熟悉和运用生动活泼的“大众话语”。

  再次要善思考,不当“传声筒”。

  “我思故我在”,不说未经自己深入思考的话,一般的讲话稿自己动手写,不要秘书代劳,即使是重要的工作报告也得自己提思想出观点,切不可让秘书“当政”。

  最后要说短话,拒绝“八股腔”。

  领导的口才和文采不是反映在敷衍成篇、无病呻吟上,而是体现在有思想、有眼界、有针对性、有感染力的短话中。报告并非越长越好,贵在精和管用,做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详略得当,不拘一格 ,体现个性。

    570160